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及H&M快时尚品牌 用类直营避险连而不锁
当ZARA、H&M等国际快时尚品牌纷纷加紧在国内“攻城略地”时,国内本土快时尚品牌U R也不甘示弱:一向以经营直营店为主的U R今年转向主攻加盟模式,并将借此拓展海外渠道。U R创始人李明光告诉南都记者,前6年U R都在修炼内功,拓展速度比较慢,今年选择力拓加盟店,是因为他认为“未来服装行业形态除了奢侈品牌和设计师品牌以外,快时尚将是一大主流”。
因此,U R采取了不同于传统的加盟模式———“类直营”。
所谓的类直营,是始终作为整个运营的主角,把管理和决策抓在手里。具体而言,加盟商遵循开一千平方米大店的理念,从前端的形象、标准设置到后端的生产、营运都与直营店经营保持一致,而店面选址U R有一票否决权。
对于从不打广告的U R来说,橱窗就是它们的唯一广告,也是最重要的投入,如果由加盟商各自操作的话,不排除个别为了节省成本未必能做到统一化、标准化的要求。“这个自然不能假手于人”。
如此“锁住”,加盟商在类直营也只相当是一个投资者的角色,李明光说,唯一放开的地方只有押金、提成、职位调整等细节。同时,也为加盟商解决库存的顾虑。具体而言,加盟商不需要像传统模式那样自负盈亏消化卖不掉的产品,U R承担了所有商品的调配和库存,加盟商在零库存经营下与U R的关系更加紧密。
集约面料供应商
转变经营模式以后,李明光认为,对供应链的优化是快时尚品牌的核心所在。
U R把所有商品分成爆款、畅销、滞销、平销4个等级,店面团队每天做终端分析,然后快速提出返单、延伸设计以及调货等安排,爆款一般3天做一次调整,而畅销的调整周期是7天;每周进行两次新款更新,最快前导时间只需10天,最长也仅为90天。
在库存处理上,U R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新店开张一般会推出新款打折,其实是用库存面料配上最新的时尚设计,这等于过往的库存都可以在新店里消化。因此,会适当地储备面辅料,然后根据流行风向马上做出成品出售,有时甚至出现折扣商品脱销、要额外增加面料库存的热卖情形。“不过,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和质量,我们的面料供应商反而减少了。”李明光告诉南都记者,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U R在面料供应上正在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供应商从以前的50家压缩至现在的5家,加工厂也从过百家减少至30-50家。
据介绍,目前U R的库存约占20%,打折促销后在3%-5%左右。李明光说,新店消化库存不能作为长期策略,控制库存还是要通过从下往上的需求导向,快速采集前段数据、合理调配商品。
咬住选址标准
对于加盟店的选址,U R似乎非常不灵活,曾经重庆的一个加盟商就为选址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结果找了五六个地方都被李明光一一否决。他坦言,好的选址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新店的位置不好,宁可不开。针对近年有快时尚品牌陆续把新店从一层退到负层或地铁层,他觉得如果一层不是奢侈品牌,还是坚持把加盟店选在最好的地段和楼层,以获得最佳的发展机会。例如U R的第一家加盟店就开在郑州生意最好的中心———国贸360广场,而且选在了人流最旺的首层,开业三年销售一直稳步增长。
随着U R时尚版图的不断扩大,李明光也计划发展海外加盟商的平台试验国际化。目前已经有菲律宾和迪拜的企业看中快时尚的前景,主动提出加盟。这两家企业都拥有数十年的服装代理经验,其中菲律宾的企业还代理过100多个。
同时,U R正考虑把电商作为新的渠道,尝试O 2O模式,不过作为展示空间的实体店依然是它的的核心———除了以往的女装、少女装和男装三大板块以外,今年5月在全国5家门店开始推出童装就是全品类的一个尝试。
对于未来的目标,李明光说,会继续适度扩大规模,预计3年可以达到100家门店;同时,努力在中国市场U R的“老师”ZA R A———产品更适合中国,价格更实惠,店面服务更出色。 采写:梁国鹏
“类直营”加盟
2006年,李明光在广州正佳广场开了U R的第一家店,至今在全国发展至21家门店,当部分是以直营的方式。李明光说,从直营转向加盟,是U R发展壮大以后进一步扩大规模的策略选择。
店面要大、产品要丰富、更新要快、价格要实惠,李明光对于加盟店的设定与直营店并无二致。他认为,发展加盟必须要有一套标准化模式,使得每家店在商品、服务、形象上保持一致,这是降低加盟风险的基本点。然而,传统的加盟连锁往往是由品牌商、批发商、零售商组成的大批发模式,容易削弱品牌商对终端的把控能力,造成“连而不锁”的尴尬局面。
传统服装的加盟连锁是由品牌商、批发商、零售商组成的大批发模式,容易削弱品牌商对终端的把控能力,造成“连而不锁”的尴尬局面。(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