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鞋看成都
2006年12月12日,四川成都。阴霾的天空飘着小雨,用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军的话来说:“这本不是一个适合举办采购节的季节”。然而就在这一天,2006中国女鞋之都国际采购节暨文化节隆重举行。来自台湾制鞋公会旗下的35家大型制鞋企业、俄罗斯海关15人团、制鞋王国意大利前任欧盟采购商主席东达先生15人团、世界鞋业巨头台湾宝成鞋厂、亚洲鞋王和中国十大鞋王齐聚成都。
当成都鞋企需要摆脱单打独斗的局面,以探求更大范围的突破而聚拢于中国女鞋之都这一大品牌下时;当四川鞋业的传统模式已经跳脱地域经济的限制,以集约式产业平台的优势接受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检阅时,这次国际采购节的举办无疑是适时之举。
透过此次采购节,中国女鞋之都蕴涵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得到体现和认同,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和高端的产业平台巩固了成都作为“中国女鞋之都”的地位。而随之而来对成都鞋业的期盼和认可也让我们不能不重视成都鞋业发展中的问题。在突破了发展瓶颈之后,依托中国女鞋之都品牌企业基地这一产业平台,成都鞋业必将迎来更高的发展机遇。
搭建综合产业平台,扫清市场化障碍
参与采购节不乏国内国外知名鞋企的老总和专家,他们在赞叹成都鞋业发展迅猛的同时,首先肯定了中国女鞋之都的发展模式,因为这是目前为止全国独一无二的一个鞋业发展产业平台。它以鞋业为核心,集产品设计研发、商贸展示、行政办公、管理咨询和物流配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通过为国内外贸易商打造的创新贸易方式,为商家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完善的一体化国际贸易平台。
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军一再强调其“市场化主导”的运作概念与过去政府投资建立的产业科技园不同,中国女鞋之都运营遵循“政府主导、机制创新、企业运作、产业推进”的方针。简单来说就是依靠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来主导鞋业产业的发展;机制上,四川西部鞋都公司则是由武侯区和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成;而这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均是严格依照市场化规律来运作;最终通过市场化运作得以促进产业的不断升级。
这一创新的产业园模式在运作机制上完全考虑了市场化的因素,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是由产业说了算,这就避免了以往政府的巨额投入。政府现在只是专注于提供服务保障和资源,用小资金撬动了大市场,同时为武侯区现有的4000余家涉及鞋类的相关产业提供了一个综合的产业平台。
引入顶级服务机构,助推国际化步伐
既然是综合服务平台,便少不了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中国女鞋之都品牌企业基地提供了包括原料采购、产品设计、商务谈判、外贸出口、运输物流、金融法律及技术培训等全面的服务支持。同时,为了助推本地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在服务商的选择上,中国女鞋之都企业基地将目光投向了更广泛的国际市场。
成都造皮鞋要想成功登陆欧洲市场,前提条件是产品必须符合国际市场认可的各项标准。也就是说,必须要得到国际认证机构的权威认证。法国CTC的到来,为成都鞋企拿到这一“国际通行证”提供了更多的便捷。
在鞋类、皮革和皮具行业的质量监控、咨询以及专业培训水平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法国CTC,选择与中国女鞋之都的合作并非偶然之举。在进入中国两年后,CTC同样看准了“东鞋西移”给成都鞋业带来的发展契机。其上海办事处的刘谦先生认为,与其他制鞋基地相比,成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温州面临着产业转移的尴尬,广州泉州因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原因,鞋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另外在土地资源日渐匮乏的大背景下,位于中国西部的成都无疑成为中国制鞋产业绝佳的承接地。
在谈到CTC能为成都鞋企提供怎样的服务时?刘先生说:中国虽然是全球最主要的鞋业生产国,鞋产品出口量占到全球总量的68%,但目前中国只能称作鞋业生产大国而并不是强国。这其中,质量成为最重要的制约因素。CTC作为一个专业且权威的技术服务机构,能为本地企业提供产品质量国际化的解决方案,在CTC的帮助下,成都企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国际主流市场接轨。
除CTC之外,还有世界顶级鞋机制造企业BC机械、专项物流解决商德国瑞维可物流公司落户园区,这些专业服务机构的到来,将为成都鞋业力足于国际市场起到重要的作用。
突破瓶颈制约
中国女鞋之都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即使是处于转折点的关键时候,仍不能避免遇到发展过程中的瓶颈。而中国女鞋之都的欠缺便是成都鞋业发展过程中的欠缺之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不足,并扫清了发展的障碍之后,中国女鞋之都在中国鞋业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才能进一步得以巩固。
瓶颈一:观念
“成都企业的忧患意识不够,企业主们很多安于现状”,在肯定了成都鞋业的发展优势之后,重庆红蜻蜓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奕毅给出的这一建议让人有点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成都鞋业目前虽处于发展高峰期,但考虑到具体的企业,不知是受到成都一贯的悠闲气氛“感染”还是做事方式过于稳健,大多数企业的发展速度不能够与行业发展水平相匹配。不过陈经理也提到,有趣的是成都鞋业的大胆又是有目共睹,在色彩的搭配上往往能出其不意。CTC也提到了成都鞋企同样的制约之处,他们的建议是转变观念———企业主观念的更新是缩短愿景与实际之间进程的惟一方法。
鞋业虽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在新型的市场经济形势下,面对需要提高技术水平的国际竞争要求,成都鞋业的发展需要企业主打破观念制约,将眼光放长远,注入更多的战略性思考。
瓶颈二:研发设计
设计能力跟不上,一直是制约成都女鞋乃至中国鞋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长期以来,成都鞋业一度充斥着贴牌生产和来料加工的生产模式,缺乏设计技术和研发能力的成都鞋业不仅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同时陷入了替他人做嫁衣的尴尬局面。
其实成都鞋业并不缺乏研发技术的后备支持。四川大学轻纺学院拥有全国皮革皮具行业最高规格的科研教学基地———皮革工程系、服装系,能在人才培养、学术研发、课题研究方面为成都鞋业提供支持。同时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责任公司也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在产业园中引入系统的皮革研发设计配套服务,着力为企业实现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建设提供长久的支持。而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仅仅是如何实现研发设计到实际生产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
瓶颈三:品牌
成都鞋业目前面临着一个快速发展期。彭军坦言,过去成都鞋业做不大是因为这里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品牌是实力的象征,是拓展贸易渠道的敲门砖。不过这种不利局面已被打破。随着今年1月成都武侯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女鞋之都”区域品牌后,它便成为运营商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责任公司着力运营和打造的一个品牌。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所提供的所有服务便是基于这个品牌之下搭建的平台而建立起来的。事实证明,“中国女鞋之都”这一品牌为成都鞋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同时打出了响亮的一张牌。有了区域品牌,彭军的底气似乎更足了,在谈到对中国女鞋之都的未来蓝图时,他信心十足地表示要在3至5年内,将“中国女鞋之都”这个品牌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区域品牌,让全球鞋业采购商都知道中国女鞋之都在成都,成都是中国女鞋的采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