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遭遇信任危机 民族企业或迎发展机遇
【-要闻分析】近期,“洋品牌”与“假洋品牌”被曝出的种种问题,使消费者在选择产品上更趋于成熟和冷静。自达芬奇家具被曝出“假洋品牌”的身份后,各种“傍洋品牌”名称的企业纷纷被网友挑出。一方面反映出消费者对“洋货”的盲目崇拜,也同时暴露出了国内部分民族企业极度缺乏对自身的认同与信心。
不可否认,国际知名品牌拥有其独特的魅力,但并非说明它就没有瑕疵,从沃尔玛因出售假“绿色猪肉”被处罚,到GUCCI被指为血汗工厂,再到可口可乐防腐剂被爆双重标准,近期,洋品牌开始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为民族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洋品牌通常利用其资金、技术、品牌形象及文化内涵等先天优势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并赢得消费者倾心。因此,不少民营企业不敢与之对抗,认为竞争的结果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国内经济与技术的迅速发展,洋品牌所拥有的优势正逐渐弱化,消费者的行为也逐渐趋于理性。事实上,娃哈哈“非常可乐”产品的成功推出表明,如果企业能满足消费者需求,顺应潮流趋势,立足自身优势,把握好营销策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并非毫无机会。
在1998年娃哈哈非常可乐上市以前,中国可乐市场长期被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家公司占领,当“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高调推出后,不少人放出“非常可乐非死不可”的评论。但娃哈哈集团利用其自身的民族品牌特有的亲和力等优势,配合广告促销的号召力,迅速打开了全国市场,尤其是在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地区,娃哈哈更是通过其强势的联销体销售网络,以低价策略赢得了这片广阔的市场。
同样利用准确的市场定位,娃哈哈近年来推出的营养快线正是由于迎合了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节奏和人们对营养健康的注重,从而博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分析人士认为,只要民族企业懂得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民族企业从情感上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支持。近年来,鞋企李宁、海尔、联想、吉利、奇瑞等民族品牌快速崛起并发展,而在此番洋品牌信任危机后,包括娃哈哈在内的中国企业或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 上一篇:融资,是让鞋企打消耗战的?
- 下一篇:耐克CEO离任,中国品牌能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