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托起中国西部鞋村----成都跃进村
2001年前后,跃进村鞋厂之间严重恶性竞争,鞋业严重“内耗”,发展停滞不前。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几年来,跃进村通过技术、管理革新,成立鞋业协会,招商引资等措施,让跃进鞋业扩大升级,成为市、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新农村的试点。
日前,记者来到有名的“中国西部鞋村”——龙泉驿区西河镇跃进村。“3年前,我们还是“小打小闹”,而现在已算是全国驰名了,我们的年产量占到了整个荷花池市场的三分之一!”谈起跃进村在近3年来发生的巨变,村里最有名望的创业先锋邱伦阔十分自豪地说:“是鞋业的发展让跃进村农民实现充分转移就业,实现收入大幅度提高!”如今,跃进村村内已聚集着200余家鞋厂,大多数村民不再种地,而他们的年人均纯收入已在去年超过6000元。
潮起潮落的皮鞋买卖
改革开放之初,成都进军皮鞋厂与跃进村达成协议:村里选派80名民工到鞋厂做学工,从中培养一批技术人员,成熟之后便在跃进村建鞋厂。80名跃进村民自带伙食,每天挣5角钱的工资,学习了5个月。
学到技术后,他们就在鞋厂打工,每个月能挣到200多元钱,那时日子过得还挺好的。然而好景不长,合作两年之后进军皮鞋厂解除了合约。村民们回村后并没有继续种地,他们利用学到的技术,合伙开起了几家手工作坊式的鞋厂,当起了鞋老板。
一开始,他们生意非常火爆:“每天随便赚个一两千元没问题!”而火了几年后,鞋厂逐渐多起来了,为了赚钱,村民之间开始“杀仗”,彼此恶性竞争,致使鞋村元气大伤。“那时有的人一双鞋只赚一元钱也卖,这简直是在‘抽鞋村的血’啊!”
2002年春天,跃进村的鞋业似乎步入了严冬。由于“内耗”十分严重,一些小的鞋厂纷纷被挤垮,不少农民因失去信心放弃了生意,跃进村的鞋业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
在此关键时刻,年仅26岁的共产党员、村支书钟世全挺身而出,勇敢地挑起鞋村发展的重担。当时,人心涣散不说,路、电、水等基础配套严重缺乏,村民们资金、技术、管理样样都缺。钟世全冷静思考,首先抓住主要问题:凝聚人心、恢复信心。在连续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到每家每户做工作,为村民排除思想困惑,引导大家拧成一根绳共同创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我市吹响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号角,跃进村也在这一进程中重新活跃起来:村上还投资20多万,新安起了7台变压器,新修公路十余公里,准备大干一场。村内当时已有的50多家鞋厂全部恢复生产,一下子就解决了2000多人的就业问题。
可嘉可赞的“偷师学艺”
跃进村民袁汉中,今年41岁,是龙泉鞋业协会的会长。
在跃进村,他的“丽琪”鞋厂场子最大,工人数量超过200人,最多时每天能产鞋15000双。“我现在每天的收入可以上万,这在前些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说起鞋村复苏不平凡的经历,袁汉中兴致勃勃,感慨万千。
2000年前后,制鞋业一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加之跃进村村民们大多只学到了制鞋技术,对经营管理非常欠缺,所以他们只能是“小打小闹”,停步不前。2002年4月,为了加快鞋村鞋业发展,钟世全使出了一个绝招:他挑选一些鞋老板,“假扮”工人到温州等地打工,“偷”学别人的管理方法和设备更新。从此,村民们逐渐迈上了设备改造和管理革新之路。思路决定出路,方向对了,距离目标就越近。很快,袁汉中的“丽琪”鞋厂投入了6万多元钱,建起了村里第一条流水线,技术、设备和管理大大改善,做鞋的成本也随之下降。
产业兴旺的“西部鞋村”
2004年7月28日,“西部鞋村农民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这让跃进村原有的资源和产业特色得以充分发挥,也逐渐完成了从“数量取胜”到“质量取胜”的转型和升华。当年底,跃进村鞋业规模空前扩大:个体私营制鞋厂发展到180多家、流水线11条,年产鞋1300万双,解决劳动力6000人。
2005年4月5日,由龙泉驿区委、政府牵头的龙泉鞋业协会挂牌成立了。129个鞋业辅助生产厂家、鞋铺经营商等团体会员和125个鞋业业主、知名人士及企业员工等个人会员“抱成一团”创市场。协会成立之后,彻底改变了原来“单打独斗”“盲人摸象”的局面。如今,跃进村在荷花池批发市场租赁了100多个门市,专门批发跃进皮鞋。通过荷花池批发市场和其他网络,跃进村的皮鞋已经远销到全国各地。
制鞋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带动了跃进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今为制鞋业配套的各类厂家就有100多家,专门从事包装、印刷等配套服务。140多家鞋厂和100多家配套厂家,虽然不算多,但对一个仅仅6000人的村庄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规模,加上外来的规模鞋厂和相关的产业链企业,跃进村的制鞋产业已经基本形成,“西部鞋村”的雏形基本呈现。
美好和谐的新村景象
“做生意,开汽车,住楼房……”这是笔者在跃进村听到的最多的话。
在跃进村里,劳动力只有4500余人,除去在外搞营销和做其他生意的,在家的青壮年劳动力有3000多人。目前,这些人已经全部投入到了非农产业中,家里的土地要么租赁给别人,要么让老年人照管,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正逐步减弱和消失。
今天的跃进村,总人口达到了9677人,村内制鞋企业200余家,流水生产线16条,年产各类鞋2000万双,每年的销售总量占西南地区最大的批发市场成都荷花池市场的三分之一。
今天的跃进村,劳动力就业率高达100%,劳动力人均稳定纯收入8000余元。去年,该村实现GDP超过了3亿元。
今天的跃进村,占地面积仅9.8平方公里,却“聚居”着200余名私人老板,全村小汽车数量超过300台……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一条适合农民的产业链慢慢托起一个富裕文明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