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皮革到一个产业集群 ——广河县皮革产业发展观察
广河素有“无牛羊不成家”的传统,历来是我省牛羊养殖大县之一。牛羊产业的持续壮大,造就了广河皮革产业的崛起。
近年来,广河县三甲集镇已发展成皮毛集散地,“西部旱码头”再度成为商贾云集之地,皮革集群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7月20日,中国皮革协会制革专委会2024年会在临夏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皮革商界精英与全国皮革科研人员汇聚在一起,观摩学习广河皮革集群产业发展实践。
广河靠什么从传统皮毛贩运、加工生产到现在加工高端蓝湿革、成品革。
广河县委书记马信真在中国皮革协会制革专委会2024年会致辞中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说:“投资广河皮革产业,将拥有较为充足的原材料,能为企业最大程度节省运输成本;将拥有较为完备的供应链,能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蓝湿革和成品革产品;将有坚实的园区和科技支撑,能助力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迅速开拓西北乃至‘一带一路’国家皮革市场;将拥有实惠有力的扶持政策和服务保障,能让企业安心投资、顺心发展。”
广河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皮革资源优势占据了西北皮革市场,逐步开发成为中国皮革产业的一块 “富矿”。
皮革世界,相约广河。与会者走进广河,参观一家家皮革企业,探访新时代皮革创新发展之路。
“我们公司是广河县招商引资企业,依靠广河丰富的皮革资源优势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本地皮革企业合作投资建厂,已设立原皮收购点13处,年加工羊皮400万张、牛皮25万张。”甘肃鑫国源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惠军向参观者介绍道,去年完成产值1.8亿元,今年截至目前,完成产值1.23亿元。
王惠军一家人做皮革生意,对皮革情有独钟。一位外地企业负责人向王惠军询问广河的投资环境,她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里投资办企业,一是政策好,二是领导好,三是服务好。一届届领导招商,一届届领导支持,招商环境是我走过的县区最好的。”“这里早晚温差大,干燥,夏天不容易坏皮子。”王惠军告诉记者,2022年产品顺利通过国际皮革管理体系远程认证。“下一步,将拓展国内外市场,培育自己的主打产品,促进皮革产业提质增效,为广河打造‘皮都’出力。”
在甘肃西裕工贸有限公司,该公司电商运营负责人马如华告诉记者,现在是淡季,一天网上销售订单200多单,到了秋冬旺季,一天能接订单2000多单。
甘肃西裕工贸有限公司是广河县本土皮革加工企业,主要加工及销售民族皮草服饰。起初,该公司为家庭式作坊,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将公司搬迁到广河经济开发区,企业生意一年比一年红火。现在建造了皮革鞣制加工厂,以白鞣工艺为核心,生产高品质白板裘皮,年生产120万张。
广河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建有皮革毛纺产业园、商贸物流产业园、东西协作产业园、加工制造包装产业园和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
“开发区建成运营了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处理厂和固体废物处置场,道路、供排水、供电、通信、天然气、供暖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基本达到了‘七通一平’标准。”广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马全忠说,广河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企利企措施,对新引进的企业指定专人实行“保姆式”跟踪服务,限时代办手续,做到了“一站式”审批,增强了开发区辐射力和吸引力。
近年来,广河县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以牛羊全产业链为抓手,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皮革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打造西北皮革产业基地。聚焦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的发展定位,坚持农业助力工业、工业反哺农业,提出推动牛羊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举措,在良种繁育、扩繁提质、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科技支撑、市场营销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全县牛存栏14.3万头、羊存栏135万只,牛羊年屠宰量分别达8万头、120万只,畜牧产业的发展为皮革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皮资源。
据了解,广河皮革企业收集甘肃、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等省区,以及中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皮毛产地的牛羊原皮,加工后将产品销往中东部地区皮革加工企业。全县年皮张交易量2000多万张,交易量占整个西北地区的60%以上。截至目前,广河开发区现有皮革毛纺相关企业24家,年产值27亿元,工业集中度达84%。
今年,广河县把皮革加工作为工业强县的首位产业来精心培育,制定中远期发展规划,一手抓龙头企业牵引,一手抓产业集群培育,做大做强蓝湿革、成品革产业链,大力培育包袋革、沙发革、汽车坐垫革等高端产品,延伸开发食用明胶、工业明胶、生物制品、箱包鞋具等高附加值产品,健全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体系,力争到2035年形成百亿级皮革产业集群。
马信真告诉记者,广河加工生产的蓝湿革、服装革、鞋面革等成品革广受市场青睐,羊皮已出口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大量成品羊皮革被用于香奈儿、古驰等国际大牌女鞋、包袋的生产制作;牛皮具有丝绸般的鲜亮颜色和柔润质感,被广泛应用于国内知名品牌沙发、箱包、汽车坐垫的生产加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