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热潮下,鞋企转身为社会企业?
【-行业新闻】时下,不少企业受到各式各样负面因素的影响,其生产的产品在商场上无人问津,品牌形象更是瞬间滑入低谷,这也为其他企业敲响警钟,驱使企业在提升品牌形象和规避负面信息带来风险上下大功夫。向慈善机构或公益事业捐款赠物,因简单易行成为大多数企业乐于采取的策略。然而,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的不再是主动或被动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让更多的人群受益,这也就要求企业应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企业作为创新模式的企业形式,因全力解决社会问题而脱颖而出,频受关注。
聚焦国内,多数鞋企也都心系公益事业的发展,主动为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并且在经营活动中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以泉州鞋企的表现最为显著,除了在物质上给予受灾人群最实际的支持、帮助外,也十分注重特殊群体精神方面的鼓励。如此,不仅为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品牌资产的提升,而且助力解决了部分社会问题。诚然,随着更多力量注入公益事业,加之国家亦越来越重视和谐社会的构建,公益事业势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崭新时期,并且在社会的地位和影响也将大幅度提升。那么,鞋企把经营活动与公益事业结合,在这股公益热潮中,是否会逐渐改变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为社会企业,这无不引起各界人士的深思。下面就顺着笔者的思路展开深入的探索。
首先,必须了解社会企业的定义。根据英国政府对社会企业的定义,社会企业是一个商业组织,它的主要目标是社会目标,而它的利润应主要用于对社会目标的支持性投资或直接投资到社区当中,而不是为了股东和所有人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投资。很明显的,社会企业不是纯粹的商业企业,也不是纯粹的慈善机构,它是通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后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而如今的鞋企亦不仅仅只是商业企业,它也积极参与到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这样,鞋企是否已经具备逐步演绎为社会企业雏形的条件?
由于“社会企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名词,目前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着难以坚持创始发展理念、科学化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向商业企业学习如何高效、科学地管理企业,而且社会企业本身就是依托商业手段赚取利润实现社会效益。同时,社会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包括参与为市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企业行为以及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培训等社会行为。如此可见,鞋企确实与社会企业有共通之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极为相似。鞋企获取利润部分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力量,也就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回报民间反刍社会,况且在这个贫富差距巨大、社会问题众多的社会背景,也亟需鞋企能够长期、持续为社会做出贡献。显而易见,鞋企已然具备转型发展为社会企业的潜力。然而,具备转型发展潜力是否意味着能够实现成功转型?
以解决社会问题的视角来透视社会企业与企业的区别,社会企业是以商业手段实现更广义的社会价值,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是借助社会手段来实现最大效益的商业价值,注重的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者存在着手段与最终目的的本质区别。对于鞋企而言,承担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是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履行的一项义务,无关乎受理想社会驱动,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或许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会推动鞋企朝着社会企业模式的方向探索,但只要不改变鞋企发展的最本质特征,也就无需谈论转型为社会企业。即使鞋企独资或与某些组织、企业合资创建社会企业,鞋企本身也不属于社会企业,最多鞋企业家可以有个社会企业家的称号。一直致力于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穷人的银行家”之称的尤努斯说过,“如果我们能够重塑思想,就能重塑世界”,也只有唯利是图的传统经济观念改变了,世界才会涌现出更多的社会企业。(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鞋网 原创,本网保留追究盗用者版权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