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分析 > 改革开放30年看“鞋城三变”

改革开放30年看“鞋城三变”

2008-12-04 08:40:36 来源:三明在线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cn/

  从1983年生产10万双皮鞋到去年生产4亿双各类鞋产品,“一双鞋走天下”成为莆田的一大美誉。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的女鞋工,对此有着更深的感受,且看记者采访——

  前些天,来自梧塘镇的林燕和儿子、女儿一起参观了第三届莆田国际制鞋技术设备·鞋材展览会。展会上各种最新的设备、鞋样让她眼花缭乱。老人曾是我市首批制鞋业中的代表企业———振兴麻鞋厂的老员工。1980年起,她就在麻鞋厂上班。如今,振兴麻鞋厂的所在地成了新果鞋业有限公司。

  谈起近30年“鞋城”的发展变化,这位已退休的老女工兴奋不已,她用3句话来形容。

  “鞋越做越好看”。当年,林燕还是一个年轻妇女,有幸成为我市首批鞋厂的打工女。振兴麻鞋厂是由我市制鞋业元老级人物———蔡秋辉等创办的。干了十多年农活的她进厂织起麻鞋。每天下来,手勤脚快的姑娘们都能生产出一大堆产品。为了赚点“外快”,她们每天还领回一些原料,与家人一起“挑灯夜战”。在最初几年,她们生产最简单的皮鞋、塑胶鞋、布鞋等,颜色往往只有不到10种。可现在,林燕的儿女们在工厂生产出来的鞋品,花样多的不得了,有时连从业20多年的她还分不清原材料是皮鞋还是运动鞋系列的。

  “做的鞋穿得到”。林燕说,当年由于条件有限,她们生产的多是半成品,很难知晓成品的最终模样。现在流水线作业后,多数鞋厂都具备生产成品鞋的能力。还有,当时自己对亲手生产出来的“人字拖”喜欢得不得了,可是每一双都要出口,想买也买不到。不像现在的孩子们想穿哪种新款鞋,掏钱就可以买到。脚穿亲手生产的鞋,感觉就是不一样!

  “本地人做大了”。在林燕的记忆中,早期莆田制鞋的大老板几乎都是从台湾过来的。如梧塘的新果、力丰、大吉利等大厂的管理高层清一色是台湾人。近年,林艳从下辈人口中听到双驰、华丰等莆田当地老板创建的上规模鞋厂,村庄附近各种制鞋小作坊、小工厂,多得让她都分不清。

  的确,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市本着地理和人脉优势,最早承接了台湾制鞋业的转移,形成了制鞋产业,培养了一批制鞋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并在政府的推动和鼓励下,催生了闻名遐迩的“鞋城”。

  正如林燕老人的感受,30年内,我市制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市统计局,记者翻遍了原始材料,才在1983年建市的有关资料中见到了年生产10万双皮鞋的统计数据。到2007年,我市生产的各类鞋产品已达到4亿双,产量比当初增加了4000倍。制鞋企业也增加到近1700家,其中规模企业200多家,亿元企业50多家。从2001年起,我市制鞋产业每年均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至去年年底,从业人员近30万人,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近30%。制鞋产业作为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成长为当前最大支柱产业,“莆田鞋城”名扬天下。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