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鞋企订单转移 代工厂生存现危机
【-行业新闻】众所周知,中国一直被世界称为“世界工厂”。无论是鞋或者服装都有代工工厂,其中不乏给世界顶级公司做代工。然而一场经济危机也引出了代工的种种问题,对品牌的依赖,对市场的迷茫。又最终会走向何方?
订单增多利润减少 鞋企难迈步伐
尽管专家们早已开出了“自创品牌、追求更高附加值”这一万金油般的药方,然而,在国内消费市场萎缩、终端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背景之下,背负着企业资金链吃紧、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多重压力,迈开这样的步伐却又谈何容易?
温州浦北集聚了一批中低端鞋厂,其中一家鞋厂的老板赵智透露,自己不打算升级技术,“一年才卖50多万双鞋,要花几十万升级车间,万一失败了,一年的收入都打了水漂。”说着,他指着斜对面大概300米左右的一家厂房说,“那家去年花了50万搞升级,占用的流动资金过多,后来高息举债才渡过难关。我还是守着现在的厂房,大不了去设计公司买版式。”
“利润薄一点没关系,能拿到订单,保证企业正常运作,就已经很好了。”36岁的加来盟鞋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耿煜说。2008年,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多种因素叠加,让很多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面临从未有过的压力。
跨国公司订单转移 工厂生存现危机
近几年随着经济危机、物价上涨、通胀预期造成本上涨压力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中国的加工成本升高,一些跨国公司将订单转移到成本低的国家。
一位曾在耐克的代工工厂青岛泰光制鞋有限公司做外贸的人士表示,从2009年初,耐克在中国的订单确实越来越少,大部分转移到了越南,还有一些转移到马来西亚。“据我判断不管是代工,还是采购,慢慢地都会转移。”他说,就人力成本来看,越南工人工资每月约五六百元,而中国工人在一千元以上,显然越南成本更有优势。
提早创立自主品牌 躲避危机
在东莞代工鞋厂聚集地,也有鞋企提早转型,自主设计创建自己的品牌,躲避了经济危机。
在年产15亿双鞋(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全球十分之一)的东莞厚街上,银升鞋业绝对算得上一个另类。2000年面对加工企业互相压价而利润越来越薄时,祁耀昌开始了自主设计之路,给金利来、鳄鱼、盛大保罗、百丽等品牌做设计和代工。祁耀昌那时已拥有了高升和誉升两家工厂,近2000名员工,年生产80万双中高档女鞋。
拥有自己的品牌后,祁耀昌逐步缩小代工生产的规模,减少对贴牌加工的依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品牌建设。企业人数从原来的二千人降为现在的五六百人。年产鞋近40万双。在国内以自主品牌销售近20万双。
“幸亏我们转型转得比较早。如果现在这种情况下去转型的话,就很难了。”祁耀昌庆幸自己比厚街上的其他制鞋企业,早行动了三两年。
综上所述,从长远来看,要把握企业的自主权,改变“两头在外,受制于人”不利局面,代工鞋企向自主创牌的转变势在必行。但是,鞋企是否具备创立品牌的条件?现有的资源能有多大的机会打造一个有价值的品牌?能否承担向市场投入的风险?这些更是决策者必须考虑的深层问题。(-最专业最权威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