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七波辉:国际化脚步从未停止
中国鞋网9月26日讯,“全球青少年运动装备第一品牌”称号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打响之时,“首届国际青少年服饰设计大赛终评”恰好在韩国举办,从青少年运动鞋服厂家到中国青少年服饰第一品牌再到全球青少年运动装备新秀――七波辉掌门人陈锦波接受了媒体的专访。
作为七波辉品牌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七波辉携手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欧洲色彩学会、法国色彩协会、法国ESMOD高级时装艺术学院、韩国纺织设计协会、日本纺织设计协会等二十多家国际国内专业机构,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青少年服饰设计大赛”。
“将个人理想与企业目标融为一体,才能成就一个品牌。”
记者:七波辉本次集合国际国内多家机构之力,举办“首届国际青少年服饰大赛”,是否跟七波辉的国际化战略有关?从2008到2010,七波辉品牌国际化收效如何?
陈锦波:青少年服饰设计大赛确实是我们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并不是第一步。此前我们已经举办了“中日韩时尚创意峰会”、“亚洲青少年服饰流行趋势发布会”,而且还参与过多项亚洲区域内的青少年运动赛事。
国际化战略实施以后,我们的能力首先要国际化,我们在营销、产品研发、技术能力以及公司的运作平台上都需要国际化。你要“背好书”才能参加国际大考。况且即便“背好书”,参加国际大考还有可能失败。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能力在国际上还是得到认可的,这就是初步的成功。
记者:假设国际化这个目标的实现遭遇失败,您会不会选择放弃?
陈总:国际化不仅是七波辉的目的,更是一个品牌成长的过程。只要走过这个过程,就不存在失败,因为每走一步,产品、企业、品牌都会成长一点,既然一直在成长,又何来放弃之说。
记者:您一直强调要在未来二十年将七波辉打造成“全球青少年运动装备第一品牌”。那么您在什么阶段开始有做七波辉国际化打算?而现阶段国际化战略的制定又有什么契机?
陈总:国际化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单纯追求出口,这是一种国际化。而七波辉做国际化,是希望成为世界的品牌,这是我在最初建设七波辉这一品牌时就做好的规划,是我自己的理想。将个人理想与企业目标融为一体,才能成就一个品牌。
截至到2009年,根据国家统计部门的数据,七波辉已经连续二十年都是国内青少年运动服饰行业的第一。这样我想是时候挑战目前的第二个二十年规划:走向世界,打造七波辉成为“全球青少年运动装备第一品牌”,而且当时借奥运的东风,正是走向国际的好时机。两年来,我一直在寻找提升品牌国际化能力的资源,同时七波辉也在提升能力、提升品牌价值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资源。有了足够的资源才有踏足全球的实力。
国际化战略启动两年来,七波辉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品牌管理团队和自主研发团队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左膀右臂,通过对国际化资源的整合,一面积极引进来,一面主动走出去,既有融会贯通的学习,也有举一反三的应用。
而且今天的中国本土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准国际化市场,七波辉能够在中国青少年服饰行业成为领军者,也能说明七波辉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水准。
国际化脚步从未停止
“让中国品牌走出去,这是我20年前就希望看到的,现在到了实现的时候了。”
记者:七波辉品牌至今已经走过20余年的历程,您对于七波辉品牌的理想,或者说理解有没有变化?中间有没有关键的转变?
陈锦波:理解是不会变的。理解基于产品和消费群体,我们对于产品是专一的,对于消费者是真诚的,就是要为青少年提供最好最全的运动装备。
我的理想并没有变过,但七波辉品牌的发展决定了企业的理想是在不断变化的,因为人是主观的,企业是客观的,企业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理想也必然有所差别。但七波辉一路走来,我只能说自己非常幸运,因为七波辉品牌的理想始终没有与我的理想脱节,而且越走越近。让中国品牌走出去,这是我20年前就希望看到的,现在到了实现的时候了。
记者:您刚才提到引进来、走出去,这两个方向是否有所侧重?在国际化战略中是如何具体实施的?
陈锦波:在我看来,这两个方向是同等重要的。引进来主要是吸引更多国际性合作,不仅局限于产品和技术的合作,而是思维和经营理念的融合、对接,建立国际化思维能力。但是只有再走出去,走入国际市场,才能检验引进来的国际理念是否有效。
我们有很多国际合作伙伴,包括一些专业机构、高等院校,双方的技术、品牌相关人员经常交流学习。作为企业来说,每年在这种国际交流上,包括送我们自己的人才出国参观学习,举办国际峰会、发布会、赛事,花费不菲,但成果也很显著。直接体现就是在“走出去”时,我们更有实力,底气更足。2010年七波辉秋冬系列放到国际市场上,也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采访结束后,陈锦波兴致勃勃向记者介绍了七波辉全球核心区域布点,3000多家零售终端,中国第一、亚洲领先的产能,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产业链布局,以后也将在日韩建立的产品采购、研发、市场三大中心,充分展现了七波辉扎实的全球核心布局基础,也让记者对七波辉作为民族品牌占领全球制高点充满了信心。未来十年内,七波辉必定可以成功进入亚洲、欧洲等全球各地的青少年运动行列,成为中国本土企业国际化值得参考或不可复制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