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对欧盟鞋出口量价齐增
新华网福州2月21日电(吴鹏 王凡凡)欧盟是福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鞋产品出口地。据福州海关统计,2005年,福建对欧盟出口鞋2.34亿双,比增11.88%,价值7.79亿美元,比增48.04%,出口量、值分别占同期福建鞋出口总量、值的17.2%和22.5%。
虽然2005年福建鞋出口欧盟的总体情况良好,但月度出口受贸易形势的影响波动较大。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取消了7个税号的我国鞋类产品进口配额,在此刺激下,福建当月对欧盟出口鞋增幅达38.24%。但从2月1日起,欧盟又对我国鞋实施了为期一年的“预先进口许可监控”制度,涉及的鞋产品涵盖2004年底之前受配额限制的所有鞋类产品。受此影响,接连4个月福建鞋对欧盟出口低迷,其中,2月增长3.3%,3月下降14.87%,4月下降18.57%,5月下降15.26%。而2005年6月30日和7月7日,欧盟分别对自我进口的劳保鞋和皮鞋展开反倾销调查,出于对未来可能被增收反倾销税的考虑,福建对欧盟鞋出口重新加速,6-8月对欧盟出口鞋增幅分别达27.15%、71.04%和65.12%。其中,涉案的劳保鞋和皮鞋出口分别增长1.7倍和1.8倍,合计出口量、值占福建对欧盟出口鞋总量、值的9.7%和16.7%。9-12月,福建对欧盟鞋出口增幅基本保持在23%左右。
目前,福建鞋出口过分依赖美国和欧盟两大市场。2005年,福建鞋对美国出口13.89亿美元,对欧盟出口7.79亿美元,对上述两地出口额合计占同期福建鞋出口总额的62.5%。但福建出口的鞋产品大都档次低、科研能力低、创品牌能力弱,一般只能依靠低价进入国际市场,而以贴牌为主的中小型企业众多更是导致企业压价销售,出口产品量增价跌。2005年,福建对欧盟出口鞋均价超过10美元/双的仅有3个品种,多数品种的出口均价在3-6美元/双之间。据了解,欧盟于2006年1月否决了中国鞋企市场经济地位的申请,将可能援引第三国的生产成本裁定中国鞋在欧洲市场是否存在倾销。同时,欧盟制订了较高的技术标准,提高了鞋类贸易技术壁垒,保护当地企业利益,这对福建鞋类出口也形成一定障碍。2005年底,意大利鞋业制造商协会指责我国制鞋商使用了有毒化学物质,将对来自我国的鞋控制进口6个月。
据悉,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鞋类产品因在抽样检测中被测出所含潜在性有毒物质超标,在意大利被扣或遭退运。专家指出,欧盟反倾销调查一旦成立,我国鞋不仅将面临被征收反倾销税,而且要经历长达5年的制裁期,5年后若欧盟仍认为对其产业有损害,还可将保护期延长到11年,这将使中国鞋产品原先的价格优势被削弱。此外,欧盟对我国鞋的反倾销调查虽然目前仅限于劳保鞋和皮鞋,但有扩散到其他类别的鞋产品的可能,而且这一行为也易引起其他国家(地区)“跟风”,已有许多国家相继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如南非国企部和纺织服装工会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鞋类等产品设限;哥伦比亚制鞋业协会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鞋类采取提高关税的限制措施;巴西决定提高4个种类鞋的进口关税,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国产品。
对此,福州海关建议相关企业:一要密切关注贸易动态。积极参加欧盟对我国鞋的反倾销调查,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及时根据欧盟方面反倾销和技术壁垒的变化,调整出口策略。二要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增加高档次、高附加值鞋类的出口量,提高鞋类产品的质量、档次,从源头上减少贸易摩擦,使鞋业获得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三要加强鞋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自有品牌。加大对设计开发的投入,提高技术含量,培育、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四要实施多元化战略。积极开发除欧美以外的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等其他市场,同时,推进多元化经营策略,有条件的企业可到国外合资办厂,到境外加工生产,减少贸易摩擦。五要加强行业自律,建立预警机制。行业协会应加强对出口鞋的监控,防止量大价低质量差的鞋出口,同时对出口市场形势及时通报,避免企业盲目出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