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步步升编织“中国布鞋之乡”
中国鞋网9月14日讯, 将手工纳制布鞋这一传统手工业,打造成布鞋文化旅游,展现传统纺线、织布、布鞋纳制,参观布鞋博物馆,尝尝妈妈菜,享受足道文化,这仅是步步升布鞋文化村(简称步步升)独辟的一二期产业链。
日前,记者与湖北省礼品行业协会人士走进步步升,发现致力打造“中国布鞋之乡”、“国家4A级景区”的步步升并没有停止脚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的三期项目已经在枝江市发改委备案。
延伸产业链 编织“中国布鞋之乡”
“三期功能定位集布鞋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妇女就业培训、娱乐健身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文化村。”步步升布艺公司董事长李厚春介绍,项目投资规模达10亿元,面积500亩,建设期限5年。
据悉,园区将在统一规划、租赁、出让、管理的前提下,面向社会招商,出让使用权。
按照布鞋文化、妇女文化两条主线,三期项目兴建一村、二馆、三区等设施。一村即布鞋文化村,二馆包括中国布鞋文化博物馆、中国生育文化奇石馆,三区囊括妇女就业培训、旅游服务、生态休闲农庄。农庄内100户青砖碧瓦、木门木窗的农家前店后铺,农户可以居住。
同时,修建大舞台,定期演出地方戏曲,打造影视基地。“由于紧邻汉宜高速枝江服务区,又是鄂西旅游服务区的中转站,我设想在汉宜高速一侧打开一段匝道,规划100米的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大巴驶入后,游客可以就近挑选各类农产品。”李厚春表示,目前正与高速部门协商。
9月5日,枝江市与归元寺签约,决定在仙女镇复建弥陀寺(昌明大师的出家寺院),项目占地100亩,分三期建设。
“步步升已由单纯的手工制品生产企业,发展为手工业、文化、旅游全方位发展的新型服务业,具有特质和核心竞争力。”枝江市负责人透露,随着汉宜高铁的开通,以步步升为龙头的产业体系将仙女镇打造成中国布鞋之乡。
加工点首选鄂西 手工纳鞋底作业外包
下一步,步步升首选在鄂西生态旅游圈建立50个布鞋加工点,既扩大妇女在家就业,又有效提升企业的布鞋产能。
“50岁至70岁的老人鲜有收入来源,更不谈就业。”李厚春透露,步步升的产业体系将手工纳鞋底作业环节外包出去,五六十岁的妇女多是纳鞋的能手,在家中即可完成,老人还可编制元宝席子、鞋篮等旅游商品,月收入在800元—1000元,成为“休闲上班族”。
李厚春表示,三期项目将建设中国妇女培训就业基地(全国共10家),总体规划预计通过5年左右的发展,吸纳10万人次农村妇女就业,将步步升打造成鄂西文化旅游商品的龙头企业,旅游促进妇女就业的示范基地。
窥视大城市市场 创新分公司渠道
“此前,步步升主要依托布鞋文化村,中外游客参观之余购买,坐镇宜昌,政府部门采购作为馈赠礼品,其实是一种被动销售,2009年销售各类布鞋8万双,销售收入近2000万。”李厚春坦言,公司一直在谋划主动销售,进军武汉市场,上马旗舰店,但受制于营销人才匮乏。
目前,步步升公司下属三峡、长阳土家族、兴山昭君三个分公司,已在武汉、广州、北京等地建立销售处。
“三峡三斗坪是直营子公司,其余2家是一种品牌联合体,负责加工部分工序,组建各自的销售渠道,包装会加注‘兴山·步步升’的字样,须向步步升公司缴纳一定品牌加盟使用费。”李厚春表示,下一步需解决各地串货问题。
目前,各地乡村游开发方兴未艾,许多村落都在打造特色文化村,而布鞋技术门槛低,步步升是否担忧其他村落或企业模仿开发?
“有人效仿,说明布鞋文化开发有市场,受欢迎。”李厚春说,若其他地方模仿,三五年很难赶上步步升;同时,枝江布鞋定位“文化型、乡土味、绿色养生”,且锁边、纳底和其他地方不同,鞋底骨架用元宝席子(三峡地区池塘的一种绿色水生植物)剪裁而成。
“步步升坚持全部手工工艺流程,大举扩张的企业很难做到这点,北方一知名布鞋品牌其鞋底95%是机器制造。”李厚春介绍,品牌推广可以探索“品牌当地化、产品总部化”路线,形象代言人、企业Lo-go都不变,如长阳、兴山模式,具体运作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