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工荒”成制鞋业舆情热点
【-行业新闻】据悉,记者于近日在浙江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流入重镇义乌市调查发现,用工形势趋紧是实情,但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荒”,现在断言“刘易斯拐点”提前来临也为时尚早。所谓“用工荒”,实为企业“涨薪荒”、工人“素质荒”、流动人口和劳动用工社会管理“体制荒”等因素的综合反应。破解“用工荒”,要用老办法,更要有新思路。
哪些企业出现了“用工荒”
春节假期还没结束,1月28日大年初六,位于义乌市义南工业区的华鸿控股集团就开工了。
去年,华鸿控股集团效益不错,有300多名老员工留在厂里过年,更多回家过年的员工则在正月初六前返回厂里,老员工返回率超过90%。“今年我们要在义乌获批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大背景下,抓住机会做大做强进出口贸易,争取将进口贸易值提高20%到30%。”集团董事长龚品忠对记者说。
以生产织带、化纤为主,拥有8000多名员工的义乌大型工业企业三鼎控股集团,在正月初十开工时员工返岗率也有90%。
都是哪些企业出现了“用工荒”?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企业主要是生产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偏低、企业利润薄或根本没有利润,转型升级一时又找不到出路,因此陷入涨工资涨不起、不涨又招不到人、招了也留不住的两难境地。“相对来说,企业规模300人以下的企业返岗率要差一些,尤其是50到100人的企业。”义乌市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王基昌说。
哪些岗位存在“用工荒”
浙江新光饰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义乌名牌企业,也是全国流行饰品行业的龙头企业,虽说节后老员工返岗率很高,但是企业招工压力仍然不小。“考虑到今年要扩大生产规模,新员工从培训到上岗也要几个月时间,企业需要提前储备工人,现在缺口还有几百人。”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沈敏说,最缺员工的是两个“一线”,即生产一线和营销一线。
义乌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金益民说,春节以来,义乌人力资源市场继续保持供求两旺态势,市场招工企业每日平均达700余家,提供岗位达1.1万余个,求职人数8000余人,求人倍率为1.38。用工缺口较大行业仍集中在袜业、服装、饰品等制造业,缺口较大工种则集中在包装工、操作工、挡车工、点钻工等生产岗位。
记者走访义乌民营企业了解到,一些外来务工人员除了工资要求外,对生产环境、吃住条件、节假日安排和个人成长、文化生活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明显提高,特别是新一代务工人员。企业普遍反映,如果企业实行的是计件工作制,劳动定额较高,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家庭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务工者就不太愿意到这类企业上班。有的暂时留下,一有好的机会也会离开。
破解“民工荒”需健全培训和管理机制
记者在义乌一些大型企业调研时发现,凡是员工队伍较稳定的企业,一般在提高员工工资、待遇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在新光控股集团电镀车间打工的河南商丘人李超军说,去年公司搞薪酬改革,实行计件加工龄、职称工资,工资增长了30%。好的月份他可以拿到六七千元,还评上了高级技术员。
楼仲平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增长的速度一直跟不上财富增长速度。韩国、日本在与我国同等人均GDP的发展阶段,工人工资水平也远超过我国。因此,劳动力加薪的趋势是必然的,企业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目前众多义乌中小企业通用的招工形式,就是发动员工带人来上班,带一个人奖励500元,类似招工成功率甚至超过政府主办的劳动力市场。
相关人士认为,要破解新一轮“用工荒”,除了企业自身努力,从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上,研究解决靠一企一地难以解决的结构性、制度性、机制性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最专业最权威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