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工厂"候鸟式"迁徙下的中国制造
【中国鞋网-行业新闻】北京时间7月18日晚间消息,诺基亚已将Lumia 900智能手机的部分产量从台湾仁宝转移到自己的阿根廷工厂。
更著名的回迁事件是,决定关闭其在华唯一全资的阿迪达斯(苏州)有限公司,放弃廉价的中国劳动力。这似乎印证了它的广告语:“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不可能)。
在短时期内,多家知名外资企业转身离开,不免让以“中国制造”自豪的企业主担忧,是不是我们的优势不复存在?蝴蝶效应还会不会继续扩散?
跨国公司纷纷回迁,究竟会不会威胁到浙江这个外贸大省?遭受东南亚地区和西部地区内外夹击的浙江制造将何去何从?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内几位知名的学者。
黄先海:不用过虑,浙江还有集群效应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先海教授认为,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阿迪达斯、这些品牌的回迁,是很正常的效应。因为中国经济经过30年快速增长,劳动力成本转换的阶段已经到来。用经济学术语讲,“刘易斯拐点”已然出现。这个拐点不是具体的一个时间,哪一年,是一个区间。在这个阶段,劳动力不再像原来那样取之不尽。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劳动力成本上升,由此倒逼中国企业寻找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中国进入一个大的产业结构升级。第二种情况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将工厂从中国撤离,搬迁到东南亚、印度、非洲,甚至回到本国去,意味着新一轮的工厂候鸟式迁徙已上演。阿迪达斯就是这样,它们通常将劳动力控制在20%-30%的区间,一旦越过这条线,它就去柬埔寨、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寻找新的生产基地。这对它来讲是一个自然选择。
现在争议声比较响的是企业产业转移或带来负面冲击,给中国带来产业空心化的后果。所以我们提浙江产业要转型升级,进入附加值更高的领域。从策略上讲,劳动力成本控制得好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高,还是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所以不必过虑,何况浙江还有产业集群的优势。之前有企业搬到越南之后发现,从配套从效率看还不如在浙江。浙江的企业提高集群配套效率,发掘一些潜能,还是有优势的。
顾国达:人民币升值是重要影响因素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浙江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副会长顾国达指出,阿迪达斯、耐克这些品牌的回迁,以及中国制造的美国奥运代表团的拉尔夫·劳伦制服引起美国人反感,主要还是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在华工厂回迁到美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现在的经济形势是:美国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加上恰逢大选之时,欧洲陷入经济危机,日本受泡沫经济的影响,而中国的人民币不断升值则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
另外中国老龄化正在加剧,2015年后老人数量将占据很大的部分,直接导致劳动力的工资上涨,成本增加。把工厂设在中国,优势不明显,美国企业更愿意用相同的资金生产更高质量的商品。主要的应对措施还是发展经济,增加人才培养,采用资本密集型态度,进行职业化生产,不断减少消耗。
赵伟:浙江企业应转型扩张国内市场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浙大CRPE首席教授、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指出,这些现象与美国实行的政策有关,美国对中小企业进行减税,促使工厂回迁,考虑的是本国利益。
赵伟指出,中国企业应该转型升级,不能一直做代工生产,并把目光放到国内市场。国内的市场比国外市场大。中国企业要做自己的品牌,不能一直充当机械劳动力。低端市场像服装、日用品这些扩张空间不大。中国企业可以做一些适合国内的产品,如安全的食品、中高档的消费品等,还可以继续完善我们的服务业。(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