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台工业园区纺织鞋服产业升级 智能生产线接连上马
12月9日,绵阳市三台县,汽车驶出县城,几分钟就驶至北坝镇青东坝,这里是四川三台工业园区的一部分。
车停在鸿星尔克(绵阳)实业有限公司一片正在施工的空地旁。“这里计划改造为员工停车场。”该公司负责人徐志云说,“我们公司有1200多名员工,仅汽车就有200多辆,员工停车场改造好后,可多停300辆汽车。”
跟着徐志云的脚步,记者一路经过多个车间。“2018年刚投资建厂时,这里还只是一个废弃厂区,杂草长了大概1米高……”徐志云介绍,当时,自己和员工们一起除草、改造原来车间,花了一番功夫,终于让这里适合纺织鞋服生产。
新生产线上马
可提升至少15%的生产效率
在鸿星尔克(绵阳)实业有限公司最大的车间里,记者看到,一个个从头顶垂下的吊钩带着半成品衣物在不同工位间滑动,每个工位上都有工人忙碌着……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该公司今年新上马的自动吊挂生产线,可提升至少15%的生产效率。
该公司还用上了新的智能统计系统,可实时统计每个工人的动态产出。记者走近一个工位,机器液晶屏上清晰显示,当天该工位已完成产品700件。“根据这套系统,每天下班前就能实时统计工人劳动成果,结算薪酬。”徐志云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事实上,纺织鞋服企业来到三台,不仅是简单在此开设分厂,更是要进行技术更新,采用新的生产线,将劳动力与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模式等要素进行整合。如鸿星尔克(绵阳)实业有限公司,随着其产能不断提升,2022年产值有望接近10亿元。
不仅仅是鸿星尔克。在智能化改造下,三台县的纺织鞋服产业不断蜕变——
如四川省翰彬霖鞋业有限公司,新引进柔性视觉引导机器人冷粘自动成型线,可快速实现新鞋高精度三维建模和涂胶轨迹自动提取,每月可生产4万双鞋。
又如四川安吉纳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依托标准厂房,从落户到投产仅用时5个月。该企业今年还签订了总投资30亿元的合作协议,将建设全省首个服装智能制造数字化产业园。
“企业下乡、门口就业”
今年已培训3000余名工人
青东坝位于三台县城城郊,周边曾有该县最早的一批工业企业。受限于当时的发展条件,这里的企业一度发展艰难。后来,当地积极发展纺织鞋服产业,这里的厂房得到重新利用,如今已成为绵阳市纺织鞋服产业的主要集聚地。
三台县工信局统计,今年该县已为鸿星尔克、翰彬霖等当地劳动密集型鞋服纺织企业培养缝纫车工、针车工等技术工人3000余名。通过推行“企业下乡、门口就业”模式,盘活镇、村闲置资产,支持翰彬霖、安吉纳等多个鞋服制造企业扩展规模,下沉乡镇建立分厂(车间)5个,累计带动8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就业群众人均增收1.2万元。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三台县还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在距离成德南高速较近的西平镇启动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项目,计划承接成渝两地较为成熟,同时三台当地又具备比较优势的纺织鞋服、健康食品等产业。
【一线声音】
三台县工信局局长魏全刚:
今年以来,先后组建4支专业招商分队前往福建、广东等地区开展“链”式招商活动20余次,通过“一企一策”定制税收补贴、人才补贴等优惠服务政策,累计招引项目25个、总金额249.5亿元。同时,创新资源招商、标准厂房等招商新模式,大力推进43.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预计年底将建成20万平方米,并同步开展招商引资,实现标准厂房完工后企业即可“拎包入驻”。
【记者手记】
走在青东坝,各个工厂都呈现一片热闹景象,一些厂房正在改造,路边停了许多汽车。据同行的三台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这里厂房很紧俏。
三台县是我省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一度有30余万人在外务工经商。如今,随着劳动力回流,三台县抓住当地优势,走基于农业优势和人口红利的工业强县道路,在健康食品、纺织鞋服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产业的发展也带来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让更多群众从中受益。
□郭超英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