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业转型或将步入另一个新拐点
【-滚动快讯】据最新报告称,中国在今后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必须加快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彻底摒弃依靠速度、规模、价格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而向依靠质量、标准、技术、服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转变。
记者从中国皮革协会了解到,2010年我国生产了130亿双鞋,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位居第一。作为贸易大国,我国有近百亿双鞋产品销往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份额337亿美元(不含鞋材等),及金额分别占世界鞋类出口数量及金额的73%和40%,位居第一。作为消费大国,我国内销市场2010年总量达27亿—30亿双,超过每人每年两双鞋的水平,约占世界鞋类消费市场的15%左右,位居第二。
“在2006—2010年,中国鞋业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生产效益平稳增长,因此在‘十二五’当中,行业主管部门将鼓励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不断提高自主品牌的出口比重,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行业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在稳定出口和扩大内需的带动下,皮革行业产销稳定增长,行业效益整体提升,保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表示。
据透露,到2016年前,我国将建设5—8个,以保持中国鞋的整体配套竞争力。同时,将全面推进清洁化生产技术;水循环利用比“十一五”末期提高10%,主要污染物COD排放减少8%,氨氮排放减少10%,废水排放减少10%,基本实现固废无害化处理。
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国内不少开始转向其他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这股浪潮是否会削弱中国鞋的竞争优势,成为当前行业普遍关注的话题。对此,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表示,劳动成本的上升并不意味着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的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依然在中国。另外,目前广东东莞制鞋业正在发生结构性调整,附加值在向更高方向发展,这个调整是大势所趋,鞋业产业转移并不会动摇到中国鞋的地位。
他认为,鞋业产业向外转移是由市场来指导的,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皮革协会名誉会长张淑华也表示,中国的制鞋产业产品结构要调整,许多低端产品悄然转出中国,中国在慢慢调整为发展中高端产品。
对于近段时间以来制造业企业出现的“倒闭现象”,苏超英认为,企业倒闭是部分企业不适应市场形势的自然淘汰的结果,“从我所了解到的数据来看,前年全国生产皮鞋的厂家是3500多家,去年是3600多家,这个仅仅是的厂家,没有皮革、鞋材厂家,虽然不具有代表性,但也说明了行业是相对稳定的。”
不过,在国内CPI高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确实遇到了升级难的问题。
东莞市一家介绍,目前企业升级慢、升级难,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观念影响,技术升级创造的是无形的价值,和传统的管理手工制作的价值衡量方式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偏向于保守,不能接受新的观念;二是人才问题,如何把人才留住,同时去适应企业的转型也不容易;三是资金问题,许多企业主眼光不够长远,觉得把钱投入企业转型升级,不如拿来买房升值、建厂房收租。
不过,这位负责人也表示,在目前劳动力成本提高后,国际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许多企业想提升竞争力,继续生存,就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最专业最权威的鞋业资讯中心)
- 上一篇:首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出炉”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