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企升级为ODM或境外投资
中国鞋网05月14日讯,5月5日,第107届广交会落下帷幕,泉州市对外经济合作贸易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在本届广交会上,泉企获得的订单数同比增长。作为出口方向标,泉企在本届广交会上的表现,使得自从去年8月份才开始转正的泉州外贸基础趋于牢固。
但在持续反弹的背后,因为原材料价格、劳动力等成本的飞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不确定性,泉企接单态度趋于谨慎。原本寄望于经济回暖能带来更为充裕的订单,但无法转嫁的成本压力,让众多的泉企希望落空,也让企业不得不考虑加快转型的步伐。
持续反弹
广交会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到会境外采购商比去年秋交会增长8.4%,出口成交额为3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而从泉州的参展情况来看,据泉州外经贸局的统计数字显示,本届广交会上,泉企成交额出现同比两位数的正增长。
无论是整个广交会的大环境,还是泉企境遇来看,成交额较大幅度的增长,都意味着泉州外贸出口可能已经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去年,泉州外贸出口曾一度出现负增长,直至去年8月才艰难转正,当时,泉州市外经贸局相关负责人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表示,泉州出口在下半年的反弹,主要是圣诞订单因素的拉动,以及国际采购商在消耗库存后需要补货所致,“反弹的基础并不牢固。”
时间进入2010年,泉州外贸出口同比开始出现大幅度的正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泉州市对外出口达到16.51亿美元,相比去年和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第一季度,出口增长幅度都超过43个百分点。
从记者接触的不少出口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自从去年年底以来,不少泉州出口企业的生产线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泉州外经贸局的分析认为,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需求深层次的变化,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对中低端产品的需求相应上升,中低端产品,正是泉州出口商品的优势所在。
但不得不注意的是,一季度泉州外贸出口爆发式增长,剔除去年同期出口基数较低这一因素,一季度的出口反弹来自于欧美在圣诞、新年等节假日后的库存补充,使得采购商们在短时间内增加了进口,但是欧美市场实际消费是否真正好转仍有待观察。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本届广交会风向标意味更浓。按照往年的规律,泉州每年出口的高峰期出现在7月之后,一般而言,7月份的订单情况,在广交会上就可显现,但从本届广交会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泉州出口企业形势面临的仍然复杂。从整个广交会的形势来看,虽然同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成交金额相比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春交会仍然下降了10.3%,同样不及去年的秋交会。
具体到泉州参展企业身上,记者先后接触了大森、速鹏、超威迪、铭健的等多家参展企业,这些企业所处行业主要为出口额占据泉州出口总额半壁江的鞋服两大产业,效果不佳依然是不少企业的共同感受。
而在此前,晋江德荣服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荣钦曾对欧美国家做过一次调研,从他的调研结果来看,欧美的消费市场并非真正恢复,“在消费市场还没有真正恢复的情况下,反弹必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心里没底的长单
不确定的复苏前景,让众多泉企心中忐忑,而持续飞涨的成本更是引发了众多泉企的不安。
数家参展的泉州企业均表示,相对合作工厂当前的产能情况,目前订单还算充裕,订单排期普遍到七八月左右。
但必须注意到的是,订单的充裕仅是相对而言。世通鞋业董事长丁友义告诉记者,眼下不少工厂之所以出现订单充裕,多是因为招工困难,导致产能无法释放,“相对不少企业目前的产能不足的情况,订单当然算是充裕的了。”
劳动力的匮乏使得企业不得不增加员工工资,泉州外经贸局在调研结果中提到一典型案例,晋江一雨具公司将工人的平均工资从每月1300元提到2000元后,原本计划招收500名工人,但最终也仅招到300余人。
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增长。据泉州外经贸局的数据显示,泉州市出口服装所用纺织布料、鞋用面料出现了15%至20%不等的涨幅,钢材价格上涨了一成左右。
另一个统计数据则显示,20种纺织原料及产品中,2009年有5种产品年度涨幅超过100%,12种产品涨幅超过50%,仅有2种产品涨幅在10%以内。
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虽然一路飞奔,但提价却是一件基本无望的事情。在本届广交会上,晋江伞企普遍进行了10%以上的提价,不过市场采购商似乎并不买账,“一方面国外采购商对国内供应商的生产经营情况非常熟悉,价格一提订单就转移。另一方面,经济刚刚复苏,采购商也很难一下子接受太高的价格。”
除此之外,汇率的变动也牵扯着泉州出口企业的神经,眼下,业界人士普遍预计年内人民币汇率将升值。而在劳动力匮乏、成本上扬和汇率变动难以预测这“三座大山”下,泉企接单显得越来越谨慎。
去年,众多的企业期盼着长单大单的出现,但在本届广交会上,即便有长单,企业也不敢贸然接下。一泉州参展商告诉记者,在劳动力匮乏的当下,一旦企业盲目接单,可能导致七八月份根本无法出货,届时可能出现赔付和毁约,对企业将有可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另外,一旦人民币升值和成本大幅上涨,“接的单越多,亏得也就越多。”
不得不加速的转型
原本寄望于经济回暖能带来更为充裕的订单,但无法转嫁的成本压力,让众多的泉企希望落空,众多的泉企不得不面对无论是好年景还是坏年景,自己都一样“难过”的尴尬,这让企业不得不考虑加快转型的步伐。
本届广交会上,已有企业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改变传统的代工模式,将OEM升级为ODM,成为不少泉企的选择。据梅花伞业董事会助理陈仕天介绍,自从去年以来,梅花伞就相继聘请了一些国外研发人员,对欧美、日本设计了一批高端产品,为公司今年的销售做铺垫。摆脱纯粹的加工角色,并在日韩直接设立经销商,以开拓日韩市场。日韩市场是公认的高端市场,融入自主设计元素之后,梅花伞在日韩市场竞争力迅速提升,而目前,梅花伞已有10%的产品出口至上述两大市场。
事实上,加快泉州外贸企业的转型,也已经进入了官方的议事日程。不久前,泉州市外经贸局出台了《2010年泉州市促进外经贸发展若干措施》,对后危机时代泉州外贸走向谋篇布局。
在泉州官方出台的这一新政中,泉州对外贸企业的扶持措施从遭遇危机时的减少成本,转向更加鼓励企业抢夺价格话语权。正因如此,在该新政中,鼓励企业“走出去”,构建国际物流网络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加大了支持企业赴境外投资,开展加工贸易的扶持力度。
泉州市外经贸局负责人认为,泉州外贸企业的“痛处”,正在于没有价格话语权,而构建国际物流网络,将是泉州外贸企业抢夺国际定价权的第一步。
这也是不少企业的共识,从外经贸局传出的消息显示,今年以来,泉企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第一季度,已有8家企业至外经局备案申请赴国外投资,相比去年,赴国外投资的企业数量出现翻番增长。 (文章来源:海峡都市报)