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人制180双鞋垫送给战士们
中国鞋网8月2日讯,8月1日,凌晨3:48,历下区燕山街道办事处90岁的于瑞芝老人做完了第180双鞋垫。为了赶制鞋垫,她的大拇指已经肿了。老人把鞋垫分成两份,每份90双,整齐地装在袋子里,准备这几天就送到街道办事处,让街道办事处帮着送给海军和空军的战士们。
8月1日上午9:20,记者来到老人家里,老人拿出做好的鞋垫说起给海军和空军战士做鞋垫的缘由。“前段时间,民政部一位领导到我家时曾对我说,您给部队战士做了一辈子鞋垫,都是送给陆军的,还差空军和海军啊。”虽是一句玩笑话,但于瑞芝老人认真了,立即到西市场小商品商城买来布,开始赶制鞋垫。
于瑞芝老人的丈夫是一名军休干部。1989年,她离休后跟着丈夫来到济南。从此后,每年清明节,济南革命烈士陵园里都会有她的身影出现。“如果清明节我不在济南,也要赶回来给烈士们扫墓。”老人说,济南解放50周年的那一年,她自己动手做了一个花圈,全家人帮她一起送到烈士陵园,祭奠那些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英烈们。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老人在家里精心为驻港部队官兵做了48双鞋垫。带着一大包小枣、核桃、瓜子以及48双鞋垫赶到深圳,一路打听着找到驻港部队所在地,亲手将鞋垫送给部队官兵;庆祝济南解放50周年,她又做了100双鞋垫送给战士们;庆祝澳门回归,老人又做了50双鞋垫;庆祝建军80周年,老人做了80双拥军鞋垫……这些年来,老人一个人已做了近2000双鞋垫。
于瑞芝13岁就成为孤儿,没有结婚时就入党成为村长,面对敌人悬赏1000大洋捉拿她的“通缉令”,村民们极力掩护她;后来,老人又是一名支前模范,也曾在鲁西北地区战斗过。这些生活经历,都让老人觉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这个孤儿的今天。没有部队,就没有现在的和平,我得报恩”。
于瑞芝家的客厅里摆放着一个手糊的红色捐款箱,老人不但自己随时向捐款箱里放钱,还要求所有的家庭成员只要回家就要捐钱。她总教育全家人要有一颗慈善的心。每到年底,老人就打开捐款箱,将钱全部捐给慈善部门。“咱是个老党员,出身苦,没有党没有部队就没有我的今天,一辈子都报答不完党的恩情。”和记者交谈的时候,老人总是不时说起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