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鞋服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突围?
【-】与 鞋 服行业共同成长的这十年里,“突围”二字不绝入耳!但往往把“突围”挂在嘴边、记在心里,鲜见行动。十余年的“突围”行动中,有坚持、有成效的凤毛麟角。
如何突围?我想首先要明确企业被围在了哪里。
一围:不单纯的思想成万恶之源。
逐利是商家根本,但赚快钱思想迷惑了视线。市场经济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是竞争,越来越少的是需求的爆发。品牌的成长需长时间的积累。但企业往往把目光锁定在眼前的三两年,圈钱圈地,无视风险与模式。这种思想的最大误区在于总希望客户多订货,多投入;希望高效低廉的人力成本;希望获得大量供货又可欠款的供应商等等,如此构成在搏弈中争利,而非合作下共富的局面。思想不正,何谈方向。基础不牢,何谈发展。
二围:米(资金)少锅大。
做品牌需要实力,要动真刀真枪需要白花花的真银子!但更多的企业却硬要扮演能为无米之炊的巧妇,资金基础薄弱却要放眼全国,这么大的市场全面铺开谈何容易?况且,在总公司没有强大资金保证的时候,想谋求整合客户资金共同发展,等于妄想。
三围:产品与渠道之困。
跟风做,却忽视产品的基础性,盲目定位。看别人做中档,自己就做中档偏低,或者刚刚起步就以大众化产品瞄向未知的高端市场。盲目进商场,盲目开专卖,导致的结果是有形象,少产品;有产品却同质。在纷繁复杂的竞争面前,以高成本的店铺打产品的低价战,量难增,步难行。
四围:曲解管理。
从制造向品牌升级,管理是重中之重。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一定手段让他人完成自己的目标或期望。就中小型企业现状而言,大多数成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出在前半句,即“一定手段”!换句话讲,只做到了管而没做到理——制度混乱,团队松散,无视分工、无视组织层级与结构、无视标准化流程,没有目标,没有计划。身为老板者,大事小事一把抓,下面的员工则唯老板一言而动,却不得要领。上面累下面更累。品牌化的今天,总公司与经销商是合作关系,经销商对品牌的信心,不完全来自于硬实力,还来自于软实力,即管理。靠骂、靠加班、靠拼的管理是对管理的曲解。现代化的管理是打造一个运行系统,有章有法。在系统的力理下,挖掘人的潜力,使企业与个人得到良性发展。
五围:假文化,伪文化盛行。
企业管理好,要企业文化;产品要卖好,要品牌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是进步的动力。但太多的企业把文化定义为口号,各种标语在企业随处可见,但人却视而不见。假文化、伪文化的盛行,反映的是企业的急功近利。包装出来的文化只会培养出冒进的作风,并不能给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带来动力和底蕴。
知道了被围在哪里,才能找准突破口,其次才是突围。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小型鞋服企业而言,需要埋头苦干,更需要适时抬头看路。路在哪里,路就在问题上。企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所在,剑锋所指。
首先,老板们及决策层要有意志、有信心、有决心、有魄力。想法决定做法,做法决定活法!要有变革意识,才更容易找到突围的突破口。
其次,注重企业基础的建设。鞋服行业是民生产业,是个永远不能消亡的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手段花样百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跟风营销,过度迷信包装,却放松了对基础的夯实,本末倒置。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产品不强势。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历程并不短,但始终发展缓慢,原因就在于基础不牢,后续乏力。
再次,向管理要效益。改变管理是增加成本的错误想法,正确审视管理的意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管理政策,管出成绩,理出方向,导出经验。
这些是企业长久发展,规避风险的基础,是企业长久发展的精、气、神所在。在这个基础上,企业才会有能力进行营销的创新,才能有空间进行资本整合,才能有时间进行文化的积淀。
以上所谈,是中小企业的通病,每一个问题也都不是新问题,可谓老生常谈。之所以常谈常在,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自省不够,另一原因则是呼吁得不够。再次提及,谨希望业界朋友关注、自省、行动。(-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