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分析 > 入世十年,中国产业创新够不够?

入世十年,中国产业创新够不够?

2011-11-22 14:48:11 来源:北京商报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cn/

  【-要闻分析】编者按:任何一项制度安排都是红利和机会成本共生的“双刃剑”,入世亦不例外。毫无疑问,入世成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在这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变得更具竞争力了吗?“入世红利”是否增加了经济转型的阻力?中国企业家是否藉此具备了“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中国经济“过度开放”还是“开放不足”?为此,本报特别策划了《激辩入世十年》,将不同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观点引入辩论,惟愿如刀锋一样的观点能够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多有裨益。正如蔡元培所说,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入世十年,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可以买到越来越便宜的汽车,享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品牌的服务,在世界各地看到各种各样的“中国制造”……以中国产业的角度来看,为了在入世后较快地提高国际竞争力,汽车、家电、医药、纺织等行业纷纷加大了国际并购合作、专利技术开发、自主品牌建设的力度。十年竞合之后,中国产业创新是“裹足不前”还是发展到能与外资比肩的水平?

  关键词:技术创新

  研发能力薄弱一直是中国产业发展绕不开的难题,面对未来,技术创新也是决定中国企业发展速度的重要条件。在我们敞开国门,与国外企业“拿市场换取技术”的进程中,中国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核心技术有多少?

  正方

  “制造大国向研发大国转型”

  毛海:十年来,与农业、金融一样,中国汽车工业并没有遭遇灭顶之灾,相反,随着中国加入WTO,汽车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中国汽车工业在规模、效益、网络建设和品牌建设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同时也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全套价值链的标准,让幼稚的中国汽车从小学生水平跨越到了大学生水平。虽然外方并未直接提供关键技术,但中国汽车通过十年合资,在工艺制造和人才培养上中方得到了大量积累,不仅拥有了大量的本土汽车高端汽车人才,并在合资合作中获得了更多话语权。

  郝继英:入世后,施维雅、礼来、罗氏、辉瑞、诺华等20余家全球排行前列的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这对中国的研发创新非常有益,很多国外药企在华投资建立的研发中心,主要聘用中国员工,这提高了国内研发人才的素质。同时,一个新的、与研发有关的子行业CRO(新药研发外包)正在国内兴起。可以说中国入世后,我们正逐步从原料药生产基地向研发基地转型,从制造大国向研发大国转型。

  李磊:入世前,制药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不足2%,而现在,其几乎可以算是国家支柱产业,近十年来的变化之大可想而知。入世后,随着外资医药巨头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改变了中国原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对中国制药水平的提升、标准法规的完善、管理水平的提高、研发能力的增强等方面都有很大促进。同时,很多新药被引入国内市场,这就缩短了中国百姓与西方的用药差距,也可提高中国制药企业研发、仿制水平。

  反方

  “市场换技术效果有限”

  崔东树:中国汽车通过合资获得了与全球汽车产业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中国对跨国车企开放了市场,是否如当初预期的那样换回了技术,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入世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空前繁荣,但跨国车企的长驱直入,中国汽车业获得更多的是体系的建立和整车研发的能力,对于自主的核心技术依然没有通过合资有所斩获。汽车业“以市场换技术”不是一个必然,这一点在合资企业中表现最为明显。十年来,汽车合资企业并未给中国汽车业带来核心技术,“市场换技术”的效果与人们预期的肯定存在差距。

  黄晓明:家电行业由于开放比较早,也是充分竞争的领域之一,所以加入世贸那一刻开始,我们更多地是感觉到一种机会的来临,我们可以跟全球跨国大家电企业在一个平台上去竞争,去学习,去进步,去提升自己。十年过去了,应该讲当时这样一个判断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现阶段中国包括家电行业在内的各个产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转型升级。从行业发展规模数据来看,是非常可喜的,但我们要逆向思维,看到喜人的数据背后的隐忧。比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品牌在全球化过程中还有很大差距。其中,核心技术的突破是瓶颈也是机遇,企业要立足长远,加大核心技术的投入,参与国际性的跨国技术引入和并购,整合市场现有资源,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

  关键词:世界工厂

  所谓世界工厂,简而言之,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中国已经拥有在服装、电子产品、家电、汽车等领域的全球最大生产规模。量的优势面前,其质又如何?

  正方

  “中国与世界互相依赖”

  龙永图:有一段时间大家对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感到很羞愧,认为中国人在为全世界打工。不是的,中国基本国情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以制造业支撑起中国的经济基础,就像奥巴马讲的,经济要建立在岩石上,而不是建立在沙滩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看到我们从事的产业永远是个朝阳产业,只要我们不断地更新技术,不断地打造品牌,我们的制造业肯定是永远具有活力的朝阳性产业。

  现在进入到全球化时代以后,应该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确实,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我们的服装、我们的家电对西方市场有很大的依存度。但反过来,西方国家对于我们劳动密集型产品,从服装到家电,也产生了很大的依赖。如果我们不生产服装,或者我们少生产家电,他们就没有衣服穿,没有家电用,这难道不是对我们中国市场的依赖吗?

  徐东生:首先WTO给了我们规划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发展把握机遇,取得机会。其次,WTO使我们的胸怀更为广阔,实业更远。以后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和竞争对手共同发展,实现提升。第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WTO还给了我们很好的学习机会。总之,入世以来,中国一大批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将中国制造的产品带向全球,向全球人民展示了中国的制造业。WTO让中国和其他国家走得更近,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好的舞台。在此过程中,中国与世界互相依赖。

  反方

  “很难敲开西方市场大门”

  李磊:入世后,中国制药行业的很多标准都有了大幅的提升,比如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基本和欧洲接轨,这不仅使老百姓用药更加安全,也推动了企业的技术提升。但是,当初中国想用市场换技术、换产品,十年来效果未达到预期。很多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产品和一流的技术因专利保护等原因未能进入中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三甲医院使用的药品近五成为外资品牌,这对中国传统医药工业的冲击很大。由此可见,很多国外企业在瓜分中国市场蛋糕之后,却没有拿出最先进的技术、产品进行交流。

  郝继英:虽然我国是原料药出口大国,但辅料的管理却没有和国际接轨,也限制了中国医药研发的能力。

  在医药研发、生产时,需要多种辅料,但我国辅料标准落后、生产不规范,致使药企需要通过进口来保证辅料质量。

  未来,希望能够在辅料标准方面进一步提高,与国际市场接轨,这样才能使医药研发创新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医药国际化进程依旧较慢,尤其是中药。欧美对中药的贸易技术壁垒没有消除,包括药品在内的高技术门槛产品很难敲开西方市场大门。


  关键词:品牌竞争

  入世十年,中国产业的发展获得了世界的关注,“中国速度”被经常提及。以汽车、家电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不仅在规模上得到空前扩张,在企业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也力图有所建树。那么,现在我们的品牌是否能迈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正方

  “确立大国竞争优势”

  毛海:入世给国内制造业带来的一场盛宴,带动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崛起,其中汽车行业是表现最为明显的产业之一。有统计数据显示,十年来中国汽车销量从2000年的200多万辆,发展到了去年1800万辆,几乎翻了十倍。中国汽车的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3.5%增加到2010年的23.5%。

  有研究认为,入世后的中国汽车业,形成了“开放中确立大国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下一步中国汽车企业将以各种方式走出去,融入到全球汽车竞争中。十年来,无论是上汽收购罗孚、吉利收购沃尔沃,还是北汽收购萨博知识产权,通过兼并收购中国汽车站在巨人肩膀上已经具备了与跨国车企竞争的基础。

  徐东生:这十年来,伴随中国的崛起,中国各个产业的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家电工业为例,十年间,生产值从十年前的2000亿元水平到今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总体规模翻了两番。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家电大国,我们有理由为我们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但是要找到自己的品牌仍然任重而道远。下一步,中国家电企业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确立卓越价值观,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向家电强国迈进,共创家电行业文明生长。

  反方

  “在国际市场未获更大认可”

  崔东树:现代轿车工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它直接关系到中国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入世后,自主品牌并未得到政策的保护,尤其在今年自主品牌在市场中已经成为被挤压的角色。中国汽车市场没有规模的扩大,也不会有自主品牌今天大规模生产的能力。没有合资也不会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中国汽车参与竞争合作的机会。同时,中国自主车企的生存空间正一点点被蚕食。近两年,中外合资公司纷纷推出自主的汽车产品,走低端路线,这让曾长期被自主车企把持的低端市场出现了份额萎缩的迹象。

  龙永图:以中国家电产品为例,这十年整个行业的品牌价值比过去提高了很多。以前国内老百姓都是崇洋媚外,买点东西都是选飞利浦、索尼、夏普,但是现在老百姓要买家电产品很多都选择国内的品牌,因为开始慢慢认同国产品牌。但我们与跨国品牌的差距在于,国产品牌还没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认可。今后十年要做的事情是让全球的消费者都认识和认可中国的品牌。既然中国市场上可以做到,为什么世界上不可以做到呢?

  对话嘉宾

  龙永图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

  毛 海 北京汽车经济研究所所长、北汽股份副总裁

  郝继英 医药产业资深专家

  黄晓明 美的集团副总裁

  李 磊 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徐东生 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

  中国产业创新十年裹足不前

  入世十年,中国企业获得长足的进步,中国制造真正释放出“物美价廉的优势”,但是整个产业的创新并没有多大的进步。我们现在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往往越强调的东西越是我们缺失的东西。在以营收和利润为评价标准的排名中,中国企业往往攻城略地,但在以创新为评价标准的排名中,中国企业往往名落孙山。

  两种情况导致了中国企业创新裹足不前。对于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面对世界高水平的竞争,弱小的实力使其根本无暇创新,其占据市场的最大优势就是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利润第一,创新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对于那些享受国家政策特权的、在资金实力上具备和跨国企业抗衡的大型央企,创新也没有那么紧迫,垄断足以产生丰厚的利润,其存在不是为了成为具备顶尖技术水平的世界级大公司,而是保障国内市场的控制力。而整个产权保护环境的不尽如人意,又鼓舞山寨,遏制创新。因此,入世这一制度活力并没有成功倒逼着中国企业去创新技术,反而使得中国企业绕道行之,另辟蹊径出一条生存之路,只是这种生存成本越来越不能承受。(-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