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滚动快讯 > 寻找中国鞋设计的坐标点

寻找中国鞋设计的坐标点

2011-12-13 15:52:48 来源:鞋世界导刊 作者:梁玮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cn/

  【-】难忘2010年激动人心的的那一刻——我国设计师周晓童在由国际鞋业会议(简称:IFC)主办的2010国际大赛上,捧起了女装作品金奖和2010全场设计金奖两项大奖的奖杯,这是我国鞋类设计师首次获得国际鞋类设计大赛金奖!在场的业界人士无不为之鼓舞,尤其令大家振奋的是,2010“真皮标志•致富杯”中国鞋类设计大赛部分获奖作品在这次国际大赛中共获得十个奖项。

  “中国的鞋设计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设计正在实现一场蜕变,我们在“真皮标志”设计大奖赛中看到许多充满新意的作品,这些作品蕴含的创作者的激情和想象力,让我们对中国设计的明天充满了信心。”作为“真皮标志”设计大奖赛的评委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副教授吴波对中国设计近年来取得的变化十分感慨。然而,作为设计界的一位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在肯定成绩之余,吴波副教授思索更多的,却是中国设计与国际设计水平的差距、设计定位和未来的发展。一场关于中国设计的对话,就围绕这几个主题展开了。

  不同的生命路径:快速消费品VS精美的工艺品

  “不是我想去追捧大牌,实在是国内的一些让我没有拥有的欲望。它们好象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就是可以随扔随弃的东西。”某时装品牌编辑ANGIE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抱有她这样想法的消费者,成为了我们抨击的所谓“崇洋媚外”的消费群体的主力。

  谈及这一问题,吴波副教授的观点客观而犀利:“消费者的审美眼光就是产品的追逐对象,我国的大部分鞋产品都是中国现代的快餐式消费文化的产物,是快速变化的流行文化下的流水线产品,这是中国众多鞋设计的定位所在。满足消费者多变的消费需求,满足其对流行囫囵吞枣式的理解,中国的鞋设计难免流于平庸。”客观来看,国际一流的鞋设计更加强调设计与使用者精神内核的契合,无与伦比的制作品质,设计师与制造商往往投入高昂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以精美的工艺品甚至是艺术品的标准制作鞋产品。

  快速消费品和精美的工艺品,定位不同,自然拥有了不同的生命路径。她也表示:“很客观地说,中国的教育体系缺乏美育的教育,这也影响了消费者的审美眼光的培养。中国的美育教育的缺位,使得个体在消费取向上有从众化、庸俗化等倾向,难以形成自己的独立风格,而转向用奢侈品的来‘标注’自己的审美水平。”或许,当我们在指责中国设计的水平差距之时,确实也应客观地反思市场的不成熟和消费者眼光对设计的影响。

  尴尬的设计怪圈:抄袭之风VS想象力之美

  “品牌缺乏差异化的概念,设计庸俗,跟风、抄袭现象普遍,以致中国鞋品牌缺少品牌独特的个性。消费者如果在商场内货比三家,就会发现很多鞋子除了商标不一样外,款式、用料、色彩几乎一模一样。”圈内营销评论家苍狼曾如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鞋业市场的问题所在。

  中国设计的COPY抄袭之风由来已久,过去是原样照搬,现在是发挥了“剪刀加糨糊”的精神,抄东抄西、东拼西凑,却让人感到一种模棱两可的尴尬。欧洲鞋业联盟(CEC)主席 Roeland Smets曾在皮革业国际论坛上如此谈论中国设计的抄袭问题:“目前让中国和欧洲最困扰的问题就是抄袭的问题,包括抄袭设计、抄袭品牌、抄袭商标等等。我认为这个问题从长期来讲对中国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会带来形象上的损害。从某种程度上说,抄袭也是美的,但是缺乏想象之美,我们希望消费者通过产品得到的个人的情感联结,得到生活的愉悦享受,这就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投入。而且,我也相信中国的鞋业同仁有能力把这种生活的愉悦带给你们的消费者。”

  中国的某些鞋设计常拼帖一些流行的元素,却欠缺了想象力之美、艺术之美,更无法让消费者通过产品得到个人的情感联结,Roeland Smets的这番话一语中的,点出了中国设计问题的实质。

  “说中国设计缺乏想象力,说中国设计师缺少创造力,我们的教育体制自然难逃其咎。国内很少有院校开设鞋设计专业,而国外有很多这方面的设计人才的教育机构。在教育方式上,过去,往往就潮流论潮流,学生只是学到表面的东西却没有得到精髓;现在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则更多地强调让学生跳出这个圈子,不是为设计而设计,而是从生活之中、从更多的艺术领域之中攫取灵感。”吴波副教授谈到:“当然,设计师的水平也受到产业运作体制的限制,我们很多有才华的学生,进入企业以后也想创作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但是初期可能得不到消费者认可,或是得不到老板认可,不久也就会在束缚和压力下沦为平庸的设计者。”


  另一个误区:设计缺乏延续性VS经典设计历久弥新

  走进商场的鞋柜台,我们总能看到各个品牌推出了与其上一季迥然不同的产品,变化之大,真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似乎由此我们能为中国设计感到些许欣慰了,至少,我们已经走过了那个千篇一律、不断重复的设计时代。吴波副教授却对此提出了质疑:“设计的创新是否意味着年年变,季季变,彻头彻尾的大变,那么品牌的风格何在呢?我们的产品设计缺乏延续性,缺乏打上品牌烙印的核心产品或者拳头产品,这是现在很多鞋包品牌的致命伤。从国际一线品牌来看,BUBBERRY的格纹、Chanel的2.55包,这些经典设计多少年来始终延续,成为品牌的符号,也深入了消费者的记忆。它们并不是不去创新,但是对经典的设计会有所保留,每一季的创新都是建立在其核心设计元素的基础之上。”

  设计的延续性不仅符合品牌建立其固定的品牌风格、巩固忠实的客户群的需要,更能契合消费者深层的情感需求。一点新鲜,一点怀旧,一点改变,一点保留,这是现代消费心理的矛盾与特质,满足这样的消费心理的品牌,才能得到长青的生命力。

  审视的思维:手工艺传承的缺失VS耐得住寂寞的坚守

  不久前,关于奢侈品巨头爱马仕投资“上下”开拓中国市场,品牌宣称将拾落中国民间流传的手工艺,并以国际化的包装和设计,拓展奢侈品市场。

  “爱马仕的魄力和远见令人动容,看到这则消息,心情却很复杂。看到我们的民间手工艺得到传承和保护,感到由衷的高兴,却又有些失落,中国自己的传统艺术却要由一个法国公司投资去发扬光大,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啊!” 吴波副教授慨叹。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手工艺传承出现了一个断代期,仅存了内联升这样为数不多的老字号。同时,由于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之中,传统手工艺传承更是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对比而言,国际奢侈品巨头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有些甚至是几百年稳定的发展历史,在手工艺传承和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上,比如鞋楦的制作精度、人体力学与鞋工艺的结合,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其实,耐得住寂寞也是一种境界,虽然品牌探索高端路线的发展在初期注定也是孤独的,未来却有很光明的前景。现在的很多奢侈品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曾经历过孤独期、彷徨期,有些甚至也面临倒闭的困境,但是正是对精湛工艺的坚持和对品牌精神的守望,才成就了今日的传奇,希望我们国内的设计师、国内品牌的企业家也能够多一些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中国的设计迎来更加广阔的未来。” 吴波副教授坦言。(-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