两大城市薪资比拼
周璇一曲《夜上海》从1938年起传唱至今,然而上海人已经不再如同歌词所说的那般胡天胡地,在跳跃发展的经济当中,上海人必须积极才能生存。反观台北人,尽管所得水准仍高,但似乎也在贫富差距扩大的无奈之中,逐渐失去动力。
台湾《钱杂志》最新一期封面故事:《上海崛起,台北沉沦?》
据女性经理人消息,上海,中国大陆最具代表性的经济金融大城,展现改革开放成果的光鲜橱窗,承袭上世纪30年代炫幻迷醉的魅惑光影,添加速动感的脉冲能量,宿命般的,再一次成为全球目光投射的焦点之一。十里洋场今胜昔,终究是个不甘寂寞的城市。海峡彼岸,台北,车水马龙人行匆匆,街道繁华如常,标高508米的金融大楼昂然矗立,高度远胜上海地标东方明珠电视塔,像是骄傲宣告着台北城的经济力量依然旺盛。然而,台北人并不因此降低对于上海的神往,根据调查,超过三成的台北上班族表示,若有机会,愿意前往上海发展。
就在今年10月和2003年底,台湾《钱杂志》曾两度与盖洛普征信公司合作进行"两岸理财大调查",深入了解台北人与上海人在财富、职场、薪资、投资、消费、理财、金钱价值观等方面的相对差异。针对这些调查结果,最新一期的《钱杂志》专门刊出封面故事予以比较分析。
台北:薪资水准高
在这次调查的受访者基本数据当中可以看出,台北人的普遍收入水准仍然明显高于上海。数据显示,超过五成的台北受访者,年收入达到50万元台币以上,而在上海,有56%以上的受访者一年收入不到6万元人民币。看来,即便上海生活给人光鲜亮丽的刻板印象,但多数上海人的一年收入,还不到多数台北人的一半水准。
不过,上海人收入远逊于台北的状况,并不能百分之百的全然作为两地经济强弱指标。"我们曾经考虑前进上海,"自1993年转进深圳的锦隆纸品经理吕绍荣表示,"不过,当地的人事成本实在不低。不能只看薪水,还要看到业主必须负担的高额社会保险金。"
这位精明的台商指出,大陆目前的社会保险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算一算,业主为每个员工提拨的保险金,至少会是薪资的三成比重。"至于上海,"比率更是接近四成!"
或者可以说,在社会保险制度上,社会主义精神下的上海,以高于资本主义的标准,强调社会公平原则,这些成本牵制了上海人"真能放进荷包里"的实质收入。令人惊讶的是,即便是在高额的社会保险成本之下,上海上班族的加薪幅度,仍然远高于台北。
- 上一篇:郑州:金领专场招聘会年薪最高50万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费该由谁来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