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南海鞋业“突围记”
【中国鞋网-国内动态】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于南海鞋业亦如是。这边厢,广东瑞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华忠掷地有声地说:“今年是南海鞋业发展最鼎盛的一年。”那边厢,部分未能及时转型升级的企业开始唉叹:“这次可能真的没办法了。”
危与机并存的南海鞋业正在开启一个新的生命周期。目前,南海鞋业总规模约占广东的五分之一,而广东鞋业又占全国产量一半以上。在全国鞋业市场当前销售回暖动力不足,多种传统红利逐渐减弱的压力之下,南海鞋企如何在这轮洗牌中实现“凤凰涅磐”,再次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
而在工业4.0时代和“互联网+”的风口上,南海鞋业正开足马力以创新创业的劲头,展开了系列尝试,比如与意大利时尚设计界合作、探索个性化订制、打造区域集体品牌等。
辉煌
激荡三十年世界名鞋南海造
“那时办鞋厂太简单了,一两万块就可以,一台缝纫机1600多元,弄几块木板,能够敲打就行,再去买一箱皮回来,就能开工了。”年近六旬的何汝海是土生土长的平洲人,1985年开始涉足鞋业,曾经担任过鼎盛一时的威宝鞋厂厂长,见证了南海鞋业30年来的兴衰荣辱。
1980年,平洲平西村派出30人到广州芳村学习制鞋,不久后就回来办了第一家鞋厂——平西鞋厂,紧接着扩大到皮鞋二厂、三厂。何汝海说,随后制鞋企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发展起来,鞋厂遍地开花,“鼎盛时期,单单平西村就有200多家鞋厂。除了内销,鞋厂还给阿迪达斯、红蜻蜓等名牌做贴牌生产,形成‘世界名鞋南海造’的盛况。”
“当时南海的鞋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台资、港资企业纷纷涌入,形成本地、外地企业百花齐放的状况。”南海鞋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林建艺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得益于“三来一补”的政策扶持,100多家台资、港资鞋业进入平洲,迅速推动平洲鞋业快速发展。
“当时就是纯手工制作,整个产业链有1000多家企业,一家鞋企能带动几个行业发展,比如印刷、包装、五金、化工胶水。”林建艺说,到了九十年代末,因为平洲和广州的部分鞋企开始向里水拓展,使里水也迅速成为鞋业的新集散地。
南海因此逐渐形成了“南桂城北里水”的制鞋业版图。其中,里水以生产真皮女鞋为主,平洲以生产男鞋为主,并且慢慢形成了完整成熟的鞋机、鞋企产业链。目前,南海有时尚鞋品牌、鞋机、鞋材、电商等各类鞋业相关企业近2000家,年总产数量成品鞋约1.2亿双,总规模约占广东的五分之一,年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
本地企业壮大的同时,随着“三来一补”的政策扶持到期,台资、港资等“候鸟型工厂”因南海生产成本提高,又转向东南亚等地发展。目前港台资企业只剩几十家,“其他的都是本地鞋厂和外来本地化的鞋厂。”
今年6月,海近20家企业抱团参展广州国际鞋类、皮革及工业设备展览会。
困境
工资成本成企业最大负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的制鞋中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八十年代转移到制造成本相对低廉的日本、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到九十年代,又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广东、浙江温州等中国沿海地区。进入2004年以来,国内制鞋行业也出现了“东鞋西移”的趋势。从2007年开始,世界制鞋业已开始向越南、印度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
林建艺表示,最近协会走访企业发现,企业反映今年生产普遍比去年同期下滑30%左右,成品鞋企业下滑情况严峻,其中出口欧美和俄罗斯的成品鞋企下滑较大。
人力成本提高几乎成为企业的最大负担。“工厂就是夹心饼,工人工资涨,社会福利待遇一直有要求,客人订单价钱在下降。今年开年以来,工人工资又上涨了200元,平均工资涨到4000元。”佛山市同步鞋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甘绍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公司现有的100多名员工计算,今年每个月工资支出比去年增加了2万多元,公司每年多了24万元的负担。而公司去年的销售额还不到2000万。
尽管不断提高工资,企业高端人才缺口依然很大。“我即便出2万元月薪,还是很多人宁愿呆在只有1.5万元月薪的深圳。之前招过两三个清华博士,干了不久就走了。他们觉得在二三线城市待,未来发展空间会很小。”郭华忠说,人才问题是目前最大的难题。
同时,随着内地城市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选择留在家乡就业,导致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广东鞋企生存越来越艰难。
旧改后产业链不完整
站在桂城深海路上,一边是国家级孵化器瀚天科技城;一边是桥北工业区,连片的低矮旧厂房正在拆迁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形态代表了两个泾渭分明的时代,传统企业要跨越到新时代,并不那么简单。
记者上个月来到桥北工业区,几个月前,这里还在轰隆隆地开着生产流水线,现在却已人去厂空。从残留的建筑中,记者还能找到意高鞋厂、祥兴鞋材厂、圣丰鞋业等鞋企的招牌。
“这个工业区原来有十几家鞋厂,现在都迁走了。”在林建艺看来,城市的改造是必要的,但产业的集聚也不容易,一旦打散就很难再形成集聚之势。政府在对城市的重新规划中,能否对这些产业给予更多关注?
同步鞋业是其中一家要搬迁的企业。甘绍周有点无奈,他最近费了很大劲才找到新厂房,还把销售部迁到了鸿晖都市产业园,“租金提高了不说,以后我去哪里找配套企业?”
记者了解到,南海鞋协已向各级政府提出在三旧改造项目中兼顾鞋业,以鞋业协会、政府、鞋企、村委多方作为项目主体,共同建立的南海制鞋工业基地,把优质鞋企留在南海,保留鞋业根底。
对此,桂城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回应,以瀚天科技城为蓝本,桂城辖区内会再建一些工业大夏,实现产业园建设,现兴建中的就有天富科技城,“下一步会着重以主题产业园建设。”
突围
搭上“互联网+”东风打造自主品牌
南海鞋业形成完善、成熟的产业链,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多达2000多家,然而随着人口、土地等红利的减弱,转型升级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传统鞋业实现生存发展、转型升级,无非就是要让产销链条保持顺畅。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商作为销售模式的创新,成为突破的方向之一。
虽然起步较晚,但南海电商奋起直追,已取得一定突破。去年,星期六鞋业电商业务收入占公司业务收入的比重已提高至13.67%;骆驼等知名品牌总部也于去年进驻里水,仅“双11”当天就完成销售额4.2亿元。
“电商没有地域限制,没有实体店的陈列限制,在营销方式上也有更多创新空间,比如可以融入游戏、发红包或众筹等。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根据消费者的喜好更好地规划产品。”骆驼公关部经理肖逸胜表示,目前公司线上线下的销售比例是3:7,而且今年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20%-30%左右。
“电商是大趋势,现在进入快车道,你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南海鞋业行业协会会长伦永谦表示,在电商这一块还是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做得好,“自主品牌是最基本的东西,不然别人怎么相信你,怎么跟别人差异化竞争?”
在林建艺看来,南海鞋业并不缺技术,“我们光有技术没品牌,不被人记住,转型要做自主品牌,否则就会一辈子被人掐住命脉。”
由“制造”向“智造”升级
当人口红利不再,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代替人口红利,由“制造”向“智造”升级,成为新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
作为九江的纳税大户,嘉恒鞋业去年仅九江两个工厂就卖出了100多万双鞋,在真皮高档内销鞋生产领域排在全省前列。如此高的产值,得益于此前嘉恒鞋业申请专项资金对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嘉恒鞋业老板潘健章表示,计划再投入一千万元对设备进行更换改造。
为支持传统企业改造升级,2015年至2017年,省财政预算安排技改专项资金75亿元,佛山市也计划投入24亿元,对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用于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符合进口设备贴息政策的,给予贴息支持。
近期,嘉恒也申请了《2015年省级企业转型专项资金设备更新淘汰老旧设备专题项目》。嘉恒想更换的设备包括欧洲进口大铲皮机、电脑自动皮料切割机、全智能化鞋底流水线等。潘健章坦言,新增设备技术改造后将大大提高工厂的自动化程度,使生产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国际接轨,“项目里设备更换完成后,可以节约30%电能、提高25%产能。”
“2012年是转折点,很多传统企业都要转型升级,第一步就是机器设备升级,我们的产品市场越来越大了。”郭华忠说,作为鞋业的“隐形冠军”,瑞洲科技主要生产柔性切割机,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化、自动化的设计与生产解决方案,企业升级正是瑞洲科技发展的契机。
在郭华忠看来,虽然南海鞋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进行设备升级的比例仍然不高,“5%的份额都不到,大品牌企业用的比较多,深圳、广州、福建的需求量大一点。设备升级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南海中小企业多,还没有能力做到。”
不过,设备升级虽然一开始投入大,但长远来看,成效显著。“一家公司进行一整套改革,材料成本至少可以节省5%-8%,人工成本节省30%以上,管理成本可以省30%。”郭华忠说。
南海鞋业N种方向
向时尚高端产业转型
在中国,说起传统鞋业,人们还是保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印象,而在意大利,鞋业却是时尚的产业。“南海鞋业一个重要的转型方向就是逐步向高端、时尚化及创意产业化方面发展。”桂城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海鞋业如何走出一条时尚产业之路?林建艺说,当下意大利、法国在国际鞋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海鞋业必须主动吸纳国际文化的精髓——时尚元素、先锋设计、流行材质等。
事实上,跟国际接轨,南海鞋业已经迈出重要的一步。去年,南海鞋业协会与意大利马尔凯大区代表团进行对接洽谈,未来“意大利设计——中国制造——中国以及欧洲销售”的营销创新模式将在南海实现。
个性化定制
个性化定制意味着将实体店与网络打通,让消费者参与鞋子的设计、生产。嘉恒鞋业首先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目前嘉恒鞋业O2O体验馆已开业。“消费者在店里体验,我们为其采集个性化数据,消费者也可以在网上选择自己心仪的款式,我们根据他们的测量数据和所选款式制作鞋子。”潘健章说。
伦永谦表示,未来南海区鞋业行业协会将在佛山每家鞋店设置专门的量脚器,将每个顾客的脚型、尺码等数据形成个人档案,以大数据的形式实现行业共享。数据同时传到工厂,工厂直接面对消费者,按标准生产。
融入生态功能
在传统观念里,鞋子仅用于行走方便,甘绍周却探索了另一个方向——生态功能鞋,“我希望把用于人体理疗、养生、保健的高科技鞋推上新台阶。”
2010年至今,甘绍周带领公司研发团队,与顶尖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开发了三款生态功能鞋:实用微电子按摩鞋、矿物离子磁性保健鞋和防震正骨保健鞋,并成功申请了专利。目前这三款功能鞋即将进入市场,同步鞋业正朝着“生态功能鞋领航者”的目标出发。
打造区域集体品牌
此外,南海鞋业的抱团作战思路也越来越清晰,逐步向打造区域集体品牌模式转变。
去年,星期六鞋业、瑞洲科技、南方鞋材等14家南海龙头鞋业企业共同签订了《产业升级标准化联盟协议》,通过建立行业标准化联盟,打造行业联盟。伦永谦介绍,今年将致力于把南海打造成中国鞋业创新基地,成为立足广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制鞋创新产业集群。(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