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制鞋业:规模扩大,档次提升,引领产业发展新潮流
制鞋业是温岭区域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温岭基本形成了生产、销售、印刷、包装为一体的产业格局,且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经过30多年的发展,温岭恒丰鞋材市场已形成以鞋材为特色经济的产业集群,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支柱,同时带动了上下游化工、橡胶、塑料、金属、机械设备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一座30层高的温岭新地标——台州恒丰国际鞋材城拔地而起,志在成为全国最大的鞋材市场。
记者经历
快速创新,持续提升品质
2008年,在温岭市鞋革行业的牵头下,200多家鞋材经销商和制鞋企业共同集资兴建了这座崭新的市场大楼,从原来的马路市场到如今划分整齐的销售街区,鞋材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温岭30层高的新地标——台州恒丰国际鞋材城已经建成。除了市场的变化,记者发现,整个温岭制鞋业也焕然一新。其实,温岭制鞋业30年来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行业发展初期,生产出来的鞋子质量较差,一度被称为“星期天鞋”。所谓星期天鞋,就是只能穿一周的鞋子。
“现在我们温岭生产的鞋子质量和福建的一样好,价格还便宜。”一位鞋材批发商自豪地说,温岭鞋厂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臭味重、质量差的“周日鞋”黑历史一去不复返,优质鞋材的销量也随之水涨船高。
“很多年前,做鞋什么材料便宜就用什么材料,现在做鞋用的胶水必须环保健康,面料也要优质耐用。”温岭市横峰国际鞋材市场诚信布料店一位负责人说,生产厂家对鞋材的要求越来越“挑剔”,“就拿面料来说,以前几个月换一次花样,现在三五天就要换一次。”
据台州恒丰国际鞋材城负责人介绍,温岭鞋企生产的鞋子不比广州、晋江等地的鞋子差,同时由于工艺水平的提高,鞋品不再单一,产品结构逐步向运动鞋、旅游鞋、真皮鞋等中高档鞋发展。
据了解,随着温岭鞋材品质的提升,国内不少出口到美国的鞋订单开始逐渐由东莞转移到温岭,而吸引这些出口到美国的订单最大的优势就是这里的物美价廉的优势。
商家
非洲市场占比不断增加
“随着外汇的变化,人工成本的提高,一些制鞋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台州市盱眙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胡金林说,温岭的鞋子原本很大一部分出口到欧盟国家,现在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上升,这部分的利润越来越低。“另外,我国的人工成本也上升了不少,我们公司的业务很多来自东欧,如果按照汇率来算,乌克兰等东欧国家工人的工资比国内还要低。”
据了解,面对冲击,温岭部分鞋企已经开始停产,但尽管如此,一些鞋企还是找到了商机。
“过去温岭鞋出口的主要市场是欧盟市场,但今年的数据显示,非洲市场的占比不断提升。”台州恒丰国际鞋材城一位工作人员说,欧美市场的疲软,导致鞋出口市场发生转移,而近年来温岭企业在非洲市场打下的坚实基础,也是“井喷”的重要原因。
据台州海关驻温岭办事处统计,今年1至5月,温岭鞋类销往国外市场1.2亿双,同比增长4.1%,货值25.5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民营企业是出口主力,出口额占同期温岭鞋业出口总额的83.1%。非洲、欧盟、拉丁美洲为出口前三大市场,出口额分别为9.9亿元、4.3亿元、1.9亿元。
看法
台州缺乏成品鞋市场
温岭制鞋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生产、销售、印刷包装、制鞋一条龙的产业链,成为温岭最具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并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作为鞋业的推动力,温岭恒丰国际鞋材市场一直默默地为庞大的温岭制鞋产业提供着多元化的原材料支持,从鞋面、鞋花到鞋底、鞋胶等制鞋原材料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由于品种齐全、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都来这里采购制鞋原材料。
据统计,温岭现有制鞋企业6000余家,是全国制鞋企业最多、产量最大、产值最高的县区,素有“天下十鞋一县”之称。在台州恒丰国际鞋材城董事长蔡新荣看来,温岭鞋材历史悠久,发展到一定规模,但缺少成品鞋市场。
据悉,温岭的鞋子占据了全国一半的市场份额,但这些鞋子一般都是贴牌生产,全国各地采购,据了解,义乌每年都会接到很多来自温岭的订单,这些鞋子在义乌市场展示,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台州人生产一双鞋可能只赚一块钱,但卖出去可能就赚十块钱甚至更多。”蔡新荣说,如果台州有一个成品鞋市场就不一样了,台州有这么多鞋企,可以直接面对客户,在赢得市场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
鞋企老板们都有共识:产业越大,产业链越长,里面企业的生存能力就越强。产、供、销一条龙都有企业,即便在金融危机面前,温岭鞋企只要团结一心,生存的几率就更大。
温岭鞋材产业发展也进入了提升集聚效应的关键时刻。制鞋作为横峰的传统支柱产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潜力。过去我们只注重生产环节,很少涉及商贸流通领域。如果能把生产、流通、销售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相信横峰鞋业的发展一定会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