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鞋”径 宿州市鞋企发力推动产业升级
【中国鞋网-行业新闻】最近,各大网站搜索引擎时常“蹦”出这类帖子,如“中部鞋都在哪?要进货,急!”跟帖往往是:“最佳答案:安徽宿州”等。
眼下,宿州正在筹建20平方公里的制鞋产业基地,一期10平方公里的制鞋生产区、生产配套区、商贸物流区、中心商务区、商住综合区初见雏形,百丽鞋业、泰马鞋业等投入生产。宿州市政府一位负责人表示,今年元旦以来,该市制鞋产业基地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各地鞋企人士参观,一些鞋企负责人在参观当天就欣然签下投资协议。
皖北农业大市宿州与鞋“结缘”,得益于党委、政府的有心“栽培”。两年前,全球第二的“鞋业航母”百丽鞋业刚踏上宿州起,该市便敏锐地发现鞋业的增长潜力,果断将其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十二五”开局之年,宿州市积极承接国内知名制鞋企业转移,并全力为鞋企落户与发展营造良好空间,很快成为制鞋产业集群转移中心承载地。今年4月28日,该市集中举行21个鞋业项目开工仪式,当天的总投资额达46亿元。截至目前,宿州制鞋产业基地入驻项目37个,协议引资约87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54亿元、税收18亿元,吸纳就业10万人。宿州市与温州多家鞋业协会达成投资意向,整体承接制鞋产业转移的态势明显。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紧盯国际国内制鞋产业发展新趋势,坚持产业承接与产业升级相结合,打造集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研发创意、教育培训、会展旅游五位一体的‘中国中部鞋都’,争取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利税50亿元,吸纳就业20万人。 ”宿州市政府一位负责人说。
独辟“鞋”径,是宿州市推动产业集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特色路径之一。 “十二五”期间,该市铺开工业扩张新蓝图,急需一批像制鞋产业基地这样的资源集约配置、企业梯度聚集、上下游产品相互衔接的产业集群作支撑。
为此,该市加快“一区两园”(开发区、煤炭循环经济园、新型乡村工业园)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主导产业鲜明、配套产业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产业园区。
“十二五”期间,宿州将围绕实现700亿元工业增加值的目标,充分发挥煤炭资源、农产品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优势,推动产业集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煤电化和轻纺食品两个千亿元产业基地。力争五年内新增煤炭产能1000万吨以上,全市电力装机总量突破4000兆瓦;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300亿元的产业规模;培育壮大30个10亿元以上产值企业和300个亿元以上产值企业,使工业经济成为推动加速崛起的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