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鞋:给中国鞋一颗奔腾的芯
那些真正有眼光的人们,无一例外地能够与时俱进,追随潮流,并成为一波波潮流兴起所创造巨大效应的最终受益者。
一种新型的能量鞋诞生了。它的诞生,在不经意间,为中国这个庞大的产业,带来了无可逆转的冲击。使得整个产业本身,都面临着一次改塑的契机和再造的机遇。
中国鞋产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产业,国人都耳熟能详,了然于胸。它像这个国家在许多其他领域的表现一样,带着这个国家在这个时期的独特烙印,人海战术,廉价竞争,大量出口,红海性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据权威部门的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鞋业生产国,目前中国制鞋总产量达60多亿双,相当于中国人为全世界每个人做了一双鞋,其中出口50亿双左右,出口金额超过100亿美元。但是鞋产品进出口之间的价格差距却颇让人值得深思,以和欧盟之间的贸易为例:2004年中国向欧盟出口各类鞋约8.1亿双(21.8亿美元),平均单价只有2.69美元;而同期我国从欧盟进口鞋数量虽然只有85万双,但平均单价却达到60美元左右。这最能反映目前中国制造生存的现实。
照这种格局发展下去,这个产业最终将难以为继,这个意见已基本成为业界共识。最近几年来,在西方市场上发生的抵制中国鞋现象,比如西班牙烧鞋事件、俄罗斯对中国鞋进行灰色清关、欧盟对中国鞋反倾销等等,无一不是对这个产业现状,用脚投了反对票。而在国内市场,中国鞋也一直是在食物链的最底端生存。业内人士把这比喻为中国鞋业糟糕的金字塔结构。
对于各品牌市场位置的“金字塔”构架,鞋业界有个共识:年销售额50亿~100亿元的是国际尖端品牌,如阿迪达斯和耐克;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是国内一级品牌;接下来5亿元和2亿元各是一个坎,分出国内第一、第二和第三层品牌;最后一道坎有的说是5000万元,有的则认为是7000万元,在这道坎之下的就是未上规模的品牌。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整个中国鞋的品牌目前都在二、三级市场。他说,鞋业界提的一级市场是指一、二级城市,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为一级市场,其他各地的省会城市、经济特区等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为地级城市。现在一、二级市场基本上是国际大品牌。国内的强势品牌占领着第二层的位置,像李宁、安踏、奥康、康奈,它们对于国际品牌来讲是追随者,而对于国内品牌来讲是领先者。
第三层次是二、三线级区域品牌,即在某个区域市场或某个省内市场里面做得好的,如福建晋江的特步、361°、温州的部分规模制鞋企业,它们紧紧地跟着第二层次的领先品牌,后劲不可忽视。
中国鞋业市场,完全可以用金字塔来比喻一下,少数国际大品牌在塔尖位置,二塔的中部则是国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品牌,塔的底部则是成千上万的不知名的制鞋企业。
于是,这种现实便促使一些忧患之士展开反思,这反思的结果就是提倡中国鞋的品牌化战略,但稍加推敲便会发现,这个所谓的品牌战略,往往是经不住推敲的——并非因为它不可行,而是因为它太过书生气。实践原则告诉我们,我们在发展品牌的过程中,国际竞争者却不可能停步不前等着咱们壮大了与他分享蛋糕。这个问题的抽象理论模型,早在多年前那场关于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争论中即已给予了回答,不再赘述。
事情发展到这步境地的根本原因,却被我们严重忽视了。那就是我们在根本上无法超越二元论的竞争思维模型,非此即彼,成王败寇。实际上,第三条道路一直存在,它无时不在期待着被发现。
制鞋产业的这个二元论,就直接表现在目光始终无法超越由材料做工指向的舒适度与资本指向的品牌知名度之间的二元博弈。这就是红海其所以为红海的根蒂之所在。我们渴望蓝海,却总是无法超越红海思维,这个才是中国鞋业乃至其他众多行业最大的隐忧之所在。
但能量鞋的诞生,成功超越了这一点。它成功避开了在原材料做工精细度以及品牌知名度上面那些无谓的消耗战,转而另辟蹊径,为几千年一贯制的制鞋历史增加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为鞋子增加了功能性使用价值,把日常用品功能化,从而成功开辟了新的战场。
与此同时,它开始将鞋子——这个国王与乞丐都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打造成为一个切合最新潮流的电子平台,就像微软打造的Windows平台,把各种可能的功能在其中进行添加,保健养生仅仅只是其在这个电子平台上试水的第一跳。这一极富想像力与创新思维的Idea,才是实足令人惊叹的,诚如此,则它所带来的改变,将远非单纯的产业变革产业再造那般简单,而将更为深远地改塑到我们的生存形态思维形态和世界的存在形态,相比之下,它带给产业的那笔巨大回馈,怎么看都将是一笔不经意的额外红利——最多算是一笔消费之后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小费。
正如那些真正的创新与发明,无一例外地要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并带来巨大的产业利润一样,能量鞋的诞生也正可做如是观。正如电、火车和互联网的出现,它们不但打造了一个平台,更是开创并带动了一系列庞大关联产业的兴起,它的未来前景实在难以估量。
正如在许多领域的表现一样,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保守主义思想所主导的一个存在,当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出现时,我们总是要情不自禁地发问:它可能吗?它是真的吗?它是否更像一个狂想?但这个世界的历史,也往往就是由创新者颠覆保守思想的历史,那些真正有眼光的人们,无一例外地能够与时俱进,追随潮流,并成为一波波潮流兴起所创造巨大效应的最终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