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并非鞋企摆脱困境的救命稻草
【中国鞋网-行业新闻】物价大涨,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大涨,竞争压力愈来愈大……
后危机时代,鞋企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一些民营鞋企前行的路越来越狭窄,为了突围,为了拓宽自己生存之路,许多民营鞋企选择了学习,学习似乎成了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些鞋企老板甚至相信,通过学习,通过修炼,一定能度过难关,再创辉煌。
于是,许多鞋企老板花了大本钱请来专家为自己的鞋企把脉和员工培训,把鞋企学习推向了高潮。然而,学习并不像鞋企老板想象的那么美,对于那些体弱多病的鞋企,并非一“学”就灵,一些进行长期培训的鞋企并没有咸鱼翻身,依然是危机重重,有些鞋企的状况甚至比学习前更糟糕,于是有些鞋企主便经验性地得出了的结论:狗屁的培训,其实都是骗局。
一位成都的鞋企老板在一次饭局上对笔者谭儒大发牢骚,他根据自己的培训经历总结出一些所谓的商业讲师的骗术:破冰、做假灌水、互动游戏、经验分享 。所谓的“名家、大师”都是包装出来的,没有什么真学实才,他们只是学员的时间杀手。“破冰”,名义上是让大家相互认识,其实就是讲师吹嘘自我辉煌史的托词。“大师”讲授的真东西不多,大多是拿来主义,张冠李戴,挂羊头卖狗肉,题目是渠道管理,结果里面是经销商管理,当然,题目必须是最新流行词,如品牌再造、执行力等,内容其实就是大杂烩。名噪一时的大师讲的不过就是网络上那几个儿童都知道的故事。然后就是“互动”,开始游戏,做几个摔鸡蛋、提沙筒、穿土豆的试验。这样的培训对鞋企有什么作用?
最近几天,笔者谭儒也听了几场著名专家的课,受益匪浅,发现有专家们之所以能够让听者热血沸腾,激情四射,除了口若悬河、知识渊博之外,他们能把黄段子和和现实生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他们一面批评听者痛恨的社会丑恶,一面撩开那些制造丑恶、玩弄权术的“成功人士”神秘的面纱吸引好奇的学员;他们一面教授学员如何成功,一面向听者兜售大师的演讲光碟(贵得出奇),大师们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看了大师的光碟后一定会获得成功。很多听者明知大师讲课的真正意图是卖书卖光碟,但为了让大师签个名,不得不掏腰包。笔者谭儒在课余时间问了一下身边的听者,今天你有收获吗?听者笑了笑说,我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看见的名人。
员工培训不会有多大的损失,最多是浪费一些员工的时间而已,员工们权当观看一场马戏表演,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鞋企老板将那些所谓的“专家”视为神灵,言听计从,不辨真伪,不加考证地听从了“专家”的建议,随意地变更鞋企的组织架构、鞋企业态和战略方针,那么,这样的鞋企可能将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笔者谭儒认识的沿海一家有名的鞋企Q公司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2008年,Q公司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徘徊低迷,盈利模式匮乏,请了一个鞋业经理人王先生来经营,王先生对行业形势认识很清楚,并没有对Q公司大刀阔斧地改革,而是在继承Q公司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品牌运营和精益生产来来逐步推进鞋企发展,这与Q公司老板张先生的愿望产生了明显的距离。正当王先生一步一个脚印推进Q公司发展时,一家号称在许多品牌鞋企担任过要职的某咨询公司李女士找到了张老板。通过一番交谈,李女士便摸清了张老板的心思,投其所好地演讲了一番,使张老板顿时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张老板并没有对李女士所宣传的她在百丽、达芙妮的工作经历做进一步的考证,大脑一热,与李女士签订一年的指导和培训协议,培训费高达300多万。
接下来,李女士坐在办公室整理了一套Q公司战略规划交给了张老板老板,张老板似懂非懂,觉得李女士很“有才”,他的学习欲陡升,亲自组织员工接受李女士的教育。尽管李女士所培训的内容其实都是常见的一些商业培训,但对张老板来讲,李女士的每一句语言都犹如风水先生指点的迷津,深信不已。张老板甚至让员工将李女士所讲的类似“不讲理由,只看结果”的李氏经典名句抄到笔记本里,制作成标语悬挂在车间的横梁上。一年下来,Q公司并没有学到百丽、达芙妮优秀的品牌文化,李女士在茫茫辞海中抄来的语录却覆盖了Q公司原本的鞋企文化,,造成了员工价值观的混乱,Q公司凝聚力、竞争力陡然下降。
张老板把这个结果归结于总经理王先生的无能和过失,李女士看出了张老板的心思,提议用张老板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替代王先生,这正合张老板之意,便罢免了王先生的职务。王先生挥袖而去,张老板的儿子根本无法驾驭庞大的鞋企,Q公司的业绩不断地滑坡。张老板化了300多万终于明白了本山大叔“忽悠”一词的深刻含义。正当张老板痛苦懊恼之时,李女士却春风得意,开着用张老板的钱买来的法拉利跑车潇洒地奔驰在中国的东海岸线上,寻觅着下一家容易忽悠的目标。
“鞋企的培训和学习都没有错,错的是鞋企一味地学习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了继承鞋企原有的传统的好东西。一个鞋企喜新厌旧,丢弃鞋企本身传统的好东西,那么,这个鞋企的学习可能就是毒药,它将毒害鞋企的整个文化体系,使鞋企陷入邯郸学步的尴尬。”一企业副总经理何炎灿告诉笔者谭儒,后危机时代传统制造业发展阻力很多,很多鞋企把学习当成了救命稻草,一方面照抄和模仿行业内效益好的品牌鞋企的经营模式,另一方面全盘否定了自己,结果是人家好的东西没有学到,自己优秀的独特的东西又丢失掉了,自己永远处于学习阶段中。
其实,任何鞋企都需要学习,鞋企怎样学习才科学才会对鞋企有帮助呢?何炎灿认为:一,学习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绝不能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仅浪费财力也浪费人的精力。二,学习必须在继承自己优秀的东西之后。每个品牌鞋企都有优秀的东西,否则不会活到今天,将自己优秀的东西发扬光大,才会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有机地结合于鞋企的发展中。三,学习必须学有所用。世界上有关鞋企的优秀文化、创业模式、经营管理技巧很多,并非所以好的东西你拿来就有用,学习就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辨证地学科学地学恰到好处地学,才会对自己有帮助。学习就像给庄稼浇水,水太少无济于事,水太多会淹死庄稼。
学习使人进步!鞋企学习并没有错。创建学习型鞋企本身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要解决的是鞋企运行机制的问题,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不是赶时髦图好看形式化的展示。何炎灿认为,鞋企突围,不应该把所有的希望全押在学习上,学习并不是鞋企摆脱困境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