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企业老板辉煌背后的“苦楚”
近两年企业发展极度艰难,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感谢我们的企业,当我们静静地坐在温暖办公室时,也许老板忙碌着应酬应对市场合作;当我们每个月期盼着发工资时期带来时,也许我们的老板在为工资而四处借款;当我们抱怨着自己薪水不够理想时,也许我们的老板在焦头烂额地思索企业发展每一个步伐;当我们享受着每个星期放假的待遇时,也许我们的老板还在加班着如何规避企业的风险;市场变幻莫测,企业的命运掌握在每一位企业老板的身上。
如果说21世纪最为难做的是什么?我将毫不犹豫地说:“企业主”?企业主前面的风光,背后的血泪,不得不让我们敬仰与尊重,他们从原始发展到逐步走向小成型规模的艰辛历程,背后的风风雨雨是无法言语。
追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80年代的中国年轻人群中,由于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和生活不满,为了改善自身的生活面貌,出现了众多具有眼见和大胆的农民、知青分子、刚出学校学生、社会人士等等纷纷响应改革开放的政策投入创业之中,这些改革开放的“弄潮儿”的创业初衷仅仅是为了改善自身的生活,提高家庭的收入而已。但是,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第一代的新人在创业过程中,逐步地领悟到生存的本领和学到了生产技术,并拥有了小工作坊的传统粗糙的经营和管理模式;这些企业主凭借着强有力的劳动力和不辞辛苦的意志,朝九晚五地奋斗着……。
随着逐步开放,这些一二个人组成的家庭小作坊得到了丰裕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小型企业, 那么经营主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逐渐地形成了初步的管理方式,和对产品在市场销售的口碑的逐渐重视,在90年代后,各企业有了重大的发展,企业主的品牌意识逐渐形成,并开启了品牌发展之路,再加于受众对明星的高度崇拜,企业开始把明星嫁接到企业的品牌中来,开始寻找品牌代言人以撬开新兴的市场。之后,无论是鞋服企业、食品企业、汽车企业、还是家居企业或是水暖企业,“产品+明星”的推广模式在行业中刮起了一阵“明星代言潮”的现象。
但是,各企业对明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极度缺乏,众多企业仅仅是表面利用明星的“脸蛋”而已,缺乏把明星的社会效应嫁接到品牌的推广上,甚至有的企业由于滥用明星而导致企业颇受社会负面影响的案例也是数不胜数。那么在明星资源的利用上,出色的企业借助明星势力建立了市场的影响力。“明星+产品”代言模式,在一定的时期也让我们众多的品牌在市场上提升了知名度。众所周知,成功的道路其实并不拥挤,但成功的人并不多。
从企业主到企业家角色的转变,他们历经了“学习、模仿、跟随、再到创新和发展的探索过程,他们秉承“爱拼才会赢”的精神,让企业的规模和品牌效应屹立在中国的大地上,乃至国际视野中。
品牌运作逐渐成熟之后,企业主对品牌的价值和商业模式极具重视,从终端市场的规范到加盟招商系统的建立再到物流的调配以及产品的研发都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特别是在产品的研发和品牌的推广上都加大了企业资金的投入,也呈现了今天众多知名度的品牌,乃至国际品牌。如火如荼的品牌影响力,让这些企业主逐渐地转变了企业家的角色。
从最初的手工制作产品到小家庭式作坊的团体再到企业小规模运作,再到今天知名品牌,这些荣耀都是在第一代企业掌门人的手上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品牌原始的资本积累,虽然品牌发展是快速,但是第一代企业掌门人的精神和辛苦的付出足以让业界敬仰。他们并不是我们梦想中富豪生活,而是各种艰辛、各种风险、各种压力、各种责任,让他们一次次得到了磨练和成长,他们背负着对员工、股东、社会的种种重任,能走到今天,是用血与泪咬紧牙关慢慢走上来的。如今他们也已转变成为企业家的身份在社会上也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投资贡献于社会基础公共设施、用爱心奉献于自己的家乡;他们承担着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家族责任。
“爱拼才会赢”虽说是晋江企业家的精神,也是整个行业企业经营者生活的一段缩影,他们耐吃苦、善学习、乐于吸收不同外来文化,在这些企业家的身上都能一一寻找到。在这些企业家的眼里,他们众多小学还未毕业,特别是在泉州的企业界里,这些巨头的企业对普通话的表达更是一种土生土气的闽南语式的普通话。但是他们从最前线的生产一线到产品的研发,再到市场的管理和品牌推广都在一步步地学习着,他们处在在社会知识最底层,但是他们却创造着巨大的社会财富,他们忙到忘记了吃饭喝水,忙到了忘了生病与家庭安危……企业家能成为今天的规模,是他们不停计算,不停计较,一分一厘地珍惜着来之不易的每一滴收入,而他们赚到仅仅是自己没有份量不能吃不能用不能喝的虚名荣耀罢了,而最终能赢得是今天后仓库里积压着卖不出的货品。
对于80年代和90年代企业发展来讲空间极大,但是也有众多的企业历经了艰辛的历程和辉煌之后,一夜间呜呼的事也是众多。为何会还会出现那么多的企业夭折或是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呢?这些都和企业主的经营理念分不开的,企业主的经营决定着企业发展命脉,那么这里把企业主大致归纳为三种人:
第一种人:不盲目更风,不愿追随的企业,愿意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寻找最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型企业,这类企业发展稳定,品牌基础过硬,经得住市场考验,这类企业主属于创新型人;第二种人:企业经营者固步自封、思想传统,不做改变的人,这类企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规模还是一样,没有变化,这类企业主属于传统型人;第三种人:盲目扩张,自以为是,不切实际的企业经营者,这类企业主在经济危机通常出现产品库存压力过大,企业资金链紧缺的局面,这类企业主属于野性过大人。企业主属于哪类人,决定着企业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命运。无论哪一类型的企业主,他对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贡献都不可忽视的。
企业的发展不是常人都能承担的,只要选择做了企业老板就要勇敢地坚持,再多的荣耀都只是过眼云烟,今天的他们更多的是选择面对抵抗风险的巨压和承担社会的责任,以及为的是上千名员工乃至上万名员工生存的利益。
2014年我们听到过跑路风声、申报破产的企业、以及清算资产的企业等等,这些负面的新闻牵动着整个社会公众的心绪,当我们身边的企业发展一蹶不振或是倒闭时,我想我们的心情都是最为心痛的,毕竟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未来就业的归宿,同时企业数量的日益减少也意味着我们的就业几率逐渐地减少,企业发展的缓慢与我们的发展空间丝丝相关。
一直以来,我们都只会记住的是企业上班的时间过长,企业少给了我们的加班费,企业亏待我们的福利,企业对员工过于苛刻,企业年终奖比不过别家企业的一丁点,等等抱怨,让我们的企业主艰难行走。以及企业主也要面对诸多的问题如企业生产和办公环境、企业安防、企业软件设施、企业的基础设施安全与否、企业的保险等等问题都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企业主自己掏心掏肺掏腰包去解决面临的种种问题。
这些本应该企业去面对的问题,但是当我们作为企业内的一员时,我们是否有想过用我们的劳动力或脑动力为我们自己的企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也有众多不良的企业为了压榨劳动力或是为了节约企业成本不折手段,这是个别的案例。
然而今天,我想我们应该向所有的企业家们致敬……致敬他们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常人难以承担的责任,致敬这些企业家们为社会的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税收、社会公益、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都做了巨大的贡献。据全国工商联在“2014中国民营经济大家谈”活动中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民营经济贡献的GDP总量超过60%。全国至少有19个省级行政区的贡献超过50%。民营经济吸纳就业稳步提高。截至2013年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19亿人,较上年同期增长9.7%。持续、高效、大量地吸纳就业,依然是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
而今天的你,也许来自政界、金融界或是平民个体户,或是你来自普通的乡村农民,但是我们都不要忘却是谁让我们社会的经济产业链发展壮大,又是谁抢先去为社会最底层的贫困百姓和流离失所的儿童而做热心公益呢。
在供大于求的市场低迷时期,企业主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各自忙于贷款,忙于融资,忙于扩张,忙于为做大做强企业,才发现企业不是种瓜就可以得瓜,也不是种得越多收获越多,企业的摊子铺得越大,绝非收益最大;当我们的企业主忙于招商、募资、并购、重组、IPO、风投等等奔波于各种企业资金状态时,我们企业主猛然发现我们企业的资金越来越紧张。
我们也深知,众多的企业主为了给员工发工资变卖了自己的豪车、豪房,甚至出让公司的资产和股权,2014年我也深知有更多的企业主为了明天给员工发工资而一夜未眠;我也更深知,更多的企业主一方面为了原材料、企业日常开支、银行的贷款等等日夜奔波。
企业的破产倒闭或企业主资不抵债的失联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评判的。需要我们热心的社会用正面的态度去评价企业的得与失,也期盼社会用正能量去鼓励我们企业的发展。
当企业关闭门店、大量裁员或是企业破产倒闭,卷席整个社会时,众人想到的也许就是企业老板资不抵债、企业老板理念传统保守等等诸多疑问,甚至有也众多的人似乎很乐意看到企业主败落或想法设法激起社会集体矛盾,当然也有更多人一边唾骂老板为富不仁,把“老板与地主“的身份联系在一起;显然,没有更多地考虑到企业为社会所作出的应有贡献。
当我们媒体在报道企业老板逃跑的信息时,我们是否能够一分为二的去看待问题,企业为国家纳税以及带来社会就业等等的贡献都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请我们的媒体们在报道个别企业欠债银行多少资金或是借债多少高利贷时,也不要忘记了深入调查企业之前为社会做出贡献份量。
实事求是地讲评估一家企业倒闭后的好与不好,一个是正面,一个是负面,如果企业的正面贡献大于企业的负面贡献,这个企业是需要受尊重。正面来自对社会无私的贡献,负面的话如果仅仅是倒闭一事引发的债务,比如员工欠薪、供应商欠债、银行贷款、高利贷等等诸多问题而倒闭时,我想企业对社会发展的正面贡献更是不可忽视的。
当今时代,所谓的“老板”并不是有钱人,也并非当上了老板钱就滚滚落下,特别是经济环境低迷时期,众多的企业主无反顾地选择走上“老板”这条坎坷而艰辛的不归路,我们应该给予感激与敬仰。
企业间的优胜劣汰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企业间要善于利用资源想进一切可想的办法,无论是企业兼并或重组或是企业间抱团发展,抑或是企业裁员缩减开支还是企业市场战线的缩短,只要能让企业赢得生存的空间才有机会磨求企业今后的发展。
同时也仅想对我们的社会各界和媒体界的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够深度地了解正在艰难维持中的企业。也希望企业家能够整合现有资源的优势,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同时也深盼着政府能在经济低迷时期,适当地扶持中小型企业,促进社会的就业。(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