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向导攀登阿尔卑斯山脉 经历高山救援
在 UIAA(国际登山联合会)目录上,阿尔卑斯山一共82座4000米以上的独立山峰,其中超过50座在瑞士南部的瓦莱(Valais)地区。Saas Fee和Zermatt则是瓦莱地区最重要的两个村落,米沙贝尔峰链Mischabelpeak chain横亘在Saas Fee和Zermatt这两处山谷之间,包括泰希洪峰Taeschhorn,多姆峰Dom,伦茨尖峰Lenzspitze,纳德尔洪峰 Nadelhorn,迪鲁洪峰Dirruhorn,霍百格洪峰Hohbaerghorn这6座4000米以上的山峰。Horn在德语中是尖角的意思,因此在阿尔卑斯德语区内,有相当多的山峰都以horn命名,最著名的当然是马特洪峰Matterhorn。相比之下,几座山峰知名度远不如勃朗峰,少女峰,马特洪峰,但在阿尔卑斯登山界,有些山峰却因为自身特点相当出名,比如伦茨尖峰。
从东北方向看伦茨尖峰,恐怕很少哪个登山者能抗拒它优雅的纯粹的冰雪的东北壁,略带凹形弧线的壁面留下一道小流雪留下的痕迹,像是批了层丝绸帐幔。在良好的状况下,路线上没有崎岖的冰塔及其带来的冰崩危险,也没有风化的岩石让人提心吊胆随时可能到来的致命的落石,没有特别的让人上也不是下也不能的技术难点,总之是一条十分安全,也能让人充分享受攀登乐趣的直上技术路线,角度恒定保持在50-60度之间,难度为D+。我不记得最初是在网上还是登山指南上看到这条路线,只记得从那以后我就对伦茨尖峰东北壁充满向往,并且疯狂收集和阅读与之相关的攀登资料。除了东北壁,伦茨尖峰还有三条适合攀登的山脊,分别是东山脊,西北山脊和南山脊。东山脊通向3340米的米沙贝尔高山旅馆Mischabel hut,几乎所有攀登伦茨尖峰东北壁,东山脊或者纳德尔洪峰的登山者都选择在此过夜。东山脊路线是一条岩石路线,难度AD,攀岩难度在III左右,通常也作为上升路线。西北山脊连接着纳德尔洪峰,登顶伦茨尖峰之后,大多数人选择伦茨尖峰-纳德尔洪峰穿越,难度AD,攀岩难度III,然后从纳德尔洪峰常规路线下撤,回到出发点米沙贝尔高山旅馆Mischabel hut。纳德尔洪峰常规的东北山脊路线相对简单不少,难度PD,比伦茨尖峰的几条路线都容易不少,基本算是行走型非技术路线。从伦茨尖峰南山脊往下便到了多姆峰下。多姆峰的知名度略高于伦茨尖峰,一则多姆峰是阿尔卑斯第七高峰,二是由于在Saas Fee的村里便能看到多姆峰东壁和顶峰,于是便有不少以之命名的酒店和餐厅。北坡是多姆峰常规路线,从2940米的多姆高山旅馆出发,一天之内至少完成 1600米的上升和下撤,如果要在当天下撤到山谷,那就是3200米的下撤。沿着常规路线在3000多米的冰川向南拐可到多姆峰西壁脚下。高度差750 米,难度D+的多姆峰西壁则是一条相当低调的技术攀登路线,相对伦茨尖峰东北壁,多姆峰西壁路线曲折一些,顶部还有一些岩石和混合地形,攀岩难度大概 III+左右。相关的网上资料极其有限,只在瑞士高山俱乐部SAC的登山指南上有比较详细的路线描述。
在查看了诸多资料之后,制订了一系列攀登计划。
计划A:第一天: Saas Fee徒步至Mischabel hut,第二天攀登伦茨尖峰东北壁,沿南山脊下撤至多姆峰西壁3800米左右的根部露宿。不下撤到多姆高山旅馆,是因为这样可以节省900米上升和下降的距离。第三天攀登多姆峰西壁,并沿常规路线下撤。
计划B:第一天同计划A,第二天攀登伦茨尖峰东北壁,沿西北山脊完成伦茨尖峰-纳德尔洪峰穿越,沿纳德尔洪峰常规路线下撤回到Mischabel hut。第三天从hut下撤回到Saaas Fee。
计划C:第一天同计划A,第二天沿常规路线攀登纳德尔洪峰,并沿原路下撤回到Mischabel hut。第三天同计划B。
攀登路线,红色为计划C路线,基本上是实际攀登路线,蓝色为计划B,也就是伦茨尖峰东北壁直上路线,转伦茨尖峰-纳德尔洪峰穿越连登,沿红色路线下撤。绿色为伦茨尖峰翻越路线,至多姆峰西壁(西壁没有在图中显示)
显然,计划A有点野心,但只有在各方面条件都十分理想的状况下才能实施,计划B是比较中规中矩的攀登计划,计划C则是因各方面原因无法攀登伦茨尖峰东北壁的情况下的安慰奖。其实在出发前自己心里也有数,7月中旬的攀登时机稍有点晚,谁让我放不下世界杯呢。最可能的糟糕的因素就是欧洲罕见的持续高温导致冰壁上冰雪融化,风化作用下暴露的岩石可能会有致命的落石危险。
一切准备完毕,收拾装备,在世界杯决赛后的第二天即7月12日,驱车前往瑞士Saas Grund。海拔1550米的Saas Grund位于Saas Fee下方的山谷,和Zermatt一样,汽车不允许开进Saas Fee,所以选择了Saas Grund的一处camping site。
7月13日,周二
早上醒来,钻出帐篷,煮了点方便面,把装备摊在草地上打包。
汇报下装备列表
服装鞋袜背包:
Mammut - extreme logan (Gore-Tex pro shell)冲锋衣裤
Rab - Phantom (Polartec WindPro)软壳/抓绒
Patagonia - Variable Knit排汗保暖内衣裤
Lafuma登山徒步袜
Meindl - white mountain高山靴
Outdoor Research - Alibi攀冰手套
Black diamond – predator 45升背包
宿营装备
Mountain Equipment 羽绒睡袋
Therm-A-Rest – Ridgerest 泡沫防潮垫
炉头,锅等
轻型帐篷由同伴小段携带
攀登装备
岩盔
Mammut – Infinity绳子(9.5mm, 60米,单绳,干绳)
安全带
Petzl – quark 技术镐,铲头锤头各一
Leki登山杖一对
Grivel – G14冰爪
3根6mm辅绳,一根2米,1根4米,1根6米
3根120厘米扁带环,2根60厘米扁带环
3个HMS锁
3个丝扣锁
6个快挂
1个reverso3下降器
6个black diamond冰锥(3个16厘米,3个19厘米)
4个Wild country和black diamond中等大小机械塞
其他装备
Petzl – Tikka头灯
Recta 指北针
Julbo - nomad雪镜(Cat 4)
水袋
塞进这些铁疙瘩一般的攀登装备,整个背包估摸着超过20公斤。准备完毕,向Saas Fee进发。
沿着Saas Grund到Saas Fee一条叫Kapellenweg的徒步路线走了半个多小时,酷热的天气让身体流汗不止,到Saas Fee的时候,背包背负的海绵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从Saas Fee到Mischabel Hut需要上升1500米,前大半段路修缮得非常好,路标明确,属于高山trail型徒步路线,除了在刚开始的一小段因为遇上工地,让我小迷糊了一阵。
在后面的大约600米上升过程属于简单攀岩地形,不过沿途都架设了钢缆,甚至架设了梯子。这是阿尔卑斯地区攀登的好处,不用把过多体力消耗在令人生厌的接近路线上,可以把精力完全集中在攀登本身。也许有人觉得这样就不再是那么纯粹的阿式,反正我本人对在漫长的接近路线行走深恶痛绝。
因为天气太热,水喝得很快,3升水很快就干完了,最后一个小时处于极度干渴下,完全是在望梅止渴的幻想中度过。终于,走到Mischabel Hut了。
天色渐晚,从hut往南,远处的Allalinhorn笼罩在云雾中。Allalinhorn常规路线大概是阿尔卑斯4000米以上倒数第二难,也许和Breithorn西南坡路线并列最简单的路线,这里也是世界一流的滑雪场。
上图往东北看,从左到右分别是Fletschhorn,Lagginhorn和Weissmies。从Saas Grund坐缆车,直达3000米左右的Hohsaas,上升1000米左右即可登顶Weissmies,难度不高,抓紧点一天可以来回,因此是个很不错的高山适应和热身的山峰。
晚饭在hut里解决,面包,芥末酱,香肠汤,在这样的时候,真的是绝对美味。
从Nadelhorn顶峰的岩石路段下来之后,我同伴小段保持间隔2米左右,结成短绳组,延冰雪为主的东北山脊下撤。他在前,我在后,一旦沿着山脊两侧的雪坡发生滑坠,可以尽早拉住他。小段体能不是很强悍,冰雪技术也不算特别扎实,延山脊下撤过程中走走停停,在比较狭窄陡峭的路段更是小心翼翼的通过。因此耗费很久才下撤至3800多米高度的山坳windjoch。从这里转向一个40度不到些的大雪坡可以下撤到近3600米的霍巴尔姆冰川Hohbalmgletscher,这条路线也是Nadelhorn的常规路线,每天有不少人延此路线攀登,足迹十分明显。雪坡的雪很厚,也很软,走了一段路后,小段提出把冰镐插到包上,换登山杖,在换登山杖的同时,把手上的绳圈放开,两人之间保持10 多米的绳子。之后的下撤过程中,经常是我连跑带蹦追到他身后,然后等他往下走,绳子张紧然后继续跑一段追上他,再继续等,因为这样的节奏比较轻松。
走着走着小段突然半躺着开始往下滑,我不知道他是有意识的采用的坐式滑降还是滑坠,然后就被绳子拉住跟着往下滑。我赶紧抓住冰镐翻身面向下开始制动,也不知道多少米,反正不是很长,我俩都停住了。我十分恼火对着他呵斥:你到底想干吗。因为这个坡度在我看来似乎不那么容易滑坠,但如果是滑降,至少一是要和同伴沟通好,而且要用冰镐或者登山杖控制速度。小段一脸茫然看着我,没有任何表情(事后他说,他有点崩溃了,靠!)。接着他又滑下去了。我只能继续用冰镐制动,明显感觉到绳子向下的拉力比上次更强,然后,我就停下了,眼前出现个冰裂缝。是这段雪坡冰川背隙bergschrund,裂缝不算很宽。我趴在裂缝边缘,手似乎能够着裂缝对面一侧(也许记忆有误,但却是比较窄)。我也没有想到人会跌落进去,只是找小段,对他这种登山过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举动想狠骂一顿,但是人找不到了。随后他的声音从裂缝中传出来,我才意识到他跌落进冰裂缝了。
趴在裂缝边缘我先询问他的状况。裂缝很深,有10来米,看不见他人,但没有受伤,底下是一条暗河。还算好,他没有落入河中,站在了裂缝里的一块大冰块上。我在上面问他能不能用两根辅绳通过普鲁士抓结进行自救,爬上裂缝。被告知不知道该怎么做。我用绳子放下一把冰镐,外加他自己的一把(带了两把,其中一把在坠落中掉进暗河),让他攀冰上来,同时取下reverso给他作顶绳确保。但爬了两步就上不来了。至此自救已经没法进行了。欧洲罕见的持续高温使冰川融化得很厉害,看得见裂缝里的冰在哗哗的向下滴水。小段身上的不知品牌的冲锋衣开始渗水,小段在下面喊冷。我脑子里开始梳理各种救援办法,如果采用普通的冰川裂缝救援,首先需要冰锥做一个可靠的固定点,之前攀登过程让我坚信以目前冰的状况做到很难。如果用冰镐埋一个deadman也很难靠谱。小段站在冰块上,我一直通过reverso利用绳子确保着他,防止因为体力衰竭掉入暗河中。而且根据过去救援训练的经历,让我很没自信,独自一个人利用救援系统把体重88 公斤的小段从10多米深拉出来。更何况本来体能就接近极限的他在挨冻之后能否穿着湿衣服穿过冰川,再沿着岩石下撤近400米回到hut。因此我放弃了对他进行救援的努力,决定呼叫瑞士的高山救援。
好在每次登山前都会高山救援作为最后的应急方案,所以立即就通过手机联系上了瑞士的高山救援,把我的方位,海拔高度,衣服穿着,现场状况,以及联系方式通知了对方。高山救援也告诉我尽快赶到。
裂缝里的小段越来越冷,不断喊着“抗不住了。”我趴在裂缝边缘和他大声对话,让他保持清醒的意识。也因为焦急,不断和高山救援保持通话,当时的心态,觉得救援直升机应该和消防车或者救护车一样说到就到。
手机里的高山救援一再要求我保持耐心,注意和小段喊话,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嗓子喊哑了,在难熬的半个多小时后直升机出现了。我高举双手向对方示意,这个手势代表Y,即yes,在救援中表示需要帮助(否则就一手向上,一手向下,代表N)。这架SA315B轻型直升机向我靠近,一瞬间感觉到强大的气流。接着直升机向上,飞到windjoch山坳的视线以外,过了一会儿在我附近盘旋了一阵以后就走了。我一下急了,刚才和飞行员已经有了视线接触,不至于没看见啊。怕万一中间沟通有误,我赶紧再次联系高山救援,对方说他们的人应该正在接近我们。
过了一会儿,雪坡顶端出现了三名救援人员,其中一个拖着展开的睡袋大小的大包。穿着一水mammut,岩盔,高山靴,冰爪穿着齐全,戴着耳机的救援人员快到我跟前的时候,他们小心翼翼的勘探着雪坡,以防跌落裂缝。也难怪要半个多小时,毕竟启动直升机和启动汽车还是有点区别的。
到了我身边,让我解开reverso,并且退后。救援人员打开那个大包,取出三根钢管,在裂缝口上支起个大三角架。然后准备绳索等装备,其中一人用把锁连上绳索,另外两人把他放下裂缝。这个时候从雪坡上方又下来了两名救援人员,4个人通过手钻驱动滑轮,小段就这样瑟瑟的被拉了上来,接着另外那名救援人员也跟着上来,终于安全了。
一名救援人员让我脱下冰爪,把所有装备都塞入包里,慌乱中丢了一个头灯和reverso。然后用他们的绳索结组下撤到冰川下方平坦处。很快直升机在身边降落,我和小段低下头猫着腰坐了进去。SA315B直升机只有两排,前排两座是两名驾驶员,后面三个座位被我和小段以及背包占据。直升机把我们直接送到 1800米的saas fee一处停机坪,在那里的救援人员在接应,下了直升机,小段安排坐进旁边一架AS350直升机里,脱下鞋袜和外衣,用毯子裹着。我在旁边填写一些表格什么的。在这个空档和救援人员聊了会儿。顺便说一句,在瑞士,空中救援基本由两个组织负责,Air Zermatt和REGA,前者负责Valais地区,后者负责瑞士其余地区。Air Zermatt也是世界顶尖救援力量,和尼泊尔方面合作建立了一支空中救援队。今年4月26日,在马纳斯鲁6000多米高度营救了属于韩国登山队的7名登山队及夏尔巴,28日在安纳普尔纳6950米高度营救了3名西班牙登山队员,这也是目前空中救援的高度纪录。在中间这段闲暇时间里,我和他们聊了一会儿,顺便奉承了几句。一名救援人员指着飞行员说,Dani,就是他在喜马拉雅飞的。这下牛大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