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全球第一 宝元鞋匠横空出世
中国鞋网08月29日讯,上海世博会的旋风,让世人再度关注郑观应和他的商战思想。由此而品读他的《盛世危言》和“商战”理论,品读养育了他的故土——三乡镇,未尝不可以成为一种时尚。由郑观应到世博会,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徜徉在这样一座小镇,每天看的,每天听的,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曾经辉煌的历史的回响。
工人们正在认真工作
三乡镇并不缺少时尚。清新透亮的花园小区,崇尚潮流的港澳地区及周边城市的人,选择这里或长住,或小息。高尔夫球、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更是把这里视为不二的选择。即便这些都不需要,呼吸一下小琅环山上洁净的空气,观赏巨龙城里精美的古典家具,品尝三乡独有的美食,甚至于在“宝元鞋匠”买一双由世界顶级制鞋工厂所制造的顶级品质的鞋子,也是一件快意的事。
未雨绸缪
宝元鞋厂,一家有着历史厚重且又散发着朝气的企业。这种历史的厚重,可追溯到母公司——宝成国际集团。遥想当年,宝成国际集团奋力拼搏,年生产超过2.46亿双运动鞋及休闲鞋,成为全球品牌运动鞋与休闲鞋营业额最大的集团。在大陆改革开放时,宝成国际集团又一马当先,在三乡镇成立宝元鞋厂,打造了亚洲最大的鞋城,拥有世界一流的制鞋技术,造出世界顶级的鞋品,普通人能叫得出的国际知名运动鞋品牌,几乎都与宝元有业务关系。
然而,所有的事情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2008 年的一场世界级金融风暴,让全球企业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作为传统产业的制鞋业,深受冲击,整个销售环境萧条,很多销售商不敢进货,世界各地厂商大范围撤点关店。
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在金融危机的发酵下,宝元鞋文化愈来愈浓。宝元鞋厂着力整合资源,不断研发新产品,在产品中注入文化的内涵。在宝元博物馆,展览着一双马拉松长跑运动员穿的鞋子,十分轻巧,就几十克重,但是工艺流程繁杂。
在危机与机遇面前,这个全球最大的制鞋业集团,立足最强的制造背景,大胆采用通路品牌整合旗下资源,在三乡镇的总部,大胆规划新的产品通路,并顶着业界不看好鞋业制造的情况下进一步筹划实施,进行一次产业升级与延展的尝试。宝元鞋厂创建了商业通路平台“宝元鞋匠”。
危机转换
宝元鞋匠,在背后支撑着它的,是一个世界顶级制鞋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今年夏天,宝元鞋匠第一家示范店在三乡镇横空出世,随雨后春笋般相继在全国各地运营开张。或许与郑观应有缘,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宝元鞋匠上海龙之梦购物区的开张,这对宝元鞋匠意义非凡,意味着宝元集团的战略拓展初步成功。按照这个思路继续走下去,宝元鞋匠将以广州、上海、北京为中心的三个销售区域不断增加销售网点。
这次整合旗下鞋类制造资源、打造鞋类通路品牌,可以视作宝成集团完善产销供应链,为旗下鞋企来料加工贸易寻求转型升级的一大动作。宝成集团创建自己的通路品牌是集团完善产销供应链、向“微笑曲线” 两端发力的做法。许多人知道宝元制造生产能力很强,为耐克、李宁等品牌代工,因而走“高质量、中间价位”策略将有助他们打开产品通路。宝元鞋匠的通路品牌概念有点类似屈臣氏,销售国际经销品牌和代理品牌的鞋类产品,种类包括休闲鞋、男女鞋、童鞋,面向整个家庭所有成员,这种走家庭路线的一站式鞋类销售模式在美国、日本已有成功先例。
从制造环节到销售终端一条龙。宝元鞋匠强调的不单是鞋子的品牌,更强调鞋子是“宝元制造”,因为他们有超过40 年的制鞋历史,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靠“鞋匠”概念卖工艺。
华丽转身
宝元鞋匠取名为“鞋匠”,这种工艺概念,可以理解为匠心独运,鞋业的引领者,品质的保证。
宝元鞋匠店内品牌既有由宝元代工的耐克等外国品牌,也有“宝元鞋匠” 代理品牌如FOOTZONE、FOOT、RYEE、TAKIN等新品牌。在这个通路平台里集合五大系列,十多个国际国内品牌,多元、时尚、平价的鞋类选择一应俱全,真正将国外多品牌的鞋业模式引进至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全新的家庭消费体验空间。
从宝元鞋匠的点点滴滴,再回头看看郑观应的商战思想,可以发现:虽然两者之间本身无直接联系,但透过事件本身,可以清晰看到,商战文化贯穿始终。郑观应的商战思想是一个整体性的理论,宝元鞋匠是这个理论的有效实践。
穿着世界顶级品质的鞋子,在顶级思想的发源地,细细品读,细细体会,文化的影响力,不亦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