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鞋企股市 > 鞋业市场:专家抑制新股价格“虚高”

鞋业市场:专家抑制新股价格“虚高”

2012-01-11 09:37:52 来源:中国鞋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cn/

  【-鞋企股市】新股发行改革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决策者和投资者的共同关注。分析人士认为,为抑制目前的“新股热”,应加快推进新股发行制度市朝改革,着力点在于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包括新股在一二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使新股定价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

  机制 抑制新股价格“虚高”

  近几年来,由于新股定价机制不够完善,市场定价功能出现较严重扭曲。股市出现一个独特现象,即新股作为一个特别群体,定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独立于已上市公司,本该有价格折扣的新股,其定价反而高于同类已上市公司。

  分析人士认为,为抑制目前的“新股热”,应加快推进新股发行制度市朝改革,着力点在于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包括新股在一二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使新股定价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

  统计显示,2010年-2011年,沪市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7.55倍,远高于沪市已上市公司20.06倍的平均市盈率;深市中小板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8.53倍,高于该板块已上市公司38.09倍的平均市盈率。只有创业板新股的59.49倍平均市盈率,略低于该板块已上市公司64.24倍的平均市盈率,其主要原因在于创业板公司平均价格高企。

  从国际经验看,已上市公司经受市场检验,披露的信息更加充分。新上市公司一般有粉饰报表的冲动,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抬高业绩倾向。因此,新上市公司在定价时,投资者一般会要求有较大的价格折扣,即压低价格,而不是相反。

  分析人士建议,为抑制新股价格“虚高”,可考虑用存量股份配售、推动实际控制人之外的股份上市首日可流通等措施,以抑制对新股的过度投机。

  推出存量发行,公司老股东可在公司上市后,减持部分或全部股份,这既可避免发行过多新股造成募集资金过多,还有助于增加新股上市首日股票供应量,降低市场炒作因素,同时有助于减少限售股份积累,避免将来集中减持给市场带来冲击。

  为抑制新股价格“虚高”,还可取消新股网下认购比例上限限制,通过加大机构投资者在网下认购比例,以增加机构在定价时的责任和价格敏感性。

  这其实是国际惯例,可加强议价和抑制过高价格的力量。目前国内市场在新股询价过程中,由网下配售对象来进行报价,但它们获配的股份只占全部发行股份的20%左右,获配数量少,使询价对象在报价时随意性较大。

  对监管部门而言,发行监管要以充分、完整、准确的信息披露为中心,改革发行审核制度,弱化行政审批,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诚信约束,严打欺诈发行行为。监管部门可研究取消现行制度中涉及公司价值实质性判断内容,比如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等,避免以政府信用为造假企业“背书”,误导投资者。

  投资者应看到,在破发比例增大情况下,盲目打新有被套的风险,应在研读招股书,看透企业风险情况下,审慎做出投资选择。

  只有多管齐下,加快推进发行制度改革,理顺新股定价,才能提高市场配置资金的有效性,增加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才能完善市场定价功能,避免新股价格一次性透支未来数年增长潜力。只有新股定价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合理的价格才能让投资者伴随企业成长而获利,促进股市健康发展。

  以利益制衡的方式降温“新股热”

  在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发表了《多方着力降温“新股热”》的讲话。讲话中,朱从玖提出了降温“新股热”的五大措施。这表明,监管部门对于新股高定价问题将会有所动作。

  新股发行制度历经两轮改革后,新股普遍“三高”发行的现象早已招致市场的广泛诟玻显然,这一问题也引起了高层的重视。

  毫无疑问,新股发行制度焦点在于定价问题。目前的新股发行价格,实际上是由发行人、保荐机构以及询价机构三方最终“敲定”的。新股“三高”发行之所以泛滥成灾,离不开发行人的自我包装粉饰,离不开保荐机构的大肆吹捧,当然也离不开询价机构的竞相报高价行为。在这一利益链条中,发行人与保荐机构无疑是同穿一条“裤子”,只有询价机构才是真正的“第三者”。

  新股发行呈现出“三高”的态势,除了现行机制本身存在缺陷之外,其中没有形成利益制衡的格局显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首先,即使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存在包装与粉饰现象,只要高价发行将钱“圈”到手,就算是日后问题被曝光,一来挂牌之后不会“被退市”,其仍然能够“苟活”于市场;二来由于违规成本低,对于背后的巨大利益而言其实根本不算什么。

  其次,保荐机构在路演以及所谓的“价值投资分析报告”中,极尽吹捧之能事充当“吹鼓手”的角色,其如此卖力,并非是为了投资者着想,而是盯着发行人的“腰包”,以便从市场中窃取更多更大的利益。

  其三,尽管众多参与询价的机构“打新”是为了分食新股红利,但近几年来“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故事却被反复地重演。“打新”能够盈利的并不多见,因为报高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却不鲜见。

  笔者以为,要抑制新股的高价发行,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益制衡机制,以进行系统性的整治。对于发行人包装粉饰欺诈上市的,一经发现,应该立即责令其立即退市。投资者投资活动中如果产生损失,可通过诉讼的方式索赔,以保护其利益。对于保荐机构及保代因为鼓吹误导,导致发行价格偏高,或盲目预测发行人成长潜力、业绩最终出现快速“变脸”或是大幅度“变脸”的,除了对保荐机构与保代实施处罚之外,应没收保荐机构获取的承销费用,并处以3~5倍的罚款。

  由于新股发行价格最终是由询价机构“询”出来,为了防范其乱报价,建议实行“市朝”配售,也就是在确定了最低申报数量之后,报高价者高价配售,报低价者低价配售,其加权均价作为网上发行价格。鉴于基金在新股询价时哄抬发行价格而不顾持有人利益的现象,应改革现行的基金管理费提取模式。笔者建议将基金1.5%的管理费提取比例一分为二,其中一个0.75%按规模提取,以满足其日常经营活动的需要;另一个则视其盈亏情况而定。如果盈利则同样按规模提取,如果出现亏损,则该部分收入为“白板”。如此,基金报价必然会更理性,其哄抬发行价格的现象必然会减少。在建立了上述的利益制衡机制之后,新股“三高”发行的局面必将得到缓解。

  新股发行改革 应缩短限售锁定期

  近期,方方面面都在谈论股票发行体制改革。管理层的具体措施尚未出台,但思路大体已定,即:防止新股发行价格过高、给炒新热降温。在A股市场上,新股发行制度一直在改革,持续改了十几年。远的不说,就在2010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具体措施包括“遗制度”、“扩大询价对象范围”等。

  如今看来,2009年6月、2010年11月的第一、二阶段改革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此前的改革,主要方向是推进新股发行价格的市朝定价。改到现在,表面上是“市朝”了,但由于没有配套实施新股发行注册制,网下申购配售股票、发起人股票限售期过长,又滋生了新股定价过高、炒新过热的问题,民愤极大。很多股民认为,A股一级市场长期疯狂抽血,新股超募严重,导致二级市场资金供需失衡;炒新投机现象屡禁不绝,新股有如赌博的筹码,吸引大量资金哄抬IPO发行定价,对价值投资者、长线投资者的信心打击太大。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管理层已经透露的可能措施包括:完善拟IPO企业的预先披露,将时点提前;督促上市公司明确对股东的回报,在招股文件中说明分红政策等。笔者认为,眼前最有效、最迫切的措施应该是改革网下申购制度。

  首先,应把网下申购配售股票的锁定期从3个月缩小到0,增加IPO上市头几天的股票供应量,以打击新股投机炒作的基矗A股市场上,新股炒作凶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新股上市的头3个月股票供应量相对较小,控股股东、管理层、一般发起人股东的股份锁定期达到或超过1年,网下申购配售股票也得锁定3个月。将网下配售锁定期缩小到0,并不会导致一级市场抽血增加、二级市场资金减少,因为它不涉及增减IPO募资金额,也不涉及到上市前老股东的套现。况且,参与网下申购的机构投资者提前套现后,获得的资金也有可能进入二级市常锁定期缩小到0后,资金成本下降,机构投资者有可能会提高询价;但由于上市头几日的抛盘增加,二级市场留给新股的上涨空间可能减少。

  其次,应该增加小盘股发行时网下配售股票的数量,目前主要是20%,可考虑提高到30%-80%。新股发行价格主要是通过网下机构投资者询价认购来确定的。就近一两年的实践来看,单个机构投资者在网上能够配售到的股票数量很少,低时只有几万股、十几万股,也就是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的获配扣款。区区这点钱,如果询价结果过高,上市后暴跌,损失也非常少,根本就不足以让机构投资者认真报价、慎重报价、谢绝人情报价。

  如此改革之后,散户认购到小盘新股的概率会下降,而机构投资者则获得限售期缩短、可供申购数量增加的双重好处,似乎不太公平。为了补偿,可以考虑每周或每两周集中搞一次多只新股同时发行,这样散户中签率不至于大降。同时,应该在中小盘新股中间也推行“超额配售选择权”,也就是俗称的绿鞋机制。超额配售后,可考虑向网上申购者执行回拨机制。当然,长远看更根本的办法是通过法律修改,允许存量发行,将一般发起人股东的股份锁定期从1年减至3-6个月,并逐步实行新股发行注册制。

  两只新股首日表现冰火两重天

  新年伊始,市场关注的新股发行、上市节奏目前来看并没有太大变化。继上周五博彦科技、加加食品、利君股份三只中小板新股上市后,本周二市场又迎来温州宏丰、苏交科两家创业板公司。

  新年第一周,主要指数纷纷再创新低,特别是中小板、创业板新年第一周整体大幅下挫,这直接导致上周五上市的三只新股全部首日破发,其中加加食品更是下跌26%,创出新股首日跌幅新纪录。不过,本周A股市场风云突变,在诸多利好因素的刺激下,A股连续两日大幅上扬,低迷氛围大为改善。但即使如此,在昨天上市的两创业板新股中,苏交科仍出现首日破发,收盘下跌1.95%,温州宏丰则受益于金属新材料板块的强势,而首日大涨40.55%。

  温州宏丰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性能、高精度电工和电子合金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去年发行的最后一只新股。从当时发行来看,市场似乎并不看好,网上申购中签率达2.3%,此前网上申购中签率较高的中小盘新股,首日表现普遍较差,如中签率超过2%的加加食品、卫星石化都出现首日破发的窘况。机构对温州宏丰给出的合理估值区间也较集中在20元的发行价附近。但该股当日不但以26.11元大幅高开,其后稳步攀升,收盘报28.11元,全日换手达90.05%。

  另一只新股苏交科则显然没有温州宏丰的运气,该股当日开盘即下跌近6%,盘中最大跌幅则接近10%,不过,由于当日市场大涨,苏交科整体呈低开高走态势,最终跌幅大为收窄,收盘报13.04元,仅下跌1.95%,换手亦有48.06%。

  从交易所盘后公布的交易信息来看,首日涨幅超市场预期的温州宏丰,有一家机构席位上榜,买入金额为约800万元,居买入榜第三。而首日破发的苏交科则未见有机构席位上榜。结合上周五上市的三新股中,利君股份和博彦科技首日也仅有一家机构席位上榜。总体看,机构对新股仍持谨慎态度。

  新股连连破发 爆炒神话终结

  新股被爆炒,是因为机构或者散户一窝蜂地进常当新股被拉到一定价位时,部分投资者就会快速获利了结,导致股票跳水。

  2011年年初,A股即被卷入首日破发风暴。回顾整个年度,资本市场破发消息连连,公司挂牌上市后跌破发行价已不再是神话。

  高定价致破发屡见

  去年年初的新股表现令市场大跌眼镜。2011年1月,在A股上市的31家企业中,共有16家企业上市首日破发,占比高达51.6%。其中,包括沪市二十年第一高价股华锐风电,以90.00元登陆,首日跌幅9.6%。

  以首日收盘价与90元的发行价作比较,华锐风电总裁韩俊良持股市值缩水10.3亿元,通过西躲新盟持有华锐风电的上交所首任老总尉文渊持股市值缩水7.7亿元。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认为,高市盈率、高定价新股的集中涌现,造成了高定价IPO。由于过高发行价几乎榨干了新股上市之后的上涨空间,新股破发开始屡见不鲜。二级市场同样难辞其咎。一旦二级市场表现不佳,新股上市同样可能遇冷。

  “打新”热情骤降

  随着新股破发接连而至,抱着打新稳赚心态的投资者叫苦不迭。于是,打新热情骤降,中签率节节攀高。5月初,创业板新股中签率被电科院以18.69%刷新。5月27日,中小板新股双星新材公布了首次公开发行的网上中签率,高达65.52%。

  去年年末,A股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破发热潮。12月29日,2011年A股最后一批上市的4家创业板公司挂牌,其中,南通锻压和金明精机两股开盘跌破发行价。从整个12月份来看,共有18只新股挂牌,6只首日跌破发行价。本轮破发潮由12月5日首日破发的雪人股份开启,迄今仍在持续。

  根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201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去年A股上市首日破发的个股达77只,占比27.3%。与此相比,2010年上市的个股中,仅26只上市首日破发,占比为7.45%。

  总体来看,去年上市的新股处于破发状态的个股高达199只,占比70.57%。按复权价计算,庞大集团、华锐风电、亚太科技去年累计跌幅分别达65.84%、64.66%、54.66%,居跌幅榜前三位。

  由于新股上市节节失利,部分机构打新以“杯具”收常截至2011年12月30日,庞大集团已跌至6.15元,按其复权后的价格计算,机构若持股不动的话,其网下合计配售的1310.14万股浮亏接近4亿元。

  我的2011 “打新”赚点奶粉钱

  杨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宝宝刚1岁。二级市场一出手就被套,遂放弃。去年潜心研究“打新”,略有收获。后由于连续“打新”不中及新股频频破发,12月转战理财产品。

  我扔在股市里的钱不多,收益总和没算过,也不值一提,“打新”只希望能赶上飞涨的物价,顺便给宝宝赚点奶粉钱。

  二级市场上,我一买就套,死了心了。“打新”的期望值不高,超过CPI就行,感觉超过银行利息完全是可以的。

  新股当天就要卖,这是铁的纪律,不管盈亏多少。记得中签新都化工时,我就试过一回,捂在手里成“臭肉”了,还好后来解套。新股申购前,给大家画了个馅饼,上市后一变脸很可能就是个陷阱,还是放弃稳妥。

  去年9月,“打新”收益1000元,连个菜钱都没挣出来。感觉有点生不逢时,换成7、8月时候的行情就好了。10月份,去年最大IPO中国水电挂牌,结果上市大涨,后悔没申购。不过也罢,没打中不爽,打中了后悔卖早了,有多少能坚持到高位抛呢?

  到10月末,爸妈退休,三个大人在家带一个孩子,严重资源浪费。所以就尝试着找个稍微轻松点的工作,在一个外企办事处里做项目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上午实在没空,只能下午卖。结果就出了岔子。有一天培训完发现已经下午3点多了,1000股和佳医疗全砸手里了,损失了3000元。

  第二天,我决定金达威开盘15分钟就卖。我经常卖在地板上,一卖完就拉升了。不过金达威卖得还凑合,45.2元卖了200股,46.8元卖了300股,买的时候35元,比以前有进步,总算没趴在地板上。

  11月份连续不中,当时也郁闷过。不过想得通,中也好,不中也好,“打新”都为生活平添了一份乐趣和憧憬。天天盼开奖的感觉。

  到了12月,新股的好日子又暂时到头了,于是考虑干脆不“打新”,直接买进理财产品算了,省时省心。我不怎么看好春节前新股的形势,不知道小破发会不会又来临。在过年之前我都不会“打新”了,快过年了,为自己留点好心情吧。讲述人:杨女士

  猜想2012 破发股或成为反弹先锋

  日信证券分析认为,在不考虑发行制度变化的前提下,新股破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发行价过高、发行频率高和市场低迷。因此新股破发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讲,可能是较好的投资机会。

  此外,新股破发往往发生在市场较弱的环境中,在市场反弹的情况下,破发股往往成为反弹的急先锋,并且反弹幅度非常大。

  从投资者参与结构来看,新股破发使之前参与网下配售的机构投资者处于套牢位置,随着限售期的即将结束或刚刚结束,其有拉升股价进行解套或减亏的动力,公司股价回升的动力愈发强烈。

  次新股有投资价值

  上海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次新股一般都是上市时间不久的品种,经过发行制度变革之后,各方面对上市公司的IPO把关更加严格。特别是破发之后,存在结构性机会。

  上海证券称,次新股质地优良,没有历史包袱。从市场角度来看,次新股的上市时间比较短,虽然前期股价也随大盘出现了同步的震荡下跌走势,但相对于其他个股而言,反弹行情一旦展开,次新股将表现出相对更强一些的弹性。

  去年年末,市场在连续杀跌之后,次新股呈现大面积破发格局,普遍估值相对合理,具有一定投资价值。

  市场低迷可放弃打新

  渤海证券研究报告表示,预测新股上市后的表现不能单纯依靠发行PE来感性判断,一定要结合个股的基本面,而整体市撤境对新股上市后表现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渤海证券认为,通常情况下,很多具有新兴概念的股票一旦得到市场认同和追捧,市场表现很可能是溢价一高再高。

  综合来看,预测一只新股的开盘表现,一方面要从新股的基本面出发判断其发行估值水平,如是新兴概念,可以适度降低对高发行PE的恐惧感。此外,基本面还包括所处发行市惩所处行业。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市场的整体环境,如果一段时期内市场持续低迷,可以从安全角度放弃“打新”。

  “新股改行情”已展开

  “王老师,今天大盘又收出了一根大阳线,对这次反弹的性质如何分析看待?”周二收盘后小张问道。

  “大盘继昨天大涨之后,今天的涨势更加喜人,沪指在临近午盘时突破2257点短线阻力后,午后开盘出现了一气呵成的走势,反映出空翻多达成共识的做多气氛浓重,量能出现了温和放大。这体现了国务院提振股市信心的举措大得人心,顺应民意,圈钱市场的形象将会得到改善。温总理强调的要‘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说明了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我在2011年年终股市盘点中提到了‘体制改革是根本的举措,仅仅减缓扩容速度,不规范,不立法,难以扭转内在的健康发展。能真正感受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时这个市场才有前途,才能够健康发展。’没想到十几天后,在新的一年刚开始的时候,就听到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敲响的钟声,钟声凝聚了人气,唤醒了低迷、沉睡的股市,‘新股改行情’在昨天确立后,今天已经展开。”王老师说。

  “从技术角度,如何分析这次‘新股改行情’的走势?”

  “我们经历过了2007年特定历史时期的‘股改行情’,因为这样的行情空前绝后,才出现了大起之后的大落。大落之后困扰股市供大于求的矛盾一直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新股改’是解决实质性的根本问题,所以意义深远。2346点的阻力位置将会出现技术性整理,整理之后还会继续向上运行,高点可看到2461点。”王老师说。

  “这波反弹能到什么时候结束?”

  “大约在改革细则推出时,此波反弹基本告一段落。”王老师说。(-最专业最权威的鞋业资讯中心)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