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营销模式颠覆同质化竞争格局
【中国鞋网-营销管理】 营销同质化时代如何破局
在服务企业的时候经常发现,不少企业在面对竞争时往往处于一种硬拼的局面,他们对于竞争对手的举措似乎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所能采取的手段大多只能是跟风,于是这就形成了中国当前市场竞争格局中的一个特别现象。比如说在产品开发上,你推出一个新概念“维生素”,后面马上就跟了一堆以维生素为诉求的竞争品牌,你推出一个“非油炸”,后面就全是非油炸,你推出一个“商务休闲”概念,紧跟着就是一群同样诉求的品牌,你又推出一个“时尚运动”概念,同样也会蜂拥出一批以时尚为诉求的运动品牌;又比如说在渠道拓展上,你说要推行深度分销,后面就有一群虎视眈眈的眼睛,你说要做通路精耕,又有马上跟着学的,你说要“多开店、开大店、开好店”,立马你就会发现有不少品牌在跟着你扎堆开店,你要搞一个代理商公司化运营,回头就发现另一个品牌也在搞;再如在品牌传播上,那就更是一群跟风的品牌了,哪个明星红就拼着请哪个,蒋雯丽红,就有七八个品牌比着请,刘谦红,就有十几个品牌争相恐后地请,还有的竞争品牌是你请一个我就请两个,你请两个我就请三个,你请三个我就请一群,反正就是要压过你!还有在终端促销上,你搞打折我也搞,你搞特价我也搞,你请导购我也请,你请一个我请俩,你搞买赠我也搞,你送毛巾我送被,你送饭勺我送锅,整个一不亦乐乎!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以上所列举的种种现象,不论是食品行业还是服装行业,放眼望去比比皆是,这说明中国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营销同质化相当严重的时代,在这种环境下,创新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品,而在这种快餐式的营销方式中,好像这些企业都不愿花费精力去积累,都想着如何用最少的成本和精力贴着竞争对手走,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这种满目皆跟风的现象。但是我们再反过来想一想,在跟风背后有什么问题吗?我们稍加留意会发现,那就是真正成功的企业和品牌非常少,那些获得快速发展的企业和品牌,往往就是走在前面、敢于创新的领跑者,他们不满足于在现状中停滞不前,不愿意只图眼前平稳的发展状态,他们宁愿挑战现状,不断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何创新,如何从现状中脱颖而出,于是,只有他们赢得了发展和成功。
有的企业认为这都是中国市场的同质化所造成,但实际上,没有同质化的市场,只有同质化的营销。回过头来让我们分析一下那些企业停滞不前的原因,当我们去分析他们的产品结构、渠道拓展、品牌传播、促销推广以及终端管理的时候,会发现那些都还停留在几年前,丝毫没有进步,而那些企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思路去想出不同的方法,一切都只能靠着以往的经验见招拆招,根本就不具有任何前瞻性和独创性,自然几年过后就处于落后的局面。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是否就真的没有办法突破这种同质化的局面了吗?
以营销模式实现创造性破坏
所谓营销同质化,其实就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不懂得如何去应变和创新,他们只是依靠自己的经验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但实际上环境变了,经验还有用吗?要真正有效地应对这种局面,就要求企业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运用全新的理念来思考。
打造实效的营销模式就是一种根本的解决办法,通过营销模式的创新就可以打破营销同质化的僵局,企业不能够有效创新的原因就在于对营销运营过程缺乏理解和洞察力,他们在面临竞争对手实施价格战、广告战的时候不会系统性地分析思考,无法找出真正有效的应对之策,所以只能被动地跟风模仿,而只有跳出这些局部环节从整体进行系统思考,才能够找到突破点。企业当前要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已经不能只通过单一的环节来实现了,只有通过对营销要素的整合,从而在整体营销模式上进行创新和突破,才能够有效改变当前这种被动的局面,也就是说,营销模式的创新才能够对现状带来创造性的破坏,为企业找到另一片蓝海,从而改变甚至颠覆这种同质化的竞争格局!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营销模式创新来实现颠覆性破局呢?这其实就是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破坏”。中国目前这种同质化营销局面的形成,其实就是企业不同的系统化运营所造成的,企业只知道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单个环节上,比如说产品,或者渠道,又或者是品牌,反映在竞争上就只会盯着竞争对手干,但时其却不知道竞争对手背后的考虑是什么,于是往往拼了个鱼死网破而不得结果。企业要做到创造性破坏,就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营销模式,其关键在于确定好自己的战略规划,并根据战略规划提炼出相匹配的营销运营价值链,通过对营销价值链中各环节的有效组合,就可以设计出能有效应对竞争的营销模式。由此,企业的竞争就并不是仅仅局限在单点上的竞争,而是在整条营销价值链上与对手展开竞争,这个时候你的力量就不是单一的,而是整合的、战略性的,就仿佛古代战场上的“一字长蛇阵”,你击首我则尾应,你击尾我则首应,你击中间我则首尾合围,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与对手进行应聘,自然也就从同质化中破局而出,赢得竞争优势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 上一篇:浅谈企业营销的总结与思考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