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标准”儿童鞋服产品献礼六一
【中国鞋网-行业新闻】今天是六一节,应该是孩子们大欢喜的日子,不过,一个不好的消息是,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对童鞋、童车和儿童玩具进行的一次监督抽查结果却显示,童鞋不合格率为17.5%,童车不合格率为20%,塑胶玩具和电动玩具不合格率为8%,部分玩具产品被发现含有重金属铅和铬。
单看数字,三项产品的不合格率都在20%以下,不算太高,而且,与往年相比,这三项数字都有所下降。但,这些并不能让我们放心。因为使用产品的是儿童,他们的抵抗力如此之低,行为能力如此之差,产品的任何一点不合格,伤害都会被放大。特别是重金属超标所带来的身体伤害,有可能伴随他们一生。而媒体所披露的另一个情形更令我们揪心,这三类产品测试的质量标准都是“国内标准”,如果使用“国际标准”,那么,不合格率会是怎样,对我们后代的伤害会是怎样,我们难以想象。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形成了一个做法,同一个产品,好的用于出口,而差的用于内销。以至于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常识,出口产品的质量永远高于内销产品的质量。即使在国内操作产品质量检验,也是出口的用“国际标准”,内销的用“国内标准”。正如你我所知的,国内标准的数字大大低于国际标准的数字。如此一来,从政府(产品检验)到企业(产品区分为出口的和内销的),大家的行为指向都是一样的,国内销售的可以低标准,而国际销售的必须是高标准。就玩具来说,同为中国企业生产,内销产品可以使用低标准的染料和原料,外销产品使用高标准的染料和原料,安全玩具给外国孩子玩,“问题玩具”只伤害中国孩子!对此,网友“大海里的狼”在新浪网就讥讽道,如此“看人下菜碟儿”,难道我们中国人就低人一等,只能永远使用差的产品?这么做,不是中国人自己糟蹋自己吗?另一位网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指出,“出口产品的质量高于内销产品的质量不合理,“国内标准”大大低于“国际标准”不合理。
产品标准是对企业生产行为的硬约束,标准的宽严高低,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性能与质量,直接决定了产品成本和利润。网友潘洪其在大众网上撰文指出:中国企业按照“国标”生产质量欠佳、安全性差的内销产品,主要是出于节约成本、追逐利润的“本能”。
高标准产品出口,低标准的产品国人使用,如此做法,放在哪个国家能为百姓所容忍?为今之计,我们应当全方位地引进产品质量检验的“国际标准”,再也不能让低质量标准的产品伤害中国人的健康,再也不能让高标准出口低标准内销这一做法伤害中国人的自尊了。明年六一节时,我们能不能看到童鞋、童车和儿童玩具的检验标准应用“国际标准”,能不能看到不合格率全部下降甚至全部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