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融资“ 脱实向虚”,谁在坚守?
【-行业新闻】近日,省委、省政府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全省民营经济万人大会。“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坚定不移推动浙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显示,浙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介入并服务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次日,我市召开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嘉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启动这项工作在嘉兴的部署。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在嘉兴经济总量中占比已达67%,税收收入占比达到近70%,从业人员占比达75%以上。民营经济已成为这座城市创造财富的主体。
新的一年,囿于各种发展制约的民营企业家,日子会不会变得好过点?在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四难”的重重压力下,企业的生存和转型升级是否依旧艰难?作为地方政府,又将有何作为?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融资难,但并非“首难”
2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嘉兴市的一家鞋服品牌企业,总经理张福明正品尝着创业成功的喜悦。就在前一天,朗特隆迎来了其发展历程中的一笔重要订单,客户是来自欧洲的照明巨头——喜万年公司。“能够与这家国际级的企业合作,对我们来说就等于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再过一段时间,公司将乔迁至新的厂房,这意味着我们从创业园成功孵化出来了。”张福明说。
很少有人知道,在2008年,朗特隆曾经因资金问题差一点倒闭。“尽管手中有产品,但由于销路不畅,现金流出现了问题。”张福明说,当时的融资渠道非常有限,“对我们来说,厂房是租赁的,无法抵押;风险投资喜欢‘摘果子’,看不上我们这些初创企业,最后只能开放一部分公司股权换取企业的生存。”他说,真正让企业资金状况获得较大改观的是来自嘉兴银行的300万元小企业授信贷款。
朗特隆的经历在当下民营创业群体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浙江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总是和“资金链危机”、“老板破产跑路”等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一些地区高昂的借贷利息,让早已承受融资、生产成本双重压力的民营企业不堪重负。有的经营了十多年的企业突然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有的因为融资没有到位,而错失发展的大好时机。
事实上,民企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但我市不同行业对资金的需求表现却不尽相同。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纺织、服装、皮革、化纤、木业、家具、造纸这七大行业中,六成以上的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难度增加。与此同时,这些行业在对未来融资难易程度的判断上,也有六成企业表示悲观,比化工、电子、电气、设备制造等新兴行业企业高出12个百分点。
“与温台地区相比,嘉兴民营企业大的投资大都集中于,多元化投资甚至虚拟投资的比重并不大,因此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资金的困扰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突出。”市商务局相关人士说。
一份由市商务局于去年底所做的调研报告也显示,我市民营出口企业的资金面状况较好。在调查的155家企业中,表示资金充裕的企业比重为9.6%,表示资金正常的企业比重为71.2%,环比增长了3.5个百分点。“这与嘉兴人做生意稳扎稳打的性格有关,风险意识较强。”该人士认为。
“脱实向虚”,谁在坚守?
美国总统柯立芝曾说过一句话:企业就是我们的事业。然而,近年来虚拟经济以及房地产的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令不少原本从事制造业的公司纷纷“脱实向虚”,这在助长了虚拟经济“虚火”的同时,也抽取着实体经济的血液。“实体经济已死!”悲观者甚至抛出了这样的结论。
然而日前记者在海宁采访到两家企业——安正时尚集团和新光阳光电有限公司,却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实体经济,创造了各自所属领域的精彩。
安正时尚集团的前身是海宁九冬皮革服装厂,在其成立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是皮革产业在海宁蓬勃发展的时期。温州商人郑安政看到机遇,投资设厂,主要为国外厂商生产加工皮装系列产品。那时候每年有几百万元的销售额,日子过得也挺潇洒。但是一次海外旅行,改变了郑安政的想法,他决定打造自己的品牌。
目前,安正时尚拥有“玖姿”、“安正”、“尹默”三个服装品牌。在上月举行的“品牌十周年”庆典仪式上,该公司副董事长陈克川自信地向全公司员工宣布,去年全年实现零售额25亿元,利税超过5亿元,相比2001年时的500万元零售额和26万元利税,分别增长了500倍和1920倍。这一业绩列海宁市2011年排名前100位骨干工业企业首位,并以近50%的优势遥遥领先第二名。这是十年潜心发展主业的“一夜爆发”,而此前,这家企业在海宁甚为低调。
新光阳光电有限公司同样经历了漫长的蛰伏。该公司总经理翟建跃有着丰富的创业经历,开过轻纺厂,生产过太阳能热水器,还采过石矿,最后在陶瓷金卤灯这个行业抱得“金娃娃”。尽管这期间有人鼓动他炒房、炒钱,他却一如既往专注于实业。他说:“做实业让我感到安心。”
如今,历经6年研发,投入7000多万元,在陶瓷金卤灯领域获得多项核心技术的新光阳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金卤灯生产基地之一。同样凭借这一创新,公司打破了欧司朗、飞利浦、通用电气等国际照明巨头的垄断。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认为,与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往往投入较大、产出周期偏长,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寂寞的行业”,但一个国家的发展,实体经济是基础,“西方都在提产业回归,我们的未来还是要靠制造业。”
在全省民营经济万人大会上,省长夏宝龙就表示,今年将促进民间资本规范有序进入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引导社会资本加快扭转炒房、炒钱等过度投机倾向,尽快回到发展实体经济的轨道上来。
浙商回归,嘉兴新机会
市委副书记冯志礼在日前召开的全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嘉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说,在宏观政策趋紧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发展面临日趋常态化的缺地、缺电、缺工等因素制约,同时,我市经济“智力资本”贡献偏低、单位GDP能耗偏高、结构调整进展不快等问题比较突出,可以说,不转变发展方式是死路一条。
而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正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抓浙商创业创新,依靠浙商民企,专注实体经济,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冯志礼说。
据统计,我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在外投资企业约400家,投资规模约160亿元。虽然我市在外投资企业和规模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我市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与上海、苏州、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对省外浙商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客商具有较强吸引力。
1999年11月,嘉兴市委、市政府曾组织市、县两级政企干部300余人,赴温台地区学习,这在当时很好地营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此后,嘉兴在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的推动下,经济社会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直到现在,各县(市、区)都保留着到温台地区招商引资的习惯。
这段历史,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唯民记忆犹新。蒋唯民认为,应牢牢把握支持浙商创业创新这一机遇,在新的时期,进一步营造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最专业最权威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