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游:设计和人
【中国鞋网-设计师风采】邹游,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致力于服装设计和设计管理的实践和研究,参与了大量的艺术和设计项目,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多次发布个人品牌时装秀。2005年,邹游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女装品牌“悠之”(YOUZ),邹游赴韩国釜山举办了首次海外个人发布会,其后于2011年受Vogue杂志邀请赴米兰参加了由其主办的Talented Designers展览。邹游的设计始终强调“This is YOU’Z clothing”(这是你的衣服),YOUZ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专卖店。
邹游不喜欢被贴上标签。事实上,他身上却有众多的标签,比如“学院派设计师”、“著名设计师”、“十佳设计师”诸如此类。
相比起各式各样的标签,他更喜欢把自己叫做Designer——这个词可以拆分成“Design+er”,设计和人,就是做设计的人;他也不排斥别人叫他设计师,因为他对设计师的理解是“设计+师”,既是做设计的又是老师,正好合适。他只是不喜欢在设计师面前加上定语给自己下个结论,那样会“很没有意思”。
“你的衣服”
“This is YOU’Z clothing”(这是你的衣服),是邹游标志性的注解。这个YOU是“你”而不是他,是“他”又不全是他——或许有些拗口,却是邹游设计服装的真实写照:消费者是主角,而设计师成了配角。
和众多强调视觉效果的设计不同,邹游的设计给人的感觉是淡然的。没有过多装饰、没有复杂色调、也没有华丽和夸张,甚至对纽扣和装饰的使用也减到最少,他的设计总是用简洁的设计达到穿着舒适的效果,但却有种看透万事的平静和大气。除了设计上做到极简,“现代性”也是邹游特别推崇的。这种现代性不单单是设计手法,更多的也是对当下生活环境的一种表达。“生活在当下的环境中人们会受到很多信息的影响,设计师也一样,对这个时代的某些信息也是很关注的,服装是内心外化的体现,对设计服装的人来说是如此,对穿着服装的人也是如此。” 邹游认为,抓住当下环境中引起的人情感的共鸣和共振,人们就能从服装中找到共同语言。
不过,他也曾担心过这种过于简约和现代的风格是否能为人所接受——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这些安静简约的服装受到的认可和欢迎超出他的预计,不少人在他的设计里找到了“自己的衣服”。
不惧怕商业化
“设计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使用,以及使用之后良好的用户体验”,邹游说,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和好的用户回馈,设计就会贬值。
和那些一心呆在象牙塔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设计师们不同,邹游习惯走出去,敞开心扉带着好奇,接受更多的信息和新鲜事物,在他看来,如果不了解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怎么去和世界对话?怎么和消费者对话?这种开放性的心态,让邹游从设计开始就考虑到商业化的问题。
“很多设计师觉得设计是很个人的,甚至有一种优越感,如果自己的东西别人不接受,还觉得是别人的欣赏能力不行,其实作为设计师这是应该反省的!”邹游认为,商业行为不是束缚设计师的镣铐和枷锁,恰恰是给设计师有限的空间,让设计师去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正是设计的本质。同时,邹游也认为,商业不仅是挣钱,是包含公平原则的交换,在服装上则反映为消费者对设计师的信任,所以“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设计师这一角色最重要的行为方式”。
>>> 对话设计师
不喜欢那种颠来倒去的粉饰
记者:如何归纳自己的风格?
邹游:极简、简约。我最推崇的一个词就是现代,现代感,而现代感对我来讲主要集中在简约和解构的集合。无论是汽车还是服装,一路看过来都是在做减法。现代性的设计语汇,是趋向于更精炼的、更简约的,而不是一味复杂堆砌。
记者:事实上越是简约的设计往往越难。
邹游:是这样的。就服装上而言,我不喜欢那种颠来倒去的粉饰,喜欢那种简洁直白的东西。这些简约直白如何去体现,看YOUZ的服装会很清楚。
记者:简约的设计,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们对简单生活有需求吗?
邹游: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必然会受这个时代影响,看这个时代的书、听这个时代的音乐,周围都是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我用服装的语言把我对这个时代的感受说出来。站在个人立场,我不认为我们是在主动去创造一种文化,可能你创造一点、他创造一点,会形成这个时代的全景,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就像我们看服装史,Dior也不会想到New Look在服装史上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也是一种无意识的创举。我们去创造历史,但解读是后人的事情。
记者:你似乎避免强调所谓的中国元素和禅意之类的?
邹游:这个不需要强调。对传统的理解是很大的话题,我们要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史,传统是什么、在服装上怎么表现,我还在探究。但是我能说把中国传统的图案简单挪用到服饰上,就不是好设计。设计的大忌是简单挪用,怎样用一种现代的语言去表达中国文化并不是那么简单,比如说禅,很多人做出来的就像是道袍,这是有问题的,不过这个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有人做毕竟是好事情,但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去完善,还是需要加强文化的深度。还有一点,千万不要有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现在已经是地球村了,国际化语汇和民族语汇怎样去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
- 上一篇:吴青青:男人的历练
- 下一篇:专访澳洲球鞋客制设计师——Sekur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