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运动品牌过度扩张再现新后遗症
【-行业新闻】2012年的春节过后,一纸裁员令将昔日的国产体育品牌老大李宁推上了风口浪尖。实际上,遭遇困境的不仅是。安踏、、361度、等本土体育品牌虽未遭遇裁员困境,但2012年最新订货会数据、库存积压数、计划新开店铺等均处于近年来的最差水平。
业绩增速下滑
安踏体育20日公布了2011年度年报。公告显示,安踏2011年营业收入89.05亿元,同比增长20.2%;毛利润37.62亿元,同比增长18.7%;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11.5%。
而安踏在2010年的净利润增长为24%,同期营业额增长为26.1%,2011年的净利润和营业额增速相比2010年度分别下降了12.5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对比显示,安踏2011年业绩增速下滑,纯利自2007年上市后首次增长低于两成。
李宁发布的业绩预告也显示,2011年集团收入预计较2010年下降了6%—7%。
此外,特步国际近日宣布,该公司2012年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订货会的订单金额较2011年同季订单增长9%和5%,增速大幅下滑。据了解,特步2011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订单分别同比增长了23%和25%。匹克此前公开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订货会订单金额较2011年同季订单增长9.5%,这是2009年以来匹克订货金额增幅最低的一次;安踏在20日同时表示2012年第三季度订单将出现高单位数字的负增长。
“2012年体育品牌如果能实现个位数的收入增长已是不错的表现。”业内人士称。据了解,此前10年,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普遍经历了收入每年增长20%—30%的“黄金时代”。
过度扩张后遗症
“实际上,不管是李宁裁员,还是安踏、特步等企业面临的业绩增速下滑,都是前期过度扩张后的不良反应。”泉州一体育品牌经销商陈湘江告诉记者,体育用品行业前几年的高增长,吸引了大批企业进入,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企业往往采取快速开店,扩张产能的方式,而忽略企业自身和市场的承受力。
“比如,原本市场每年的增幅只有20%,企业却生产了超出60%左右的产品,大量的产品自然成了积压货;又比如,一个街区原本的体育用品店已近饱和,部分企业仍然继续进入,店租自然上涨,而单店利润也必然下滑。”陈湘江称。
存货增长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安踏公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安踏存货金额为6.18亿元,与上年同期的4.54亿元相比,同比增长36.1%;安踏的应收贸易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7.09亿元,上年同期仅为9.90亿元,增幅为72.6%。
“目前本土品牌面临的困境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再加上产品同质化严重,接下来可能会面临一段艰难的转型期。”业内人士分析。
年末或有所好转
部分体育品牌已经意识到行业面临的挑战,并开始主动进行调整。“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发现安踏、特步、361度、匹克等企业已经放慢了开店的步伐,关闭部分不盈利的店;同时在产品上,也开始突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匹克专注于篮球;特步趋向流行、时尚;361度将产品线延伸到童装领域等。这些应对方式,年底将会逐渐显现成效。”业内人士侯立东分析。
此前,匹克集团CEO许志华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经过十年的成长,中国体育行业进入平台期,可能需要经过两年的调整,调整以后将会再上一步,这是行业的客观规律。”
虽然安踏近日称第三季度订单将出现高单位数字的负增长,但同时也表示,“相信这是全年订单金额最少的季度,之后情况将有所好转。”
“体育用品行业正经历着行业最痛苦的时期,从高收入高增长跌落,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会有品牌受竞争的冲击,慢慢掉队。而行业格局也将发生变化,综合性的国内品牌将缩小到2—3家,部分品牌将成为区域品牌或细分品牌。”业内人士分析。(-最专业最权威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