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沉寂之后再次崛起
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以“中国机会与闽商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华商中国投资论坛”,12月7日在北京拉开帷幕。近300位国内外工商界人士应邀出席了开幕式。此次论坛将围绕平稳快速经济增长下的中国商业机会、闽商与中国传统,以及华商在投资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等议题进行充分研讨。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商帮之一的闽商,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今天再次以其惊人的成长速度、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跻身目前中国经济舞台最活跃的商帮之一。
海外闽商带回财富和经验
与此同时,闽商中还产生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闽籍华商。当今世界有4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闽籍人士占了1000多万。他们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闽籍港澳同胞120多万人,闽籍台胞900多万人。这些闽籍华人资产存量估计已超过3000亿美元。
籍贯泉州、研究闽商已久的中新社总编辑郭招金认为,近20年来,许多海外华商回福建投资,带回了许多外界的商业经验和经营理念,成为福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有海外闽商的配合,不少“本土派”闽商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资本积累。这也使得他们在很短时间里就再度崛起。
在福建本地,闽商已成为当地经济的生力军。闽籍企业家创办了一大批企业,形成一个个产业群,如晋江鞋业、南安建材、安溪茶叶、德化瓷器等。如今,仅一个县———晋江,就产生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晋江模式”,培育出了“安踏”、“安尔乐”、“七匹狼”等中国知名品牌。
祖国各地可见闽商身影
与此同时,福建民间在省外投资的扩张速度也在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省外投资的福建人数已超过250万,从1995年开始,福建商人先后在20多个省份成立了百余家商会组织。
现代闽商积累财富只有20多年时间,目前大多数仍是中小企业,但也已出现了一些很有实力的企业家。在北京,就出现了活跃在房地产界的“闽商帮”的四大家族企业。同样在北京,福建人已注册5000多家企业,分布在房地产、物业管理、机械建造等20多个行业。
此外,在上海、东北、华北,都不乏闽商的身影。其经济实力不容忽视。
没有放弃海外市场
角力国内市场的同时,拥有海洋文明特征的闽商也没有放弃海外市场。改革开放以后,许多福建籍新华侨华人,走出国门创业。福建籍新华侨华人已接近100万人,占了祖国大陆新华侨华人的1/4。仅福清一县,2004年就从日本汇回福建30亿元人民币。
闽商在美国也一直稳步发展,仅纽约一地,现在就有30万福建人在从事餐饮、贸易和实体企业。三家闽商企业已跻身华人在美企业的前十名。
闽商数百年的演变发展,形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闽商精神,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将其概括为: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
不能仅限于福建一隅
在闽商发展势头良好的今天,郭招金认为,他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南北夹击”中,福建已沦为上述两者之间的一个边缘空间。不仅难以形成外散效应,还造成自身空间被争夺的尴尬局面。
郭招金还认为,闽商也面临着巨大机遇。中国已经经过27年的高速发展,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4%,这是一个世界奇迹。时代给今天的闽商提供了比任何一个时代更为优越的创业条件和发展机遇。
但闽商精神需要现代转型,决不能只着眼于闽商对于福建一隅的特殊意义,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特征,而是要与中国全局、全球市场的深远意义结合起来,以原有的闽商精神为起点,善于发现自身缺点,不断更新,不断注入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鲜血液,充实和完善闽商精神的内核。
闽籍学者也指出,闽商创新必须拓展路径,稳健推进跨国经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创新能力,真正做大强项产业。既要避免力量的分散化,又要把握好世界产业发展的脉搏,及时抢占发展先机。促进家族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合,重点是结合家族企业组织优势,进行制度创新,保持和扩充自身优势。增强闽商网络的开放性。闽商经济网络发展受到了血缘等因素限制,容易产生排外行为,不利于保护闽商利益及其事业的发展。(中新社记者赵建华)
相关链接
我国历史上的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期,并曾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相继崛起了十大商帮。其中,晋商、徽商、潮商为势力最大、影响最远的三大商帮。
1.晋商俗称“山西帮”,亦称“西商”、“山贾”。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发展到鼎盛期。清朝中叶,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形成山西“北号(票号)南庄(钱庄)”两大晋商劲旅。
2.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1464-1505年)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3.“潮商”,是潮州商帮与广东商帮的共同称号,崛起于明朝后期。晋商、徽商等因为固守传统而日渐式微,而潮商却伴随着近代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于东南亚和香港、潮汕地区。这期间,潮商虽然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度沉寂,但经过战后若干年的苦斗,又终于在上世纪六七年代崛起于香港及东南亚。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目前已形成三大经济发展活跃区域。在这些区域形成了一批新的商帮,目前,浙江商帮、山东商帮、苏南商帮、闽南商帮、广东商帮被并称为中国“新五大商帮”。
1.山东商帮: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的青岛、威海、烟台、济南等地。既有北方人的务实,也有南方人的精明。特点是受国营模式影响较大,企业与政府的荣损过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苏南商帮:主要分布在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苏南模式的文化背景是吴文化。吴文化重格物致志,强调均衡、集体、等级。其特点是集体所有制模式。
3.浙江商帮:主要分布在温州、宁波、台州、杭州等地。受永嘉文化(也叫浙东文化)影响较大。永嘉文化重经世致用,强调个性、个体、能力。浙江商帮吃苦耐劳,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其特点就是温州模式。温州的原始积累靠的是勤奋吃苦,在体制和意识形态的边缘完成了资本积聚,并逐渐从分散的家庭作坊过渡到现代私营企业。
4.闽南商帮:主要分布在泉州、漳州、厦门等地。受闽南和吴越文化共同影响,是一种典型的客家商业文化,特点是“爱拼才会赢”,但多为家族企业。
5.广东商帮: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东莞、顺德、中山等珠三角地区。受岭南文化影响较大。特点是胆大务实、精明灵活、擅长贸易,并与港澳及海外资本有紧密联系,同时对市场策略、产品策略的研究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