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涨价的逻辑:科技正在改变着零售业
【中国鞋网-品牌观察】上周HM警告称涨价,本周末广州建业大厦发生火灾,媒体称疑因违规服装仓库的易燃物造成25层大楼烧透,两个遥远的事件其实有一些内在联系。近年珠三角大规模服装厂因为成本问题西移,同时小作坊式服装厂繁荣,这造成了各种隐患,未来在珠三角类似的火灾恐怕将增多。
今年奢侈品牌LouisVuitton多国、多次提价已经让不少消费者不满,不过毕竟其受众范围相对较小小,而最近快时尚品牌H&M警告称未来可能涨价的新闻则让很多人表示不满和愤怒。不过H&M给出的理由却很难让消费者通过实际行动来抗议,因为涨价是为了提高“悲惨”的纺织工人工资。
最近10年相信很多人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服饰产品价格的暴涨,网络上有人埋怨现在一双普通的靴子都要贵过一台智能手机,而其实作为时尚产业最主要的原材料棉花的价格并没有疯涨。
自去年以来,服饰产品出口大国孟加拉和柬埔寨连续发生灾难性事件,伴随着的是工人的罢工和工会组织对品牌公司的不断压力,孟加拉国上个月才将纺织行业工人最低月工资提高到67美元。
这么低的工资为何会造成成本上涨?我们同样可以用“靴子和手机”来对比。像康这样具备大型生产力的代工企业计算化程度高因此提升了生产率,打个简单的比方10个富士康工人一天可以完成一万台手机的组装,而10个靴子厂工人一天仅能完成200双,如果一台手机和一双靴子售价、利润率相同,计算单位成本的话纺织工人其实要高得多。服饰行业也并非没有堪比富士康这样的巨无霸,但是翻翻衣柜鞋柜,再数一数家里的手机、电脑等吧,生活必须品和电子产品的需求相差太大,因此这会体现在产业工人的数量上。中国作为最大的服饰出口国,此前一直全球服饰品牌的工厂,但是随之物价上涨及通胀,纺织工人的工资大幅提高,这样在人工成本和生产力之间寻求平衡的国际集团不得不将生产重心转移到虽然基础设施欠佳,但人工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其他小国,既能保证产能,亦可以克服稍微上涨的成本。身在服装重镇广东其实可以亲眼看到这种转变,以前的大服装厂正在没落,而各种各样的小城中村正在成为新的“基地”,那里聚集着众多的小作坊,工人们没有任何保险、医疗等福利,成本转嫁给了工人的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这样的情况正如此时的孟加拉和柬埔寨整个国家的纺织行业现状。
行业工人的“觉醒”通常是被动的,经济发展,房价物价高涨造成了生活成本的增加,这让底层的工人必须通过抗争来提高工资以保证生存,经济的发展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又是靠出口来带动,“工厂经济”从上世纪7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转到上世纪末的中国、印度再搬到的东南亚小国无不遵循这一规则,只是能成为“制造基地”的国家越来越少,下一个30年也许是非洲,但是那里的基础设施目前来看不足以提供全球服饰行业所需的产能。因此,可以预见的是以H&M为代表的大众服饰行业的涨价在未来属于必然趋势。虽然H&M没有给出具体的涨价日程,可以想象这将引发连锁效应,当第一个品牌开始涨价后,行业的跟进速度会立即体现。
那么这样的“基地转移”什么时候是个头?恐怕很难想象,因为只要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人口红利的国家以及大众对于服饰的需求仍然庞大,就将一直存在。不过好的方面是,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强国在金融危机后也出现了为促进就业和恢复经济的“国内制造”口号,与此同时浪费和污染问题也让品牌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包括推行旧衣回收等计划。另外一个值得期待的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当时尚不再光鲜的时候,对服饰的追求则会减弱,但是人类的虚荣和欲望的沟壑向来未曾改善,也许有一天科技可以改变,毕竟从定制到成衣正是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造成的,而现在科技正在改变着零售业,谁知道呢?(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