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业出口推行内外贸并重模式
【-行业新闻】 记者采访了解到,“”传来利好消息,但受到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和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国内仍面临重重挑战。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降低成本、内外贸并举度“难关”,是国内不少鞋企的共识。
阴影犹在
近年来影响颇大的贸易摩擦案“输欧盟鞋案”终于尘埃落定。10月28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专家组裁定欧盟对华皮鞋长达5年的反倾销措施违规。记者从多家参展商处了解到,这算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出口短时间内尚难言乐观。
据了解,温岭地区鞋企整体形势不乐观,不少小厂等不到现在的利好就已停产甚至倒闭。部分企业表示,受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市场复苏放缓。“来的都是老客户,订单和去年相比没有什么起色。”
“企业为了应对像欧盟设置的这种贸易壁垒,在产品结构调整中做出艰难调整。现在虽然不再征收反倾销税了,但企业要想重新调回原来的产品结构,就不那么容易了。”浙江东艺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婉意说,“几年折腾下来,市场变化太大了。”
今年早些时候欧盟对中国鞋类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到期终止,但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企业认为“即便不用反倾销这一手段,还可采用其他手段。”
对于WTO裁决的现实意义,多数企业表示,需要辩证的看,一次裁决并不代表今后就能避免伤害,这次裁决之后,欧盟对中国企业采取反倾销措施可能会多些顾忌,但与欧美经济危机相伴产生的各式“反倾销调查”,恐怕更多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中国企业应谨慎应对。
同时,新兴市场也越来越不“安全”。比如,拉丁美洲国家对类产品出口的限制升级,将影响中国鞋类出口拉美市场。
问题不少
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平均价格高于去年同期,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出口数量增长11.7%,比去年同期回落20.1个百分点。其中鞋类产品出口价格上涨1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出口数量增长3.2%。这表明,价格上涨成为支撑鞋类出口增速较快的主要原因。
“这种提价显然受到国内各种成本因素上涨的影响。”不少受访企业主说,其实利润空间并没有增大。
中国输欧盟皮鞋反倾销联盟秘书长郭炜文说过,2008年前后,一些代工企业出现了转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欧盟反倾销裁决等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但现在情况不同。大型代工企业的外迁、转移,主要是因为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持续攀升,影响到这些资本全球市场布局和盈利能力了。
人民币汇率升值也挤压出口鞋企的利润空间。不少受访企业主说,相比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人民币升值给出口型企业带来的创伤更为严重。
此外,欧美国家利用环保标准、安全与生态认证、企业社会责任审查等技术性贸易壁垒手段,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为我国鞋类出口设置了诸多障碍。
任重道远
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情况下,我国要承受的压力不小。
国内鞋企面临出口“瓶颈”,就企业和产品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制造”已进入高成本时代,企业只有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才能缓解“出口难”。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低端产能上,我们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已没有优势了。在欧美市场上,5年前还大多见到‘中国制造’,而现在‘埃及制造’‘越南制造’随处可见。仅靠拼价格、拼人力,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出路。”江苏汇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蒋金华说。
努力拓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也是出口鞋企的生存之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以转嫁自身危机为目的”的各式“反倾销调查”。
浙江台州喜得宝鞋业有限公司商务总监罗春元认为,从目前看,在中端产业领域,新兴地区要想取代中国的地位,还需时日,因为他们也需要相关配套等建设。
此外,努力驾好双轮车,走外贸与内销并重的经营模式,是出口企业可以探索的方向。(-最专业最权威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