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投机背后鞋产业的发展格局
【-行业新闻】透过温州企业老板“跑路”现象,人们既听到了民间资本链条嘎嘎的断裂之声,更看到了金融资本投机背后急剧萎缩的残酷现实。
曾经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是温州人的骄傲,但也是今天萎缩程度最为严重的业态。与鼎盛时期1000多家企业的壮观景象相比,如今仅有100家左右的结局的确让人大跌眼镜;并且即便是在这100家中,也只有30余家的企业老板在专心经营。不仅如此,同样令温州人引以为荣的在发展高峰时期曾有超过6000家制鞋厂,但目前鞋企的数量已降至2000余家。另外,被称为中国“低压电器之都”的温州柳市镇2010年规模以上的企业中,有70%以上利润不再投资本产业。
与实业生态的全面萎缩和凋敝完全不同,温州资本向房地产、矿产等资源品领域的流入蔚然成风。据温州市官方统计,在目前高达1100亿元左右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中,包括高利贷在内的民间借贷资本有70%~80%流向了房地产等领域。因此,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在“2010温州市百强企业”中,除两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业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其中包括康奈、奥康、报喜鸟等知名制造业企业。
除了在房地产、矿产资源以及原材料期货等领域大展拳脚之外,温州甚至有人介入了博彩业。
对于温州人的投机行为,人们可能会上升到商业伦理道德的高度予以指责,然而,脱离客观与背离理性的任何评价与批判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和牵强附会。必须承认,在最近几年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的产业背景下,以低、小、散为主要特征的温州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渐趋恶劣,加之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和人民币升值所产生的压力,温州中小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了强烈挤压,其基本年利润收窄至3%至5%之间。与此同时,中国的房地产演绎了10年续涨的神话,使得投机资本的获利空间和杠杆效应得以成倍放大。因此,一个在温州当地流传开来的真实故事是:一位温州老板做实体经济,1000来人的厂拼死拼活干,一年利润刚刚百万,可他夫人在上海买了10套房,8年后获利3000万。面对如此强烈的利润反差,资本必然从实业领域大规模抽撤并向回报率丰厚的资源品地带集中,它所折射出的是资本逐利的原始本能以及对给定环境的敏感反应。
很多人可能指责温州人原地踏步而没有通过产业升级来提升自己的利润空间,然而,一个人所共知的道理是,像打火机、制鞋等温州支柱产业所遭遇到的升级瓶颈格外狭小。以打火机为例,其外壳可以从塑料升级到钢铁,但不可能从钢铁升级到24K金。当然,人们可以在外形上别出心裁,比如改造成手枪式打火机,但是这类产品无论怎么升级,它的产品属性约束了它的市场容量和价格扩张的空间。更为关键的是,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产品结构转型,都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战略调整过程,习惯于短、平、快的温州资本显然缺乏足够的耐心。
自2010年以来高密度推出的房市调控和货币紧缩政策让房价续涨的神话戛然而止,温州人开始感觉到了资金大量沉淀于房地产行业的巨大压力。“投机客”为了支付高额利息又不得不转而从民间放贷机构继续借贷,一路推高民间贷款利率,许多温州企业老板的偿债压力与日俱增,资金链条断裂的风险一触即发。而为了逃避债务缠身,温州企业老板有的落荒而逃,个别者甚至选择跳楼自杀。无论哪一种结果,都不能不令人痛心。(-最专业最权威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