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万市场待开发 中国鞋老板中亚找商机
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气温已经是零下十几度。与寒冷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南方的鞋企老板冒着严寒,频频来这里考察市场。据了解,由于受到欧盟反倾销措施的影响,中国的制鞋企业正在将目光瞄准中亚市场。
迫不得已找出路
来自浙江温州一家出口鞋业的单总经理说:“自从欧盟宣布对我国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后,国内很多专门面对欧洲国家的鞋企都不得不放假甚至倒闭了,我们的出口量也直线下滑。为期两年的反倾销税,对我们来说根本无力承担。”
“但如果参加反倾销应诉,一是耗不起时间和精力,二是即使应诉,在两年内也很难把官司打完,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欧洲的经销商也足以培养出新的供货基地了。听说中亚的市场非常活跃,欧盟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走中亚。”单先生说。
来自温州的徐总经理则显得有些恼火:“由于欧盟反倾销税的政策,使得我们在广交会上都不敢接大的订单了,16.5%的反倾销税我们根本无法承担。与进口商讨论共同分担反倾销税的合作又很难。最烦心的是,我们在上半年已经购买了明年生产用的材料,企业处于两难境地:开始生产吧,仅靠国内市场根本消化不了,更何况,鞋的款式也不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口味;但如果不生产,材料怎么办?工厂里上千的工人又怎么办?”
“不过,在中亚国家考察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以前我们仅仅把眼睛盯住欧盟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失误,中亚市场的发展之快真是出乎意料。更重要的是,中亚有近6000万人口的市场,对中国鞋类产品依赖性非常强。”说到这里,徐总经理的脸上又添了几分兴奋。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有98%是进口鞋,其中中国生产的鞋子由于价格低廉、质量日益提高而占据了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量80%的份额。
6000万人要穿中国鞋
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虽然俄罗斯鞋业发展略快,但由于生产工艺和款式比较落后,仍无法在鞋类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而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最快的哈萨克斯坦,至今也只有几家皮鞋厂正常开工,而且仅生产工业劳保鞋,大多数鞋厂设备严重老化。而在这些国家中,约6000万人穿的鞋几乎完全依靠中国进口。
林福如刚刚从哈萨克斯坦考察回来,对于中亚鞋类市场的前景,他告诉记者:“中亚鞋类市场的需求,远远超出我们此前的想象。现在,每天通过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运往哈国乃至辐射到中亚、欧洲国家的鞋子,每天居然以数百万美元的出口量计算。”
正在新疆采购皮鞋的瓦罗佳,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鞋类经销商,他每年从中国采购的皮鞋超出1000万美元。
瓦罗佳向记者分析道:“现在,中国鞋的质量明显提高了,而且价格很便宜。假如我们放弃从中国进口,在本国生产,不但建厂投入大,而且上游皮革生产加工也存在很多短期内不易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生产工艺、劳动力价格等原因,生产成本也会远远大于从中国进口的鞋类。”
来自哈国华人华侨协会的消息称,往年,只有春季才是内地企业到国外考察的高峰时期,而今年国内南方鞋企老总则不顾哈国天气严寒,纷纷前往考察。
从11月份至今,协会已接待了14批从国内前来考察的鞋企老总。
中亚人爱旅游鞋
和皮鞋相比,中亚人更喜欢穿旅游鞋,这和他们普遍追求休闲轻松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学生喜欢旅游鞋是因为方便和轻松,而成年男子也为旅游鞋的轻便和舒适所吸引。
一般在家或是休息时,大多成年男性也穿着旅游鞋。但在正式场合,比如上班、做客、参加集会、婚礼等活动时,则必须穿着黑色皮鞋,而系鞋带的皮鞋更被视为较庄重的款式。
相对男性对旅游鞋的钟爱,中亚国家的女性消费者更喜欢中跟皮鞋。
靴子是女性冬季的必备鞋,通常成年女性都会备几双不是很高的黑色靴子,靴子内也以皮毛类保暖层为主。但近几年各种彩色靴子也逐渐被当地年轻女性所追捧。
近年,随着中亚国家经济的逐渐复苏,中亚居民的收入也增长迅速。
几年前以廉价为主要优势占据中亚市场的低档皮鞋(靴),现在已经被中高档鞋(靴)所替代,低档鞋(靴)只能被边远农村或是经济特别不发达地区居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