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分析 > 广州亚运会对当地制鞋业影响几何?

广州亚运会对当地制鞋业影响几何?

2010-09-07 10:56:01 来源:北京皮革 作者:乔立鹏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cn/

6届亚运会将在中国广州举行,会对这个制重镇产生影响吗?(中国鞋网配图)

  中国鞋网9月7日讯, 亚运“临时性”影响

  2010年11月12日~27日,第16届亚运会将在中国广州举行,广州亚运会将设41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广州还将在亚运会后举办第十届残疾人亚运会。

  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我们在为广州亚运喝彩的同时,也会担心亚运对制鞋重镇的鞋业生产带来影响。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总是好的。

  据了解,亚运会在促进广州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临时性管控措施,如限产、停产以及机动车限行、施工工地停工等“非常规”临时措施,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据摸查,2009年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超过七成的萝岗、番禺、花都、黄埔和增城5个区(县级市)部分工业企业管控1个月,预计将减少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左右。而10月25日至12月22日,前后约两个月时间,广州全城将进入停工状态。此外,环保、公安、交通等部门将联手于10月12日至12月22日组织实施黄标车禁行和单双号机动车限行。

  这些临时性措施,主要从环保、交通等方面考虑;此外,一些违建拆迁是从市容方面考虑的;而外来流动人口的严格查控、货物流通等,则是从安保方面考虑的。

  不好的是,这些措施都与制鞋行业有关,因此对行业的不利影响肯定存在。比如,很多小制鞋企业生产场所违章违建,消防生产手续不全,大多数企业人员流动频繁,不积极办理居住证等。

  更重要的是,广州制鞋业多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制鞋所需皮革等材料以及鞋类产品的贸易和交易,则集中在火车站、汽车站附近的站西路周边,这些地方都是管控的敏感部位。这就给材料采购、成品出货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继而造成生产安排上的被动。

  而亚运会管控措施实施期间,正是鞋类冬季产品出货高峰期,如何降低亚运会给企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各家企业提前做好准备,早作安排打算。毫无疑问,将出货周期提前将会是很多企业的选择。




  后亚运时代“结构性”影响

  后亚运时代会给广州带来哪些变化,从而又影响到广州的制鞋业?

  影响面太多太大,这里只谈经济层面所涵盖的内容。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奥运会是北京经济难得的发展机遇,北京申奥成功后,GDP增速趋向高于上海,在奥运会之后的经济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这一点,从奥运会后北京城市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都有直观的感受。如果说3年前,北京就如一个农村里的大城市的话,那么,现在北京国际化的大都市气派已经让上海自逊三分了。毫无疑问,亚运会一样会让广州脱胎换骨。一年来,广州大拆大建,城市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接下来3个月的冲刺,更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很多时候,城市改造的速度让我们不敢想象。一年来,城市主要道路周边的临建违建齐刷刷地全不见了,任你有怎样的想象力也赶不上城市改造的脚步!有时感叹,有钱真好!身处广州,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城市改造后的变化,而更深层次、内在的变化,则是城市化的进程。

  广州制鞋业,与这个城市捆绑在一起,更是与很多熟悉的地方血脉相连。濠畔街、大新路、站西路、梓元岗、桂花岗、三元里、瑶台、新市、同德围、石井、小坪、夏茅、嘉禾、永泰、石马、均禾、长红、龙归、人和、清湖、江高、神山、太和……太多太多的地名连接成一串,串起了一个产业上下游完备的产业链。然而,行业十多年的发展,很多地名见证了行业的迅速崛起,也见证了行业的逐渐隐退。

  百年濠畔,发轫于斯,其兴也勃,其衰也忽,旧城、老人、情感,均守不住浩荡大势。三元里、瑶台、萧岗,也不是以前的村了,拆迁改造行将变作更高阶段的城市街道了。城市向外,新城进村。一座座房地产住宅项目在向这些传统的制鞋基地挺进,占空地,圈村庄,拆工厂,工退宅进,城市一路向外。

  这就是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的潮流大势!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唯一可以期待的是时间,然而,时间留给我们的又有几多呢?

  当刘穗龙在站西路艰难地推广新濠畔的时候,谁会想到濠畔街的凋零?当国际鞋城每天面对水泥厂的围墙发愁的时候,谁能想到步云天地一飞冲天?当翔龙佳数码广场被迫转型时,谁能想到佳豪如今的辉煌?

  不是我们不相信,而是这个时代委实变化太快。当富力城在平沙动工,当岭南新世界、时代玫瑰园等楼盘在广从路扎堆,当旧106国道拓宽镇泰外迁,谁能想到城市化的进程会如此之快?!真的很佩服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总结得太好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地铁横穿白云区鞋业发达的北部而过,风水宝地龙归被选作广州北部最大的安置城来打造。当一个个城乡结合的工业村落被城市化所攻陷的时候,我们附着其上的制鞋业该向何处去?

  面临制造外迁下的产业升级

  虽然,白云区政府从来没有把皮革产业纳入到区支柱产业中来,但是民间都知道,白云区外来人口中从事哪种产业的人最多。民间更知道,花都区风风光光把皮具产业列入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与白云区相比,很多人甚为不屑。

  谁家的盘子更大,谁都清楚。但是,为什么在花都是个金娃娃,到了白云却政府不疼民间不爱?吵吵嚷嚷的白云皮具节每次都在匆匆忙忙中走场而过,还不如人家档口开张热闹。

  皮革产业在民间红红火火,为何在政府层面却总是不瘟不火?

  广州去年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而地处迅速扩张外延的白云区,无疑有着更好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现实和远景之间,需要埋头走路,更需要抬头看星星。

  一个产业适不适合当地的发展,需要探究该产业的本质,是代表了当地更高的生产力,还是代表了暂时的先进性。哲人告诉我们,存在即是合理。过去二三十年来,皮革产业的发展无疑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代表了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先进会到什么程度?先进到哪里为止?这既是个结局判断,更是个比较判断问题。

  比较的结论很明显,结局很清楚。在白云区的2011年~2020未来10年规划中,皮革包括制鞋业从来就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进入政府的法眼。而更多的规划总是围绕着空港、现代物流、服务等产业进行,这就是政府行为的合理解释。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是,行业在给城市带来繁荣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很多负担。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广州制鞋业的经济本质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认为笔者这一说是故弄玄虚,奇谈怪论。但是笔者认为,广州的制鞋业有着鲜明的自我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地方的制鞋业完全不一样。

  广州白云、番禺、花都等地所谓的制鞋企业,没有5,000家,也有3,000家。数量众多,这是其一。有门有院有厂房的不超过三分之一,作坊式生产,几十人的小厂,规模甚小,这是其二。手续齐全、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少之又少,这是其三。这样的生产特点,决定了其经济特征是,除了向当地“地主”交点房租、厂租之外,几乎可以完全独立于地方经济之外。工人来了广州挣钱,离了广州回家;原材料进了广州,成品出了广州。生产资料、生产工具除了在这块土地上之外,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这样的经济生活,完全可以自成体系,自我完成运转。

  这样的经济实质是什么?两头在外,来料加工,或者是出口加工,何其相似!

  那很多人会纳闷,这是广州之于其它地方的不同吗?其它地方不照样是大群外来人,不照样“五证不全”,不照样“依法逃税”吗?

  还是不同,大大的不同。关键的一点,是看产业创造的财富最终流向了哪里?!

  温州是温州人的老板,泉州是泉州人的老板,经济活动中创造的财富“取之于斯,用之于斯”。制鞋业在广州,很大程度上“取之不于斯,用之不于斯”,广州仅仅只是个中转站而已。

  当然,这个问题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了。值得思考,值得探讨。

  因此,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在政府规划的“驱赶下”,大多数杂居城乡结合部的广州制鞋业无论如何也难逃“外迁”或者“升级”的命运,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不是“方向”问题。

  你可以选择

  广州是国内皮革鞋业和皮具手袋的时尚中心、样板中心、接单中心、生产中心、商贸中心、品牌中心,没有人对此有不同的意见。简单概括起来,广州在设计开发、生产加工、营销贸易三方面,在国内行业起着核心纽带的作用。当然,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列出更多的“中心”。这么多中心并非浪得虚名,每一个中心背后都有很多厂商和从业人员在支撑。

  接下来,每一位从事人员、每一家公司都可以选择在行业中继续从事的角色。

  你可以做开发设计,你可以做产品贸易,你可以做品牌运作,你可以做配套服务……但是,我希望你在做生产加工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想一想。

  宏观上行业的趋势,不能决定微观上企业的生意好坏。但是,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个投资道理,如果方向错了,奔跑也没有用。

  对一个区域来讲,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无非是成本战略和差别化战略两种。广州制鞋业的竞争优势,不可能主要建立在劳动力、土地、环境服务等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低成本上,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增长极。

  具体到广州皮革产业来讲,以前政府不管,就相当于扶持了;今后政府要管,就相当于念紧箍咒了。因此,以前的好日子应该是渐行渐远了,今后的路只能往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上奔了。

  至于如何调整,如何升级,这是个大课题。至少从郎咸平的产业生物链上来看,初级的、前端的(如生产环节),是需要渐渐抛弃的;终端的、掌控的(如研发、品牌环节),是符合发展方向的。

  至于贸易环节,这是生物链的较高级形态,也符合广州“千年商都”的城市定位,因此政府会扶持的。

  在奥运会后,北京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已占全部经济活动的70%以上。广州的经济建设也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如今,广州皮革产业从原材料到皮革制成品,从大的方面来讲,生产有了,贸易也有了,产业很齐整,产业很强大!

  但是,我想你会困惑于碰到的这些问题:

  广州白云区的上千家制鞋及配套工厂还有几年好日子?是否要外迁?往哪里迁?

  广州站西鞋城专业市场的作用是否还是那么明显?是否还敢炒楼炒铺?是买划算还是租划算?

  广州皮革材料市场看好有多长时间?一铺是养三代?还是只能养三年?

  广州鞋革业产业结构怎样调整?工农兵学商,到底干哪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专业市场是否会有更适合的新业态出现?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