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分析 > 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镇跃进村鞋业蝶变之谜

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镇跃进村鞋业蝶变之谜

2006-06-12 16:36:44 来源:中国鞋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cn/
     这里的农民渐渐蜕变成商人,这里的商人渐渐具有广阔的胸襟———

  6月6日上午,31岁的钟光建驾驶他的奥迪车赶往双流机场,准备到广州购买一批制鞋的设备。这个踌躇满志的小伙子是一家拥有200余工人、3条流水线的皮鞋厂老板。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镇跃进村,像钟光建这样的老板有四五个,加上其他小厂、小作坊共有制鞋企业170余家,年产各类鞋2000万双,去年实现产值3亿元,全村就业率达100%,人均年纯收入8000余元。

  人们为该村今日的辉煌喝彩,殊不知其背后竟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80农民点燃星火

  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成都建军皮鞋厂与该村签订了加工协议。1984年,村里选派80位农民到建军皮鞋厂学技术,袁汉中便是其中之一。

  后来,建军皮鞋厂与跃进村的加工协议终止,80位农民绝大部分放弃了制鞋。“我同七八位同村人到草堂寺一带打工,那里是现在武侯区金花一带鞋业的发源地。”袁汉中说,“那时客户守着要货,于是我们想,何不自己干呢?”

  1989年,袁汉中等两三个农民在村子里办起了自产自销的皮鞋厂。“那时候,每双鞋可净赚10多元钱,每天做100多双,从第二个月起,我便开始请工人了……”袁汉中说。

  一些农民看到做皮鞋赚了钱,纷纷办起了厂,到2002年,跃进村的皮鞋企业已经发展到50余家,但利润却越来越薄。

  老板温州当工人

  2002年,跃进村制鞋业遇到严冬,不少产品卖不出去,拼命杀价也无济于事。

  村支部书记钟世全分析原因:“家庭作坊式不适应市场需求。”企业根本不关注鞋子质量、款式、市场等方面的信息,路子越走越窄。

  钟光建当时有个二三十名工人的小厂,为了使工厂起死回生,他来到温州,进了鞋厂当工人。钟光建说,“我发现人家都是采用流水线作业,技术、工序分得很细,有专门的设计师和市场开发部,跟我们的厂完全是两个概
  念。”

  钟光建回来后,投资了20多万元建起了跃进村第一条皮鞋生产流水线。紧接着,袁汉中等人分别从广州等地“打工”回来,也相继建起了制鞋流水线。

  到2005年,跃进村的制鞋业迎来了一个辉煌,年销售总量占荷花池市场的三分之一。一些成规模的制鞋厂开始涌现,高峰期一个厂每天可生产15000双皮鞋。

  “引狼入室”磨利牙齿

  2005年4月,龙泉鞋业协会的牌子挂到跃进村。在这之前,2005年3月18日,温州“红蜻蜓”签约欲落户跃进村。

  引进全国知名企业,会不会给刚刚复苏的本地制鞋业致命一击?西河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李寒峰肯定地说:“不会。”他说,跃进村鞋业尽管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毕竟90%以上还是

  家庭作坊式地小打小闹,同时还不规范,引进“红蜻蜓”,目的就是为本地制鞋企业提供一种新模式。即使本地小作坊被“红蜻蜓”收编整合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因为最终将促进跃进村鞋业升级,同时也保证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