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见2012:叩问制鞋业如何转型提高销量
【-行业新闻】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不断攀升以及人力等成本的走高,2012年,预计许多一线鞋企品牌还将会持续酝酿着提价。尤其是对于来说,在市场上更是不具备议价能力。成本压力无法转移到下游,只能自行消化,“不涨价等死,涨价找死”成为许多鞋企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局面。所面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残酷,成本的攀升更让许多鞋企腹背受敌。刀片之下,如何有效化解成本危机,获得长足发展就成为鞋企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毕竟企业的利润是收入与成本的差值,在产品价值既定的前提下,成本的高低是企业收益的决定因素。那么,在当今原材料等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鞋企更加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控制成本,从而获得利润。经过了三十年的粗放式快速发展,中国的制鞋业积累了很多矛盾,目前已进入了产业转型期。例如,以出口为主的制鞋产业,面对国际市场的萎缩,又加之来自主要市场国的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的下行压力较大,一批小企业倒闭,规模企业出现。
早在几年前,因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以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就有不少鞋企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生产基地。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鞋业发展迅速。据相关部门统计,去年1-11月,越南运动鞋产值同比增长20.2%,中国规模以上皮鞋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3.4%.直追中国。
据一家台资的鞋企表示,目前全球运动鞋大量订单都掌握在台商手中,最近几年台商明显在往东南亚等地区转移,这主要是耐克、阿迪达斯等客户要求,厂商不能过于集中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要分散经营,越南运动鞋订单增长很快,现在产能也逐渐逼近饱和,运动鞋订单又开始快速转向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家,估计越南运动鞋产能增长后劲乏力。
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起,台湾地区制鞋业大规模往大陆转移。以广州创信鞋业为例,高峰时期,该鞋厂的员工曾一度达到2万名左右,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工人一减再减,目前只剩下6000人左右。 虽然,随着危机的逐渐解除,订单快速回暖,但创信鞋业却依然保持原有的生产规模而没有扩招工人,曾有消息称他已在悄悄转移部分生产线。
但是一些专家仍然认为,与东南亚的相比,中国鞋企成本竞争优势越来越弱。现在东南亚运动鞋生产配套不断完善,加上今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鞋材从中国出口到东盟享受免关税,而东南亚鞋产品也可享受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他不排除到东南亚设厂的可能性。目前东莞已有部分外资鞋厂将生产线转移。许多外资鞋厂,因为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加上招不到工人,不少从事外销的外资鞋厂加速往内陆和东南亚迁移。
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运动鞋巨头要求合作鞋厂将出口欧洲的部分运动鞋生产线设在越南,主要是因为关税比从中国出口便宜。这几年来出口欧洲的外资鞋厂有些往东南亚转移,但中国本土鞋企往越南转移不明显,何况越南现在也遭遇缺工等问题。与其同时,国内越来越多的也已经纷纷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像奥康、康奈等企业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品牌系统,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越来越多的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他们将会成为中国制鞋行业“创造”的中坚力量。在这样的趋势下,重新反思鞋业的“转型活法”,意味则显得更加深远。(-最专业最权威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