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创业之路 > 应晓: 员工使命感和大爱精神成就讴歌文化

应晓: 员工使命感和大爱精神成就讴歌文化

2012-01-03 16:25:28 来源:中国商人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cn/

  【中国商人】他以企业文化建设统领企业经营行为,将“为中国同胞生产更多快乐而持续精进”的企业使命根植于员工内心,并转化为自觉自发的精进行动,从而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谱写了一首首激荡人心的大爱之歌。

  “我是一支铅笔,独一无二的铅笔,不可替代,我的存在一定具有某种价值。我将来能做很多事,但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不能肓目自信,我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在《我是讴歌的铅笔》一文中,讴歌量贩KTV湖州店的王卫勤以质朴而理性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个人价值和企业使命的理解。

  在浙江讴歌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讴歌文化”)创办的各种官方媒体上,随处可见员工们结合自身工作,就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岗位职责与服务心得等各种内容撰写的心情文字。

  这些文章形式灵活、风格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特色——每个作者都认为是在“为自己工作”,而每天的个人努力都跟“为中国同胞生产更多快乐而持续精进”这个企业使命息息相关,因而“也为推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做出了一份持续的贡献”。

  当为数不少的中国企业依然在往往流于形式的企业制度和文化中探索时,一家从事娱乐产业的文化企业究竟是如何做到将企业使命、企业文化根植于员工心灵深处,并转化为日常工作中自觉自发的精进行动呢?

  “任何企业如果没有一个纯粹的、超越赚钱为目标的历史使命,并且内化为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行动,企业文化流于形式是必然的。” 讴歌文化董事长应晓在接受《中国商人》采访时说:“以前人们衡量一个人和企业家的价值,是看谁的钱多。而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责任心和社会贡献度应该成为衡量个人与企业家价值的标准。”

  出生于1970年代的应晓是一个不甘平庸的知本型企业家。从香港财经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曾度过几年短暂的事业单位生涯。1992年,他从绍兴市管道煤气公司站长岗位上去职,先后担任过中外合资上虞摩利星服装有限公司、浙江雪坤制衣有限公司和绍兴红三角服装辅料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职务。

  在此期间,雪坤衬衣被评为当时“中国服装名牌”之一,“红三角”衬衣则被评为“行业十大名牌”之一,记录了应晓在传统行业创造过的辉煌。

  2004年,应晓先生预见到文化产业在中国将有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空间,果断开始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创办了浙江讴歌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如今,讴歌文化旗下投资产业涉及量贩KTV、文化主题餐饮、酒店等二十余家子公司,集团年营业收入近3亿元。其中量贩KTV在全国的直营门店已达十余家,还计划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开设50家以上。2018年的远景目标,是将讴歌倾力打造成为综合实力最强和最具社会责任感的文化企业。

  “讴歌文化”开创的企业发展模式之所以能成为浙江当地乃至整个行业内的一个典范,与其创始人身体力行以企业文化建设统领企业经营行为、持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实践精神是分不开的,据接近应晓的商会人士介绍, 讴歌文化创办伊始即秉承为“中国同胞生产更多快乐而持续精进”的企业使命,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成立讴歌商业专修学校,创办讴歌文化官网、讴歌文化杂志(季刊)、讴歌报(月报)等,打造学习型文化企业。同时,公司还创办“讴歌大爱慈善基金”,并将慈善事业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意义所在。

  这位商会人士认为,“正由于这种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相附相成产生的社会效益”,自2007起,讴歌文化连续四年获得绍兴市慈善事业先进单位的荣誉,应晓本人也先后获得绍兴市慈善先进工作者等个人荣誉,并登选为绍兴市文化娱乐业协会会长、绍兴市特色服务业行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大爱慈善基金,

  涓涓细流持续汇聚的真情

  “讴歌一定要成为一个有文化内涵的文化企业,而这种文化内涵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就表现为从企业高层到普通员工的企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应晓在谈到《讴歌基本法》和“讴歌大爱慈善基金”时介绍说,“《讴歌基本法》是讴歌团队人人都要遵从的精神宪法和达成企业最高使命与愿景的行为规范,而讴歌大爱慈善基金持续开展的各项公益慈善行动则成为讴歌文化对内对外履行社会责任的试金石。”

  据了解,讴歌大爱慈善基金是讴歌文化于2010年10月30日在讴歌文化董事长应晓倡议下在企业内部筹建,面向企业内部和社会全体成员的爱心慈善组织。援助对象是品学兼优的困难学子,孤寡老人,因突发灾害受灾的群体,残障人士及本企业内部生活上有困难的员工,捐赠希望小学。通过改善他们的生活及学习环境,进而促进社会公益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讴歌大爱慈善基金的资金,部分来源于客人的日常消费,部分来源于企业员工的内部捐赠。凡是来讴歌的客人,每消费一次,讴歌集团公司就为企业内部的“大爱慈善基金”中捐出1至3元作为善款,用以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个渠道每年可筹集善款100万元左右,而来自讴歌文化内部高管和员工的捐赠,每年也在50万元以上。自大爱慈善基金成立以来,已多次参加各种公益性募捐与资助活动,累计捐款超过百万元。

  据应晓介绍,在善款的使用和管理方面,讴歌大爱慈善基金也遵循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流程,同时接受社会公开监督。

  讴歌大爱慈善基金有一个综合项目部,负责组织招募志愿者,进行相关培训,并建立规范化表格、卡单及工作文档。同时,结合受助人群的差异化需求,进行项目的必要和可行性、项目难点和挑战点分析,并完成个性化项目目标和行动方案及配套体系设计、试点及项目推广预算等前期工作。

  综合项目部提交的公益慈善项目经会长批准后进入正式实施阶段。项目运营部要通过实地考察,明确执行机构和人员职责、权力、层层签署合作合同,实行全面合约化管理。

  对于资金的发放和监督,则由财务部门具体负责。采取双签字认定等财务管理措施,定期对资金的走向、定量专款专用情况进行财务审计,并随时接受捐赠者查询。

  最后,由秘书长组织各职能部门对项目效果进行总结和综合评价,并向理事会和定向捐赠者进行书面汇报。

  关于讴歌大爱慈善基金,应晓的最终理想是:今后若条件允许,公司将把“大爱慈善基金”申办成为一个非公募慈善基金,让其造福更多的人。

  “文化的传承是一项工程,前期是少数人影响多数人,中期是坚定的影响不坚定的,后期是多数人影响少数人。”或许正如应晓在给员工的致辞中所说的,《讴歌基本法》和“讴歌大爱慈善基金”一系列条款中宣示的讴歌文化精神和社会使命,可能一些新员工有一个接受和理解的过程,但当一些大爱精神激发的故事发生在企业内部时,一种感动与感恩的氛围就会成为企业文化对所有参与者的精神洗礼。

  来自湖南的打工妹彭银万分感恩讴歌这个充满爱心的企业,正是因为讴歌员工的慷慨援助,让她看到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和信心。

  2007年,彭银美曾经是讴歌的一名服务员。一年后,因身体不适回家休养,但两年后她被医生告知,自己的慢性肾炎已发展为尿毒症。这个消息对彭银美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因为她的家境不好,其中一个妹妹得白血病已在几年前去世。为了给她们看病,家里经济已十分拮据。此时,一筹莫展的彭银美却得到一个好消息:母亲的肾和她配对成功。但高额的治疗费用让她又有了退却的念头,因为手术费加上后期的治疗费用高达数十万元!彭银美曾向亲戚朋友四处借钱,但四处碰壁。此时,她想到了讴歌文化,试着给自己的上司赵吉萍打了个电话。

  正是这个电话给彭银美的命运带来转机。

  讴歌文化董事长应晓得知彭银美的遭遇后,立即在企业内发了一个爱心倡议书。应晓自已带头捐款5万元,讴歌文化所属各子公司600多名员工纷纷响应,短短半个小时即筹集了11.6882万元善款。讴歌员工为彭银美捐款的活动现场也吸引了路过的市民,在得知具体情况后也加入爱心捐赠行列。

  一个已经离职的员工却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大力授助,这个事件在绍兴当地成为不小的新闻。讴歌文化董事长应晓在接受绍兴电视台记者采访时为讴歌人的精神自豪,他说:虽然她现在不是我们的员工了,但她毕竟曾经是我们公司的一员,讴歌不会放弃每一个人,只要她有困难,我相信我们讴歌人都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她。这次员工积极参与爱心捐助,体现了“讴歌”的情感文化和凝聚力。

  像彭银美这样得到讴歌文化援助的员工不在少数,讴歌文化旗下奥临会所经理肖金环和讴歌堂会俱乐部的贵宾接待员王晓莉也是其中的受益者。肖金环是由于父亲得了癌症卧床不起,家境又困难,只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希望能多分担一些医疗费用,同时又为不能回家护理父亲而内心纠结。来自安徽的女孩王晓莉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她的母亲因患癌症,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变卖了房子,还是未能挽救母亲的生命。随后,她的爷爷又摔断了尾骨,爸爸在工地上干活时也摔断了胳膊,同时还面临着高利贷的压力……

  正如彭银美遇到的爱心救助一样,当应晓得知肖金环和王晓莉的情况后,同样带头在企业内部发动了爱心捐助活动,为肖金环和王晓莉分别筹集了45865元和50298元善款。

  讴歌堂会俱乐部凝然在文章中用了讴歌“全体家人“为员工捐款的说法。她记录了一个细节,当天的捐款现场,一些年轻人因刚结婚或刚回过家,手头不宽裕,觉得捐得少了难为情。而一旁组织捐款活动的李总安慰他们说:“有钱的捐1000元不多,无钱的捐1元不少,这是一个人的一片情,一片心。这笔钱是捐给我们晓莉的,晓莉在我们堂会上班,是我们的姐妹。晓莉在讴歌公司上班,就是讴歌公司的人,整个讴歌公司都在为晓莉家捐款,董事长还亲自上阵捐款呢!“

  “只有能够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应晓在谈到讴歌人开展的公益活动时深有感触地说,“每个人的使命感和大爱精神成就了讴歌文化。”

  或许正是员工们从身边的人和事上感受到的企业文化精神,不仅鼓动了讴歌团队整体的社会责任心,也使身处各个岗位的员工能够自觉坚守职业道德。讴歌堂会俱乐部值班包厢服务员小耿、楼面部员工小王分别在客人离去后的包厢内检到一条价值近3万元的金项链,一个装满了各种银行卡和证件以及2000元现金的钱包,当即上交前台,并由领导归还给失主就说明了这种面对诱惑时的自律与自觉行动。

  对于讴歌团队的大爱精神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应晓比较习惯于站在企业管理和经营的哲学角度进行高度概括,而讴歌的普通员工则更习惯于用他们朴素的情感和语言,或者用诗词、散文表达这种企业与个人的依存感。讴歌量贩KTV嵊州店员工高飞自称是“讴歌的一块砖、一片瓦”,他在诗歌中写道:

  如果讴歌是一幢大楼,

  那董事长就是坚实的地基;

  如果讴歌是一幢大楼,

  那经理就是坚韧的钢筋和混凝土。

  如果问是什么让这幢大楼坚不可催?

  那一定是讴歌人一路走来,洒下的汗水与泪水。

  如果讴歌是一幢大楼,

  所有的员工就是那一块块砖、一片片瓦,

  是你们一直在默默地奉献,默默地付出!

  我没有能力去做地基,

  也没有能力去做钢筋混凝土

  为了讴歌灿烂而光辉的明天,

  我,愿意做一块平凡的砖,

  我愿意做一片普通的瓦,

  因为我可以自豪地说:

  我是讴歌的砖!

  我是讴歌的瓦。

  规范经营,

  打造“不一样”的成长模式

  对于量贩KTV、酒吧这样的娱乐场所,多数人联想到的可能只是灯红酒绿、狂歌醉舞的暧昧情节,但应晓就坚定不移地树起了“健康娱乐”、“平安娱乐”的经营原则。

  这样的经营原则并非做秀,而是被写入《讴歌基本法》中,要求从公司高层到一线员工普遍都严格坚守的发展策略。关于竞争,《讴歌基本法》中是这样表述的:我们不是比对手做的更好,而是做的完全不同,并持续透过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的塑造放大这个不同。我们不打价格战,这是低劣的竞争方式,我们要做足价值的准备,并持之以恒打下去,一发不再收拾……

  讴歌确定自己是要专注地做长期事业,而不是获取短期的暴利,要通过打造健康娱乐、平安娱乐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的第一品牌,为高端人群提供顶级精神享受,树立自己的金字招牌。

  为此,讴歌文化在企业内部出台了几项铁规:“凡服务员举报包厢内的涉毒行为,奖励2000元,服务员未举报包厢内的涉毒行为,被领班发现的,扣服务员1000元,被楼面经理发现,扣领班5000元……”

  如此种种,似乎在同行看来有点“自断财路”的经营原则,创造了当地娱乐界的经营神话。连续数年,讴歌文化及其属下的各子公司飞速发展,在量贩KTV业务板块持续发展的同时,开办龙翔国际宾馆,并连续数年维持行业第一的开房率;在市区黄金地段兼并一家倒闭的KTV ,成立鼎龙娱乐会所;紧接着,又把城西“蓝色金沙”演艺酒吧收入旗下,并进而向浙江省内及省外扩张……

  在专注于“倾力打造中国健康娱乐第一品牌”的既定战略目标,不断创造“讴歌现象”的同时,整合相关服务业客户资源和客人的个性需求,不断创新KTV业态,以精细化管理以及优质服务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整体发展优势,也成为应晓思考和推进的核心工作。

  这其中一个经典案例,就是讴歌文化收购台湾豆捞的战略动作。收购兼并后,讴歌文化的量贩KTV跟台湾豆捞实现业务捆绑。这样,无论是讴歌量贩KTV,还是台湾豆捞的客人,都有了双重选择:凡在KTV办理会员卡,额外赠送豆捞券一张,送清汤涡底和小吃两份;而在豆捞现金充值赠送50元KTV超市抵用券一张。同时推出的储值卡也让客人感到更多实惠,现金充值除了一定金额的返现外,再赠送100元到700元不等的超市抵用券……

  不过,相对于讴歌文化开创的一系列创新经营模式来说,应晓更看重的是企业团队和员工的继续教育工作。这一方面是因为以《讴歌基本法》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需要一个专业的教育培训基地,另一方面讴歌文化的快速发展也需要更多专业的人力资源储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讴歌文化董事会研究决定,走以自主培养和外聘相结合的长期发展路线。在这个思路主导下,讴歌商业专修学校应运而生。

  讴歌商业专修学校是经绍兴市教育局审批的教育基地。其办校宗旨是以严谨的教学态度、规范化的教方式,专业化的教学内容为集团公司内部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管理人才和基层员工,从而保证集团快速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储备。

  学校座落在龙州花园97幢的独立洋房内,集团斥资500万元建成近千平米可同时容纳400人上课的现代化教学大楼及3000余平米可同时居住500人的宿舍大楼。在这里,讴歌干部和职工需要通过的专业课程囊括了各子公司各运营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及各类工作技巧的教授课程,还另设有财务、音响、电脑、仓储、场流、采购等后勤保障部门的专业指导章程。

  2011年10月10日上午,绍兴市讴歌商业专修学校结束了第一期22名学员的培训课程,这些学员由部分总公司老总及各门店经理构成。《讴歌报》报道说:在为期三天的培训课程中,主要进行了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的内容学习以及金牌店长的养成培训。并在其中穿插了基本的体能训练。虽然本期学员都已是身居要职的经理。但大家还是认真听讲每一节课,坚持参与体能训练……

  “没有大愿,哪有大业。愿景只对相信的人有效,宏伟的愿景不仅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拥有战斗的力量,更可以支撑到胜利的那一刻!”,对于讴歌文化的未来,应晓期望讴歌商业专修学院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对于讴歌文化的具体愿景,要求成为每个人牢记在心的“战斗任务”,在《讴歌基法中》有清晰的表述:

  打造成综合实力最强和最具社会责任感的文化企业,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KTV品牌及最具实力的娱乐巨头之一。我们将领导6000名优秀的同仁,培养600名预备经理,培养500名优秀的经理,100名预备总监,培养50名优秀的总监。培养100名预备总经理,50名总经理,产生500名股东,培养500名百万富翁,协助500名同仁解决住房问题。

  在神圣使命的驱动和稳健人才队伍的支撑下,同时加以专业管理顾问公司的有效指导,我们将拥有60家量贩KTV,50家台湾豆捞连锁餐饮,1家五星级酒店和1家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影视文化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总资产达到10亿元以上,无形资产超过1亿元。到2020年至少捐建15家讴歌文化希望小学,以体现讴歌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文/应晓 浙江讴歌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没有文化的企业像沙漠,文化是自然的影响力,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产物,是一种非制度的强大驱动力。

  文化的传承是一项工程,前期是少数人影响多数人,中期是坚定的影响不坚定的,后期是多数人影响少数人。对文化的怀疑,就会造成团队人心不一,杂音居多。人心不一使团队无法凝聚,杂音居多会使团队主体分散,没有教育的团队叫人多,没有文化的团队是团伙。当然,也不要为了文化而文化,完全可以在工作中倡导文化,在文化中联系工作。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体会更深。

  文化的力量在于重复,重复再重复,重复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越具有生命力;文化的大忌是修改,修改再修改,修改的越多,越分散文化的内力;文化传导的精髓在于故事、故事再故事,吻合文化的故事,越讲越能让文化占据心智,融入骨髓。

  文化在顺境可以感受到它的力量,在逆境中会将这种力量得到一种更大引爆,所以经过痛苦和泪水浇灌出来的团队是最有生命力的,这种文化的渗透才会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文化要保持一种纯粹,没有纯粹的文化肯定是一种弱文化,被弱化过的文化就没有神圣性。讴歌的文化,是历时八年沉淀的文化,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一直期许创造一个教派般的企业文化,遵循其理念成为讴歌同仁为人处事的准则,望每位讴歌同仁身体力行地践行其精神,让讴歌精神在我们的事业征途中大放光芒。

  让我们携手去创造更大的奇迹;让我们彼此感恩去相互推动;让我们以成就别人的胸怀造福更多的生命;让我们心存顶天梦想去贡献社会;让我们一起脚踏实地践行文化的诺言。

  我们的生命因为文化的链接而永恒互动!(-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