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科技创新助推制鞋产业向质“跃迁”
7月22日,记者在睢县高新区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成型制鞋智能生产线上的多组机器人工作站正精准地进行3D离线轨迹生成、智能涂胶、智能喷处理剂、智能压底等多项工艺。旁边的工作人员,只需按下电钮,机械臂就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切割好鞋材。
睢县高新区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操纵智能设备 徐泽源摄
“智能装备生产线的投入使用,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制鞋生产模式,让耗材、人力、一致性等因素迎刃而解。”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总经理邹银芳说,该生产线相较传统制鞋生产线,可节省电能、胶水等耗材使用量近40%,良品率达到了99%以上,日均产量可达1.7万双运动鞋,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压力,同时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从量变到质变,睢县精准定位,脚踩“一双鞋”,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发展的“康庄大道”。
从产业空白到八方集聚
2011年,作为传统农区的睢县打破保守、放眼全国,用开放的胸襟谋划未来,将集约化程度高、前景广阔的制鞋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2011年6月,台资企业广东广硕集团与福建安踏集团共同投资6.8亿元,在睢县建立首家制鞋企业——河南嘉鸿鞋业。同年8月,第一双安踏鞋在睢县正式下线。
“目前,公司不但自身实现了全链、延链、强链,而且实现了由‘制造’到‘智造’质的飞跃。”河南嘉鸿鞋业工会主席马腾说。
睢县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土地、用工、资金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通过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拎包入住”和“入驻即生产”招商模式,全面落实首席服务员等服务机制,快速吸引了一大批制鞋及相关企业来到睢县投产。
鸿星尔克(商丘)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正赶制订单 徐泽源摄
鸿星尔克(商丘)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集研发、生产、仓储、运营为一体,可年产700万件鞋服。“我们全心全意为企业做好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从建成到投产,仅仅用了45天的时间。”睢县白楼乡副乡长、鸿星尔克首席服务员刘世奇告诉记者。
如今,睢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入驻鸿星尔克(商丘)实业有限公司、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河南特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睢县足力健鞋业有限公司、河南嘉鸿鞋业有限公司等制鞋、鞋材及工贸企业596家,产能3.5亿双,产值近200亿元,鞋材配套能力达90%,制鞋从业人员达 5万余人,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智能升级完成产业蜕变
“原来的传统生产线,一条线大概需要40多个人,一天生产2000多双成品鞋,现在的这条智能生产线设计达每小时制鞋200双左右,只需要十几个人就能轻松完成以前的工作量。机器换人,提高了生产安全性,各项工艺也更加精准、高效,产能也可按需定制,进行调控,变得更加灵活。”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成型制鞋智能生产线线长郝志林告诉记者。
深慧视睢县智能研发中心研发的制鞋机器人智能生产线 徐泽源摄
为使制鞋企业实现由“制造”到“智造”的跨越,2017年,睢县实施绿色化、智能化和企业技术三大改造,拿出5000万元科技创新奖励资金,引导26家重点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机器换人”工程,推进研发、生产、接单、物流、配送等工贸体系建设,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型不断升级;在发展上围绕设计研发、材料创新、智能制造、品牌孵化等产业服务的关键环节,打造睢县制鞋产业总部经济大平台,并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8年,实现了全面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制造体系转型;2020年,睢县足力健创新创造的生产自动化、流程模块化、管理数据化等制鞋生产线跻身全球智能化前列。同时,该县举办品牌展示和鞋类产品设计大赛,加速培养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助推鞋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国家高新企业联想旗下智能制造领军企业——深慧视(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在睢县制鞋产业园成立5G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智能研发中心,2022年研发出第三代制鞋机器人智能线SMRobot3000,该生产线相比传统生产线可节省人工数量70%,设计产能 180 双/小时,良品率达99%,节省电能30%,有效节省了企业生产成本,SMRobot3000 系列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一流厂商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把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提升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不断推动全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睢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