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企面临投资机会
11月初,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峰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升中非互利合作水平为中非友好注入新的活力,其中,在政治,经济领域有深层次的探讨和合作。峰会期间还举行了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等活动,中方就加强中非关系提出—些重要主张和倡议,并就如何帮助非洲国家加快发展提出具体举措,以落实中方宣布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五项措施。双方还就双边关系、中国同非洲整体的合作和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这对于中国的制鞋企业而言无疑又是一次历史的机遇。
非洲的制鞋业相对落后,成本相对低廉,非洲市场具备一定的潜力。对于非洲,中国的鞋商其实并不陌生,不少企业早巳经走出国门,在非洲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开始了自己的掘金故事。人们都听说过两个推销员被派去非洲卖鞋的寓言故事。其中一个推销员在给公司拍回的电报上写道:“立即返回,这里没有人穿鞋。”另一个人则写道:“绝佳机会,将能卖出100万双,因为这儿还没有人有鞋子。”虽然这仅仅是个小小的寓言故事,但这说明,很早以前,敏锐的中国鞋商已经从非洲嗅出了商机。近些年来,中国鞋出口非洲态势正迅猛增长。来自法国发展署(AFD)的统计数据,仅在2000年至2004年间,中国的外贸在非洲市场的份额呈三倍增长,而在2005年以后,这个份额还在呈直线增长趋势。非洲向中国的出口主要是农业资源、石油资源、矿资源,中国向非洲提供的是迎合非洲喜好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产品,如中国的服装、鞋等,其中鞋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另外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的前三季度,仅浙江省出口到非洲的鞋就达到2.1亿双,出口额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8.4%%和30.5%%,出口量、值增幅均列第一位,成为新增长亮点。非洲成了浙江鞋类出口新的黄金地。同样,制鞋产业的另一重要地区泉州近几年来也加大了对非洲出口的力度。
除了直接出口鞋产品外,一些企业也借道非洲,在当地打下了更扎实的根基。2004年底,温州市哈杉鞋业公司和鲁宾斯鞋业公司针对尼日利亚政府禁止男鞋等31种中国产品进口的新动向,分别在尼投资创办了皮鞋厂。在海外办厂,将产品直接在尼“落地”、”中国鞋”就成了产在非洲、销在非洲的”非洲鞋”,它绕道冲破贸易壁垒,有效避开了欧盟反倾销的纠缠。目前,尼日利亚是温州鞋在非洲地区最大的市场,近几年已成为中国鞋出口非洲的重要战略据点。而在非洲的埃及,早在2002年,一个名叫好兄弟的鞋业集团就把投资日光锁在了这里,通过在国内工厂生产半成品,然后将其出口到埃及。在埃及自己注册的兄弟鞋厂制造出成品鞋,然后再通过当地销售商在当地市场销售,充分利用了中国浙江半成品生产的成本优势,有效地降低了经营成本,同时避免了反倾销的麻烦。目前,好兄弟鞋业已经占据了当地市场10%的份额。如今,非洲的重要性正受到越来越多鞋企的关注。
同时,为加强与非洲的紧密联系,中国政府也开始有所行动,近日已明确了有关资金、外汇、出入境、物资等非洲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为了转移国内过剩产能以及避开日趋严重的国际贸易壁垒,商务部也计划在年内推动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10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这些中国企业将获得政府提供最多可达近千亿的资金扶持,其中,非洲已经是商务部首批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地区之一。而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面临饱和的制鞋企业无疑将会是此次政府扶持的重点。记者了解到,康奈集团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启动境外经贸合作区项目。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尽管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机会诸多,发展前景看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国鞋企对外投资大多是贸易加工型,只能进入低端市场,而这一市场相当激烈。同时,很多企业对于跨国管理毫无经验,在战线拉长之后,企业自身管理和市场运营能力不足的问题暴露无遗。相当多的企业是在对投资坏境、市场风险还缺乏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投资.缺乏风险防范与预警应变能力。“建的也快,倒的也快。”政府的扶持力度毕竟有限,大部分企业还是需要依赖自身的实力量力而行。
- 上一篇:起诉反倾销 超乎常人的冒险?
- 下一篇:耐克CEO离任,中国品牌能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