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品牌自吞苦果 37亿元高库存难消化
【中国鞋网-行业新闻】伦敦奥运会短暂的兴奋期一过,中国运动服装品牌又不得不重新回归现实:高企的库存和萎缩的订单,让此前大肆扩张的国产运动服装品牌不得不自吞苦果。
记者从多位运动品牌经销商处获悉,近期以来,以、安踏、匹克等为代表的国产运动服装品牌,不断加大打折促销力度,并大量关闭门店,希望借此减负,让企业度过寒冬。“不但国产运动品牌在拼命出库存,就连、阿迪达斯这样的国际巨头,也纷纷选择打折促销。整个运动品牌如今的日子都不好过。特别是李宁、kappa(背靠背)两家,情况最惨。”广州某大型运动品牌经销商方小姐告诉记者。
打折“甩卖”
年底还没到,国产运动品牌的打折潮已经在全国各地的百货商店和运动品牌专卖店惨烈上演。记者在广州天河城商圈和多家李宁、匹克等专卖店看到,到处都是打折促销的海报。
“以前国内运动品牌新货上市是不打折的,现在新货刚上架,就会打七折。不但国内品牌打折,国际品牌像耐克、阿迪达斯也在打折。此前,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品牌,新品上市60天之内都不允许打折,现在迫于压力,新品上市不久就加入打折的行列。因为打折的缘故,这段时间,耐克、的出货量很大,国产品牌压力更大。”方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爆料称。“新品打到七折,库存产品打折力度更大,往往去到三至五折。”
运动品牌如此疯狂打折的背后,是高企的库存。
根据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李宁、安踏、361度、特步、匹克和动向这6家国内运动品牌上市公司的总库存达37.21亿元,超过2011年的全年库存(2011年这六家公司的总库存为36.99亿元)。这6家品牌公司,尤其是匹克的库存量上涨较快,与去年底相比,上半年库存已经涨至5.29亿元,涨幅超过25%。
高企的库存,成为高悬在国产运动品牌头上的“堰塞湖”。“当前最大的任务,就是清理这些库存。否则,企业的包袱会越背越重。”一家在全国开了500多家专门店,并在申请IPO的某二线运动品牌负责人谢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无奈地表示。
亏损累累引发关店潮
高企的库存,疯狂的打折,使得国产运动品牌上市公司今年的业绩很难看。
据2012年半年报显示,李宁上半年收入38.80亿元,同比减少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44亿元,同比减少84.9%。匹克2012年上半年总营收已由去年同期的22.56亿元,大减28.5%至16.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减少43.3%至2.4亿元。而安踏和361度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均是负增长,分别为-11.62%至39.3亿元和-9.95%至28.69亿元。6家国内运动品牌中仅有特步的销售收入同比是增长的,但增长的幅度也仅为1.44%。
面对尴尬的业绩,各大运动品牌不得不节衣缩食,通过大量关闭门店的方式,来应对当前的困局。
记者获悉,李宁公司已经关掉了海外所有的专卖店,并大量关闭国内业绩不好,盈利能力低下的店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李宁已经关掉近1000家店面;安踏的半年报也显示,在新开店面的同时,安踏也在关闭一些效益不好的店面,至今年上半年,安踏的店面总数同比减少了110家至9187家;匹克在11月初在港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集团于中国的授权经营零售网点数目为6739个,与2011年年末相比净减少1067个,截至6月底,匹克体育在中国的零售网点数目比去年年末减少了747个至7059个。这也就意味着第三季度减少零售网点320家,即每一天就关闭三家零售网点。
2013年订货会亮黄灯
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国产运动服装品牌2012年的日子注定十分艰难。让这些企业更揪心的是,2013年的日子恐怕也不会好过。这点可以从刚刚结束的各大运动品牌企业的2013年订货会的订单情况窥其一斑。
近期以来,安踏、特步、匹克等品牌都举办了2013年二季度订货会。安踏和特步上周公布的2013年二季度订货会的数据显示,特步的订单金额(按批发价格计算)同比下降幅度达到15%至20%,安踏的订单金额(按批发价值计算)亦同比下滑约15%至25%;匹克在刚刚举办完的2013年二季度订货会,其订单总额下滑20%~30%,其中,服装类订单金额大幅度下降,产品平均批发价格零增长。
而行业龙头李宁,更是早在今年8月的上半年业绩说明会上就宣布,今后不再公布订货会的成交情况。“尽管没有公布成交数据,但据我了解,李宁公司2013年的订货会情况十分不理想,大幅下滑是必然的。”对业内情况谙熟的方小姐告诉本报记者。
由于订货会的成交情况,往往会反映来年的市场状况,因此,面对惨淡的成交单,多位行业分析师都对2013年运动服装品牌的销售形势不看好。
国金证券服装行业分析师张斌就表示,一直以来,订货会数据都是国内体育品牌业绩的“晴雨表”,订货会总金额下滑,明年上半年的销售业绩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也指出,2013年,服装市场尤其是运动品牌的形势不容乐观,国内服装行业应尽早着手应对危机,行业的深度调整和企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