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会聚焦两岸鞋业经济合作新框架
【中国鞋网-行业新闻】在上周日举行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上,来自两岸的几位权威专家、学者,就“两岸中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交流。本期早报精英会就其中部分观点予以展示。
观点一 大小企业可联动发展
福建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严正表示,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两岸鞋等企业各有各的困难。“最近的一个调研显示,30%的中小企业是亏损的,以往毛利润率能够达到8%-10%的企业,现在利润率能有3%就不错了,有的甚至只能维持收支平衡,或者亏损。”他说。
“大陆的中小企业,比较多的是直面市场,而台湾的中小企业更多的是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不是与一家大企业建立联系,而是形成网络状关系,这比直面市场的风险性来得小一些。”严正认为,大陆的中小企业应该向台湾的中小企业学习,往与大企业建立网络状关系的方向去发展。在这过程中,中小企业依附大企业必须要解决质量问题,大企业可以派质检人员到中小企业,把控好质量问题,并带动中小企业的业务提升。
“经济发展迅速,工资水平不断提高,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是非常不利的事情,中小企业往往不仅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目前东南亚一些国家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对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无疑更为有利。”严正说,所以中小企业的转型提升是势在必行的,必须以新的行业、新的产业来替代旧的。
观点二 推动两岸服务业合作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刘旭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各种危机和风险不断。从发展前景看,世界经济复苏将是缓慢、曲折和复杂的过程,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使两岸别无选择,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形成两岸双赢的局面。
刘旭认为,两岸的产业合作具有非常好的前景。两岸的合作,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台湾技术、知识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大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有利于发挥大陆市场优势,为台湾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空间,促进台湾优势产业的形成。同时,还有利于增强两岸经济的相互依存与关联度,形成两岸产业链的合理布局与分工,有利于两岸加快资源整合,提升在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他说,台湾服务业占GDP的七成,尽管台湾服务业发展不如发达经济体,但相对大陆仍有竞争力。台商可根据大陆市场的特性,发展出新的经营模式。而大陆现在也致力于推动服务业发展,正在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观点三 从中小企业需求出发
台湾中小企业总会人力发展部营运长舒嘉兴表示,在全球经济受到危机影响的时候,台湾一样被牵连,也处于困境之中。“欧债危机与美国贸易失衡、日本地震及海啸冲击、东南亚新制造工厂的兴起,这些都给台湾的企业带来了压力。”他说,在台湾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7%左右,所以要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要让企业从“红海”走向“蓝海”。
舒嘉兴介绍了台湾中小企业的辅导构架。他表示,辅导体系未来发展应以中小企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配合管理层组织调整与业务分工,参考主要国家发展借鉴,充分回应社会变迁趋势。
“财务融通、市场行销、技术扎根、经营管理与劳工就业仍为重小企业现阶段与未来的主要辅导需求类型。”舒嘉兴说,2012年台湾将辅导体系原有业务整合为包括生产与服务作业管理、经营能力提升、市场行销服务及创新加值在内的四项体系,并且新增人才培训与应对重大冲击两个体系。
舒嘉兴介绍,台湾设立“马上解决问题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咨询,并依其个案需求,提供各类融资诊断辅导、债权债务协处及转介辅导等协助,并且对于协助处理的案件进行后续关怀、提供追踪服务。
他认为,台湾中小企业不断追求的就是创新、速度、价值、全球化、进取,根据这几点,管理层相应的追求是营造优质环境、提升科技资讯应用能力、强化经营管理辅导功能、整合财务融通机制、建构创业育成平台。
观点四 新兴产业机遇多
“台湾的年轻人群体,喜好设计、创新是一个较普遍的特点,在国际设计评比中,台湾地区平均每年的获奖数超过100件。”台湾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何淑敏介绍说,2011年,台湾经济增长率为4.04%,人均GDP为20139美元,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了67.96%。
“两岸是一年交流、两年洽商、三年合作。”她回顾道,“2008年12月至2011年底,第一年两岸举行了36场次交流会议,涉及17项产业;第二年两岸1500家企业进行了洽商;第三年则达成280余项合作意向。”
何淑敏认为,ECFA为大陆对台投资创造了多项利好。“两岸海空运直航、直邮,为两岸往来做好基础建设;进行两岸金融、农产品检疫检验、标准计量检验认证等各产业别领域的合作,化解了两岸在金融交流、货品贸易和投资所面临的问题;ECFA还推动了两岸在食品安全、医药卫生、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合作、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合作。”她说。
何淑敏表示,目前,世界范围内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同样为两岸产业合作带来了新契机。何淑敏指出,在大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台湾提出的六大新兴产业、四大智慧产业中都存在着新机遇,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台湾生物科技、绿色能源、精致农业、观光旅游、医疗照护、文化创意六大新兴产业,云端运算、智慧电动车、智慧绿建筑、发明专利产业化四大智慧产业。
“台湾提出的‘开创黄金十年’的政策蓝图中,将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列为重要一环。海峡两岸经济将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产业合作前景广阔。”刘旭说。
观点五 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认为,在转型方向的选择上,两岸中小企业因经济发展阶段相异而不同。“大陆中小企业,与上世纪80年代台湾中小企业境况有相似之处,制造业偏重加工出口、服务业偏重传统零售业,受国际市场、生产要素成本、汇率变动影响大。但大陆中小企业难以像当年台湾加工出口企业那样通过规模性外移寻求新发展空间。”他说。
“台湾中小企业经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加工出口劳力密集型的大规模外移,岛内中小企业更偏重于服务业以及配套大型出口企业,不再是外销出口主力。移至海外的中小型台商,多仍以加工出口为主,其面临境况与当地环境息息相关。大陆中小台商面临困难与大陆中小企业极其相似,但也难以通过再次规模性产业转移寻求新生存空间。”张冠华说。
他建议,台湾中小企业要选择不同的转型升级方向。“服务型中小企业应积极应对服务业科技化、国际化趋势,提高现代化水平与拓展岛外服务市场尤其是大陆服务市场的能力;制造业中小企业应积极应对全球需求结构深刻变革与两岸经济合作新机遇,配合大企业策略变化,加强开拓大陆等新兴市场,并相应进行设备、产品与通路的转型升级。提高创新研发能力以及电子化、品质管理能力,提高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与产业链整合。”他说。
至于在大陆的中小型台商,张冠华认为,他们要改变以代工生产和外销为主的经营方式。“要结合‘十二五’规划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布局由制造业向服务业拓展,加强制造业的服务化,拓展产业链和增加附加价值;在地区布局上向中西部地区和沿海省份的北西部转移,在转移过程注意与当地市场、企业和资源的结合,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升级和改变经营形态应对环境变化,积极向上游的研发创新、下游的通路拓展;加强研发设计和生产适宜大陆当地的差异化产品,密切与大陆企业的合作关系,建立品牌和通路;合理分工两岸产业布局,增强两岸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他说。
张冠华建议大陆的中小企业,要从外销到内销、从代工到自主、从低端到高端、从制造到服务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转变。“通过这些转变,掌握市场主动权,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他说。(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