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那一路的温情
【中国鞋网-鞋情话意】理塘县是一座“世界高城”,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全县24个乡镇距离县城都很远,最远的超过200公里。
家访是理塘县牧区寄宿制示范小学(二完小)的一大特色。老师们常常互相“攀比”,到底是谁走出了“最远的家访”,或是谁进行了“最高海拔的家访”。
2003年,理塘二完小启动了这项名为“最远的家访”活动。校长康珠说:“我们的10多位班主任,现在每个人都能写出一本厚厚的家访日记。”
“孩子们不肯"走出来",我们就"走进去"。”
“老师,你帮帮我。老师,我想读书!”这是教师志玛人生中听过的最痛心的一句话。直到现在,藏族小男孩洼甲(化名)满是泪水的眼睛还深深地印在她的脑子里。
因为家庭变故,洼甲一直寄养在舅舅家里。志玛遭遇过洼甲舅舅很多次的白眼。“读书有啥用?挖虫草可以赚钱!”“我供不起了,就是不让他读!”一开始,志玛还会很激动地跟舅舅争论。可是,一天天耗下来,毫无进展。
志玛开始另谋对策,决定以洼甲的舅妈为突破口。志玛找到舅妈单独谈话,于情于理都讲得清清楚楚。舅妈被说服了。
志玛与洼甲舅舅签下一份共同资助孩子读书的协议,承诺和学校的另外几个老师每年为洼甲购买新衣服。
如今,志玛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家访经验。“信任和主动沟通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基础。很多孩子并不愿主动把心事和老师讲。他们不肯"走出来",我们就只好"走进去"。”
志玛从来不计算自己在家访路上到底走了多少公里。每一次家访所走过的山路,日复一日地演绎成她一个人的长征,目的地就是每一位学生的心里。
“也许物质条件很差,可我们心里总是满满的。”
2004年的冬天,一个平常的星期一,来自曲登乡的学生阿曲(化名)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教室里。
曲登乡是理塘县海拔最高、最偏远的乡镇,距离县城大约200公里,当时还没通电话。得不到一丁点儿关于阿曲的消息,肖红梅心里很着急。到了下午,校长说:“不能再等了,必须去家访。”两名值周老师和肖红梅跟着校长坐上校车就出发了。
开出40多公里后,他们看见了阿曲的身影。大概是走了很远的路,阿曲身上满是尘土,左脚大拇趾露在鞋外。肖红梅细细问了才知道,回家过周末的阿曲在周一早上已经到了学校,可他因为太想家,没进校门就转身朝家的方向走去。
老师们了解情况后,想立刻带阿曲回学校,又害怕一心想回家的阿曲心理上接受不了。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先送阿曲回家。
阿曲的家只有一顶破旧的帐篷,帐篷里有一位母亲和4个年龄更小的孩子,都光着脚板。帐篷里只有简单的几件家具,显得空荡荡的。临走时,肖红梅他们把身上的钱都留给了阿曲的妈妈。
“我们不是施舍。只是如果不这样做,我们的良心就会不安。”肖红梅说。
肖红梅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调走,但她放弃了。因为学生会哭着请求老师不要走,家长也会想尽办法挽留。在当地,学生家长遇见老师,都会比一个虔诚的手势,表达内心的敬重。
“如果连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我心里会内疚。”
康珠黑发飘飘,身材瘦而高,做事干练,常常是一副雷厉风行的样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内心深处没有最柔软的地方。
2010年7月初,她和同伴到距离县城60公里以外的和尼乡家访。一路颠簸后,她们来到一顶黑色的帐篷前,这是四年级学生洛绒(化名)的家。
康珠掀开帘子,刚要准备进去,帐篷里就冲出一位老婆婆。老婆婆穿着破旧,一副疯疯癫癫的样子,还大声叫骂着。
康珠一下子就震住了。这时,小女孩洛绒跟了出来,在婆婆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婆婆很快安静下来,站在一旁警觉地观察着陌生的客人。
这位老婆婆是洛绒的奶奶,她们俩相依为命。洛绒的父亲去世后,妈妈也随即失踪了。这些年来,洛绒独自一人照料年老多病、精神失常的奶奶。
“家访后,我很难受,很伤心,很自责。”康珠动情地说:“作为校长,如果连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就是工作没到位,心里会觉得内疚。”
回校后,康珠发动全校教师资助洛绒。康珠更是当众表态:“洛绒读书读到什么时候,我们就资助到什么时候。”
以前,老师们都是通过电话家访。可电话很难拉近与家长情感上的距离,效果肯定没有面对面那么好。更何况有的家里没有装电话,有时候电话又打不通。
2003年,理塘二完小启动了这项名为“最远的家访”活动。有些乡镇很远,当天晚上要住在那里,第二天才能返回县城。山路很烂,不通车,老师们走起来很辛苦。但是家长一般都会杀鸡宰羊,盛情招待老师们。
二完小于2002年建校,是理塘县探索牧区寄宿制教育的样板。康珠就在那个时候被调来当副校长,2008年升任校长。建校9年来,二完小控辍保学工作成效明显,学生已由最初的630人上升到167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