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两天内向欧盟法院递交起诉书
在欧盟对华鞋类反倾销起诉的最后期限将至之际,记者昨日获悉,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奥康集团,今天或明天(20日之前)将正式递交欧盟法院。
部分鞋企抗辩到底
据奥康集团介绍,奥康集团日前决定聘请“反倾销第一律师”蒲凌尘向欧盟一审法院准备提起诉讼。目前中国方面的律师将反倾销诉讼的相关材料交给在欧洲的代理律师,然后由欧洲的律师确认后提交欧盟法院,目前还没有得到欧洲方面的确认,但肯定会在20日之前正式提交。
奥康集团将就包括欧盟在反倾销抽样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对中国鞋企市场经济地位判定以及损害认定等在内的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起诉。
奥康集团代理律师蒲凌尘认为此案的要点有三:一是非抽样企业在反倾销调查程序中如何判定“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欧盟反倾销条例》关于抽样的第十七条规定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条款。而根据关于市场经济地位的第二条规定,要求对每一家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都要做出审核。但欧盟只抽取10家,既做倾销调查又做“市场经济地位”调查,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二是从损害认定的角度来讲,欧盟也没有完全按照法律规定。审核损害的因果关系、损害的数据计算、采取的幅度、基础和所取得的数据都有问题;三是程序上的问题,欧委会在整个调查程序中并没有向奥康、泰马或其他任何非抽样企业做出过关于“不审核市场经济地位”的书面解释,这让企业在此过程中不知所措。
胜败结果是次要的
截至目前,受反倾销影响的1200多家中国涉案企业中,只有少数几家提出诉讼,整个行业出现了集体沉默。此前有报道说,福建300多家鞋类生产企业已集体放弃诉讼。
据了解,不参加诉讼的企业主要出于三种原因,一是由于供应商调整了订单方向,中国鞋企不再将欧洲作为主要出口地,鞋企无力争取回这部分订单,或改做其他国家订单或者转攻内销市场。二是应诉反倾销调查的企业的生产重点已经转向非征税鞋类,没有必要花费精力进行诉讼。第三种则是考虑诉讼时间长、手续复杂、风险高、耗费人力财力大,担心得不偿失,此类以中小企业为主。
“不是这99%的鞋企不愿意起诉,许多企业对这种游戏规则还不是很懂。一些企业会考虑费用问题,另外对这种程序也不太了解。其实,起诉不在于企业的多少,在于大家都能支持,我相信这几家鞋企同样能打赢官司。”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在接受采访时依然信心坚定。此前,因不服欧盟反倾销裁决而上诉欧盟法院的中国反倾销案约有10例,获胜的只是少数。具体费用将取决于不同公司的不同诉求,费用低的大概3万~5万欧元,高的可能达到10多万欧元,诉讼过程一般持续两三年。
专家认为,争取市场经济地位是关键。由于欧盟目前还没有承认我国是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会采用第三国替代的方式来衡量制造成本。而各国之间生产要素差异性很大,这种方式往往会抬高我国产品的制造成本,从而得出倾销的结论。
在欧盟目前还没有承认我国是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单个企业或者行业在诉讼中向欧盟提出市场经济地位的审查,一旦获得承认,将可以避免反倾销制裁。在这次的欧盟反倾销行动中,唯一避免高税率的中国鞋企就是位于广东南海的金履鞋业,享受的税率仍然是以前的9.7%,据介绍,金履鞋业之所以例外,正是因为获得了欧盟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
业内专家表示,鞋企起诉欧盟的胜败结果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通过上诉在国际上表达中国企业的声音和积极的姿态,表明中国鞋企已经具备了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申诉抗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